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河南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下)
来源:河南日报   2017-10-20 10:25:27

  浚县三角村天门会司令部旧址(李全有摄)

  投入党的怀抱

  1940年10月,黄友若带着杨得志司令员署名给杨贯一的信,第二次进入天门会地区,会见了杨贯一。在谈话中,杨贯一说:“我很钦佩杨司令员,今后有需要我做的事情,会尽力帮忙。”黄友若说:“日本人叫你出面维持所谓地方治安,你如果不答应会有危险的,这一点我们谅解。但是,你不能跟随日军去根据地进行扫荡和骚扰,天门会只能在原有的范围内活动,不许向根据地发展。八路军工作人员途经天门会地区或在这个地区搞活动时,你们要保证安全。”杨贯一接受了这些条件,并说:“只要是需要我办的事,我都可以办,在我这个地盘上,根据地的人放心来吧。”

  在军区派黄友若进入天门会地区的同时,冀鲁豫区二地委决定建立县一级党组织——中共卫西工委。卫西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地下党组织。成立地下军(主要是争取和掌握天门会的武装)。维护冀鲁豫与太行山的交通联系。搜集敌人的情报,建立情报网。并派黄友若和郑建国(原第五军分区干部、汤阴县城里人,共产党员)进入天门会。地委书记赵紫阳派鲍鸿宾(又名鲍世卿)随同前往。接着,军区又陆续派刘哲民、胡亮俦、宋再明、侯家驹、李子明、李志儒、胡寿乔等人进入天门会。卫西工委的建立,加强了共产党对天门会的领导。从此,天门会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在共产党的指导下进行的。卫西工委还帮助天门会整顿组织机构,建立常备武装。

  原来,天门会没有严密的组织和常备武装,只是加入天门会的会员,各家各户备有刀枪,听到战斗号令,都自动拿起刀枪奔赴战场,战斗结束即各自回家。胡紫青(又名胡书武)进入天门会后,认为这种散漫的组织形式亟须解决。杨贯一委任胡紫青为天门总会文书后,胡紫青出谋献策,积极整顿组织,帮助建立常备武装,把原“天门总会”改为“浚滑汤天门会总办事处”(以下简称总处),各分会改为分处。杨贯一为总会长兼总队长,常仙甫、魏灿章、张廉正为副总会长,贾东源、王献瑞为副总队长,胡紫青、齐耀先为正副参谋长,郑干卿为秘书长,李善初为书记长。并先后成立了总处警卫队,直属第四、第五、第十八中队,使常备武装发展到500余人。并建了修械所,制造轻机枪、手榴弹。

  胡紫青还和傅凌云等人商量,通过各种途径使地下党员进入天门会各武装团体,并担任重要职务。如:胡亮俦担任第四中队中队长;胡寿乔、姜侠夫担任第五中队正副中队长;傅学恕、张永祥、傅吉、范九国分别担任第十八中队副中队长、教练员、班长等职。有些不是党员的中队长,也是抗日积极分子或党员发展对象。这样,天门会的常备武装力量大部分掌握在共产党手中,成为共产党的秘密武装势力。

  身在曹营心在汉

  随着斗争形势发展和需要,天门会的常备武装队伍也不断扩大。到1943年发展到4个大队,11个中队,33个分队,108个班。另外还有总处直属队两个警卫队,一个便衣队,一个学兵队,两个卫士班,达3000余人。并分别在浚县、汤阴、滑县三县城内设立了办事处或联络所,利于搜集情报,掌握敌情。如1941年天门会得到日军将要扫荡沙区根据地的消息后,立即向冀鲁豫军区进行汇报,军区提前作好准备,采取措施,减少了损失。

  “由于上述一系列措施,天门会同冀鲁豫根据地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有重大问题,天门会就派人到根据地请示。有什么困难,根据地便给予支持。”浚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侯杏林说,“在天门会和匪首扈全禄冲突时,我党曾借给天门会伪钞5000元,手榴弹600颗。上级领导不断让天门会汇报战斗情况,帮助研究问题,指导工作。1941年初,胡紫青和黄友若一起去军区汇报工作,受到司令员杨得志等人的接见。”

