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啼笑皆是
来源:原载1943年11月2日《新华日报》   2019-12-31 10:03:27

  “幽默”大师林语堂,突然以说教者的姿态出现于陪都。

  中国抗战已经六年了,大师远居海外,对于国家立了什么大功,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国内国外,万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当中,大师却丝毫没有变,似乎倒是事实。

  最近读了一篇他的文化和心理什么的讲稿,要年青人有自信心,而且要年青人读古书。这种议论并不算得怎么新奇,因为我们仿佛又看见了一位穿西装,吃大菜,在中国用英文讲演的摩登辜鸿铭而已。

  稿中也说到鲁迅什么什么的,“左派”又什么什么,把六年前的陈帐搬上算盘,黑珠子打得满盘上下。中国古时候有过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大约幽默大师有意在这儿翻版吧。

  但最幽默的是大师要青年读《易经》。他说“易经为儒家精深哲理所寄托,非懂易,不足以言儒”,但大师自己呢?却“还是未窥其崖略”的,你既“未窥其崖略”,何以晓得它的“哲理”精深”,而为二十世纪的中国青年所必读的典籍呢?

  在这儿还不是搬了洋大人来:

  欧洲心理学家容氏( CJ.JUNg)谓看易经始知东方逻辑不同,而且较合科学新条理,因为今日科学的基本因果律已经动摇。

  这是不是真是容氏所说的话,没有原文对照,我们并不敢保险。但要说“因果律已经动摇”,那却是莫须有的事。因果律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呵。因与果的关系至少可以说有左列三种:

  1因大于果;

  2果大于因;

  3因果相等。

  向来的科学家或哲学家不是立足于第一种,便是立足于第三种,而对于第二种是排斥的。但由宇宙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看来,第二种恰正好是主要的关系。

  中国的《易经》,我不客气,是曾“窥其崖略”,那只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循环辩证的逻辑,在骨子里所采取的依然是第三种的关系。所以它只能看出变,而看不出发展。宇宙万物只是在那儿兜圈子。一套乾卦便是证明。你看,那儿由“潜龙”而“见龙在田”,而“终日乾乾”,而“或跃在渊”,而“飞龙在天”,而“亢龙有悔”,这似乎是发展了,然而总括地来一个“见群龙无首,吉”,则又回到“潜龙”去了。这是“较合科学新条理”的吗?

  易传的见解,和经却稍有不同,这应当分别立论,但我在这儿不想多作义务讲师。

  尽管就是欧洲的大心理学家也罢,在自己专门以外的东西,不懂却依然还是不懂。引了这样的门外学者的话来虽然可以替大师装点门面,但替东方文化乃至易经,不见得便添上了什么斤两。

  有“自信心”固然是必要的,但首先要弄清楚你自己,你连自知之明都没有,你到“信”什么呢?中国人有的的确是把“自信心”失掉了,因为他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之雅,东方既未通,西方也不懂,只靠懂得一点洋泾浜的外国文,捡拾一些皮毛来,在那里东骗骗西骗骗。

  大师不用说是很有“自信心“的人,他的议论可以不同凡响,不过大师的讲演稿却不免自行透露了他的根底。譬如孔子房说的这句话:

  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本是经过古文家篡改过的。据唐人陆德明的音义告诉我们,鲁论“易”字作“亦”。又汉外黄令高彪碑有“恬虚守约,五十以敦”语,正同鲁论,清代学者惠栋和阮元也早替你们说穿了(《论语校勘记》)。林大师尽有本领引用“欧洲心理家”,何不也把中国古人的这些说解略略翻阅一下子呢?

  因此我很赞成林大师的大志:“五十以学中西文化,窥究其源流,也许可以稍窥其梗概”一只这最后半句,如是严格地“套孔夫子的话”,应该是“也许不至于大大地误人误己”。

  骂死人,骂“左派”,事在其次,最好是请先养成自己的“自信心”来。不然的话,大师,那是只好弄得我们啼笑皆是的。

  (十日三十日)


作者郭沫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