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侵华细菌战和化学战 > 侵华化学战 > 内容正文

勿忘国耻:抗日战争时期贻害至今的化学战——毒气战
来源:野史文史资料 百家号   2018-12-15 10:03:00

  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官厅街,上班的人们正穿行在照集集的地铁站内。8点多,阵阵难闻的气味在空气中逐渐弥漫开来,不断有人被这种气体熏倒,很快5000多人中毒,12人死亡。调在的结果,是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地铁站内施放了一种神经性毒气——沙林。东京地铁杀人案震惊了世界,也让日本这个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用化学武器杀害无数中国人的国家的人民真正感受到了毒气的危害和恐怖。而事实上,即使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内,中国人民直在遭受着日本毒气武器的伤害。时隔8年2003年8月4日,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发生了市民被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的事件,43人受伤,其中1人不久后死亡。而类似的悲剧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这些悲剧都源于几十年前日本在中国进行的毒气战。

  毒气战,又称化学战,是利用化学武器进行的战争。较之于其他的常规战争,化学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它具有巨大的杀伤力;第二,它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可以动摇敌方的军心和士气;第三,它非常经济。因此自化学战诞生后,就一直受到战争狂人的追捧。正如化学战创始人、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柏教授所说:“这个世界只要有战争,军事家们就绝对不会对毒气置之不理。毒气是一种杀人的更高形式!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在战场上长期地、有组织地、大规模地进行违反国际法的化学战的国家只有日本。日本对化学武器的研发肇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其诱因是德、英、法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相互间对敌国的化学战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而刺激了日本军事当局对化学战的兴趣。1918年,日本相继成立了隶属于陆军军医学校的“化学兵器研究室”和隶属于陆军省兵器局的“临时毒气调查委员会”,负责有关化学武器情报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即1919年4月,日本正式成立了陆军科学研究所,从事化学武器的研发和制造,搜集各国重要的化学武器的样品,并加以试验和改良。

  被毒气毒杀的街头

  1925年,日本陆军在广岛县竹原市忠海町对岸4公里海中的大久野岛上,秘密建立了“日本陆军东京兵工厂忠海制造所”,作为专门生产化学毒剂的工厂。日本海军则在神东川县寒川“相模兵工厂”制造毒剂产品。在侵华战争中,日军还曾在我国沈阳和太原、九江、武汉等地建立毒剂生产厂。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试验,到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生产化学毒剂和制造化学武器的技术逐渐成熟。据统计,日本在二战中研究制造的包括化学毒剂在内的进攻性化学兵器大致可分为14类,百余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糜烂性毒剂,包括芥子气和鲁易氏气。这种毒气对人体的伤害是造成皮肤和肺部严重溃烂。

  为了保密起见,日军把芥子气毒剂标注为“黄一号”,当中又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区分为甲、乙、丙型号,把用芥子气制造的化学炮弹称为“黄弹”,外面涂以黄色标识。光气,这是一种窒息性毒剂。 日军将其命名为“青一号”,外面涂以蓝色的标识。氢氰酸,又称“氰化氢”、“氰酸”,是造成人体全身性中毒的毒剂,毒性最强,被命名为“茶一号” ,外面涂以茶色标识。催泪性毒剂,是通过刺激人体眼、鼻、口腔等黏膜而使人流泪的一种毒剂,被命名为“绿一号”,外面涂以绿色标识。喷嚏性毒剂,又称为“呕吐性毒剂”,主要是以二苯氢砷为代表,被命名为“赤剂”,用这种毒剂制造的武器被命名为“赤弹”或“赤筒”。赤弹和赤筒区别只在于前者是把毒剂填充到炮弹中,后者是把毒剂填充到金属罐中。

  从1941年到1945年,日本军队制造的各种化学毒剂数量超过7400吨,其中呕吐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在侵华战争爆发后被大量用于中国战场。根据上述毒剂,日军分别制造了各种毒气炸弹毒气简、毒气投射机、撒毒车、撒毒器、毒气喷射器、毒气弹等武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