  杨贯一深晓大义,与中共密切配合,不断取得对敌斗争胜利。1943年秋,日本侵略军为配合太平洋战争,筹划组织“兴亚义军”,指令天门会出200人在汤阴县伏道集组建兴亚义军二支队,杨贯一为副司令,胡紫青为参谋长。冀鲁豫区党委听说此事后,敌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张玺派敌工委秘书岳肖峡随交通员罗新明去天门会地区。岳肖峡跟罗新明到浚县原厚村程润民(六专署参议员)家里,以杨得志司令员代表的身份向杨贯一传达了上级指示。内容大意是:要保持天门会的“独立”,坚持斗争,应付敌人,等待时机。杨贯一表示:要抗战到底,不接受敌人的改编,有了困难与杨司令员通信联系。不久,天门会奉命开往徐州,胡紫青据理力争,迫使日军头目改变计划,将队伍拉回浚县。

  天门会利用“合法”名义,活动范围扩展到浚、滑、汤、淇四县,会员发展壮大,其中常备武装千余人。天门会在与日伪、地方反动势力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杨贯一、胡紫青起了重要作用。天门会中党组织不断加强,由一个支部发展到19个支部,党员增加到260余人,使天门会的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军”。

  “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和指挥下,天门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一样,在敌占区施展本领,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在抗日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侯杏林风趣地说。

  交通线上逞英豪

  在共产党员的影响下,杨贯一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天门会地区是冀鲁豫根据地通往太行、到达延安的交通要道。为掩护抗日的党政军干部、战士及家属安全过境,天门会建立了秘密交通站,由五中队队长胡寿乔兼任站长,罗新明、张本生等为交通员,还派一个精悍的小分队驻防李黄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从1941年到1945年,共来往护送干部和战士4000余名,其中有中央领导,也有一般人员,从未发生过问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42年8月30日,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部队(三纵队)领导机关,包括党政群各系统千余人赴延安。“当时,日军对平汉线封锁甚严,部队由冀中到达冀鲁豫区,选定经由天门会所在地段过铁路。”浚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综合科科长李全有介绍,“冀鲁豫六地委书记赵紫阳派李先贤同一个侦察参谋给天门会布置任务。”

  冀中部队首长让黄友若汇报了当地敌伪军和天门会等情况,决定部队进入天门会地区住一昼,即头天夜晚住进,次日白天封锁消息隐蔽,夜间过铁路。

  决定后,黄友若和胡紫青、傅凌云等人研究具体措施,给部队安排食宿,并抽天门会武装作戒备。让部队住在屯子集以北,三角村以东,裴庄以南,卫河以西这一片村庄,司令部住莲池村。又让杨贯一到浚县城向日伪政府报告:“夜里突然来八路军几万人,占20余村,封锁严密,听说来打浚县城。”日伪政府一听惊恐万状,六个城门屯了五个,西门落锁,只留一个小门通过,加岗增哨,巡逻守城,严查行人。杨贯一和天门会驻城内办事处主任常晬然,掌握敌情动态,及时与胡紫青联系,保证了部队在宿营地的安全。同时,天门会把日军的电话线切断,严密封锁消息,并派人给驻汤县日军告急,使驻汤日军也不敢动弹。

  夜晚,部队西进,天门会派向导顺利送部队过平汉铁路。胡紫青又派天门会常备武装到善化山上虚打一阵枪,扔了几颗手榴弹。事后,胡紫青以“总处”名义写打八路军的“报告”,汇报“战斗胜利”,并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些枪支、弹药,作为缴获的“胜利品”,分别送给浚、汤日军。结果,受到日军的奖励。

  支援根据地

  由于日军对冀鲁豫边区封锁很严,根据地军民经济十分困难,物资贫乏、粮食不足。为突破日军的封锁,天门会就以总处的名义开护照,让根据地派人到安阳、新乡、开封等地购买所需物品。总处修械所制造的枪支、弹药也拿出一部分进行支援。十八中队还让张永祥(地下共产党员)从敌占区收购各种子弹2万余发,送往井店抗日根据地。在八路军攻打郭小寨顽匪孙步月时,天门会将存放在乔村姜廷庆家的200来斤子弹,让张本生(地下共产党员)等人送往前线,支援八路军。日军扫荡时,天门会让根据地干部群众转移到天门会地区。八路军有些伤病员急需医治,胡紫青、傅凌云等人就把他们安置在天门会后勤医院,让技术较高的大夫精心治疗,使其早日恢复健康,返回前线。

  为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粮问题,天门会在浚县北部卫河以东很多村庄,派第四、第五中队暗地保护,让抗日政府征收公粮。日伪发觉后,责备天门会,抗日政府就改为夜间征收。时间久了,引起了日军怀疑,便叫第四、第五中队假装打几次,迷惑日军。仅1943年至1945年,卫东苏村、胡村、老观嘴一带的村庄,就往井店根据地送公粮四五十万斤。后来,为扩大解放区,就叫第四、第五中队和高陵二区民兵假打一阵,撤退到卫河以西,让民兵占领了卫河以东地区。参谋长胡紫青以天门会的名义向日伪汇报战斗、伤亡情况等。日伪信以为真,还奖励了天门会第四、第五中队。

  天门会对为非作歹的人,严厉打击,保护群众利益。当发现小齐村一带有土匪拦路抢劫时,就派孙自省、李志杰等十数人埋伏到大路两边,将两个进行抢劫的土匪当场打死,为民除了害。有两名日伪宪兵抢劫卖油老汉的钱财,被天门会发现,立即将宪兵捉住,搜出手枪,枪毙到汤阴大江窑西地,被抢劫的钱财如数归还卖油的老汉。

  1943年,从沙区根据地跑来一名贪污军用物资的死刑犯,企图通过天门会一地区投靠伪新五军。胡紫青让第十八中队队长傅学冉将这一囚犯诱至元厚村西地枪决。对死心塌地效忠日伪、欺压人民的伪保甲长,天门会便发动群众进行夺权斗争。“天门会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指导下,在冀鲁豫军区和地委的重视下,采用机动灵活的策略,同日、伪、顽进行公开和秘密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李全有说。

  成功起义留清史

  李全有分析说:“天门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诞生于多元政治时代,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来考察,它代表了封建主义的落后形态,是旧时代的残存物。随着新的社会秩序的到来,它的瓦解是必然的。抗日战争时期,天门会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为抗日作出了不少贡献。但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尾声,以天门会名义保存一部分武装已没有必要。”

  1945年8月12日晚上,冀鲁豫军区敌工部长王乐亭在屯子召集杨贯一、胡紫青、傅凌云、宋在明开会,研究天门会起义问题。杨贯一经过思想斗争,表明态度,决定起义,并要求共产党派武装力量协助。会后,杨贯一下了紧急命令,通知天门会各常备武装集结屯子镇,命令屯子镇区队割电线、搭浮桥,放警戒,扣留伪警察所人员,没收日伪军粮,严密封锁消息,侦察和掌握敌伪动向。

  14日上午,高陵县委书记刘松波、县长葛叔华、武委会主任温俊杰等带领县大队和民兵共5个连,来屯子镇接应天门会起义。当日10时许,在屯子镇西门里戏楼举行大会。会上,王乐亭庄严宣布:天门会武装改为“冀鲁豫边区浚汤支队”(以下简称浚汤支队),杨贯一为支队长,胡紫青、宋再明为副支队长,参加起义的共600余人。下午2时许,反共顽固分子李自彬等人把天门会武装起义的情况,向孙殿英报告,孙殿英令汤阴县的新五军出一个团来剿灭天门会的起义,形势十分紧张。杨贯一和胡紫青等人商量,让宋再明负责指挥浚汤支队与敌人作战,其余人员及家属全部撤离屯子镇,向根据地转移。浚汤支队在接应部队的掩护下,边打边撤,天黑结束战斗,也向根据地开去。

  起义部队到高陵县政府所在地井店后,受到热烈欢迎。8月23日凌晨,浚汤支队配合分区其他部队包围了浚县城。发起了总攻以后,浚汤支队的战士勇猛战斗,各兄弟部队冲锋陷阵,一齐猛攻。经几个小时激战,伪县长盛绍汉、保安司令张德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振岩等土匪头子弃城逃窜。这座被日、伪、顽反动势力侵占多年的古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之中。

  浚县城解放后,成立了浚县民主政府,冀鲁豫四行署委任杨贯一为浚县县长。浚汤支队改为基干三团,杨贯一兼任团长。天门会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至此结束了。他的起义,可以说是凤凰涅槃、获得新生。

  8月29日,《冀鲁豫日报》第一版以《我军挺进卫西直逼平汉线百余村群众武装起义伪杨贯一部千余反正》为题,报道了天门会起义的消息,在豫北地区震动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杨贯一任濮阳专署建设科副科长、科长,1954年任新乡地区水利局副局长,1981年4月27日在新乡病逝。胡紫青曾任平原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河南农学院党委副书记,1969年1月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