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 > 内容正文

抗战老兵家庭祖孙三代五张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来源:   2025-04-21 17:56:25

抗战老兵家庭祖孙三代五张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张自强

   看到一些报刊媒体开展“历史的记忆”征文,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特撰此文,并附照片五张,以飨读者。

   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父亲是抗战老兵,我作为抗战老兵的后代,也给青少年们讲述一下年轻一代鲜为人知的故事,望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一张拍摄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

image

    这是祖父张金全(1892.8—1976.11)。我家在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原属五丈原镇)五星村。解放前,是一户自耕农。全家有16亩地,18口人,一头牛。当时父亲辈弟兄三人、两个姑姑。祖父幼年上过私塾,熟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玉匣经》等,粗通《四书》、《五经》。人称“书香门第”。爱好秦腔戏,在我村江湖班子(相当于现在的自乐班)中座鼓,当领班,乡亲们称他为“江湖会会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危在旦夕,民不聊生。当时我的大伯父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做点小生意。二伯父在家与祖父务农,父亲上学,是个“小康之家”。全家盼望我的父亲能有出息。父亲高小毕业准备上中学时,正值抗日战争中期,就考上了当时的军校“战干团”。抗日战争胜利后翌年春季,我村举办诸葛亮庙会(因在五星村举办,古时称“五星会”)。当时祖父也有了长孙(我的大哥),心情高兴,就邀请照相师傅来家,拍摄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几家都悬挂。后来由于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我的父辈惨遭厄运,几家人都将照片烧毁。只有祖父将自己保存的密藏,才使我们今天有幸看到,它距今已有79年历史了,堪称“历史文物”。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

   image

   这是我父亲张潼(1921.3——1992.8)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七军暂编26师中尉连指导员时照的,距今已有83年历史。

    解放前,农村落后,交通不便,那时孩子入学都晚,我父亲到初小毕业时已16岁。岐山县渭河以南没有高小,到岐山县第二高等小学(岐山县杨柳村北坡“南坡寺”)上学,到毕业时已经18岁。父亲曾是岐山县第二高等小学(地处南坡寺,又称“南坡寺高小”。当时岐山县两所高等小学,县城为第一高等小学)的优等生,受过岐山县国民政府教育科的奖励。

  本来到宝鸡要上中学(当时岐山县没有中学),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西安举办了“战时干部训练第四团”(简称“战干团”),当时又称“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在宝鸡招生。父亲弟兄三人,也有壮丁义务(即服兵役)。因而,就上了“战干团”。“战干团”本来招收初中生,父亲学历不够,由于学业优秀,受过县政府教育科奖励,破例招收。据父亲回忆,招收的初中生是两年制。高小生则延长学制半年,变成两年半。其中开始半年给他们补修初中课程,主要学习与战争有关的数、理、化知识,因为到战场要用。

    毕业时集体加入国民党,并举行宣誓仪式。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兼任黄埔军校校长、“战干团”团长)出席毕业典礼并讲话,给每个人配发了一把“中正剑”。剑鞘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蒋中正赠”字样。据说当时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扩编的部队组成人员很杂,很多军事主官骄横跋扈,办事随心所欲。“战干团”毕业到部队大多数都担任政治主官,以牵制、监督军事主官。若发现军事主官有违纪行为,规劝时可持“中正剑”令之;如规劝无效,可“先斩后奏”,取而代之。如果自己感觉言行有愧于党国,或者在战场被俘后,即自刎而亡,“杀身成仁”。

    父亲在“战干团”毕业后,身挎“中正剑”、肩扛“十字带”,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七军暂编26师上尉连指导员,满怀保家卫国之志,走上了抗日前线。在对日作战中英勇杀敌,身负重伤,战后回家治疗。伤愈后抗战已结束,再没回部队。由当时岐山县国民政府安置,在地方先后担任国民小学校长,曾兼任过国民党保分部书记(相当于村支部书记。但当时国民党保分部书记一般都由国民小学校长兼任,只挂虚名,保长拿实权)。这张照片跟随父亲,“中正剑”作为父亲从军纪念品则被祖父严加保管。解放前夕,照片被细心的母亲密藏,“中正剑”则被祖父砸碎,将碎片黑夜冒险步行十里路,抛于渭河之中。

   第三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3月16日。

   image

   我的父亲在1948年下半年,就已经秘密参与地下党的活动。1949年夏季,岐山第三次解放时,曾与白昭(宝鸡市技术监督局离休干部)一起,接收国民政府武侯乡公所。成立武侯区人民政府,白昭任区长,我父亲担任区文书兼会计。后来组织上考虑我父亲有历史问题,不宜干行政,又回到学校,担任小学校长。

   这张照片是1956年3月16日,父亲(坐着左一)时任岐山县处士乡小学校长,由于乡政府机构变化、干部分别时合影留念。原是黑白照,被爱好美术的父亲染了色彩。这是他解放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最后一张照片,一直珍藏着,距今已有69年历史。

    1957年9月,在“审干”运动中,父亲因为有历史问题,被辞退回乡劳动。当时也没受政治处分,被定为“候补社员”。刚回村,还担任村里的扫盲教员,给冬季夜校代课,为村内书写大型标语。但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年代(1958年秋),父亲因不会“绊稻子”(这是稻田区农村一种技术活),拒绝队干部派的活。队干部批评父亲“偷奸耍滑”、“逃避重活”,父亲据理力争。后遭到队干部辱骂、殴打。父亲仍不甘心认输。找大队干部讲理,竟被大队告到周至县人民法院首善法庭(即眉县法院。当时实行大县制,岐山县、眉县撤销,岐山县渭河以北划归凤翔县,渭河以南及眉县划归周至县,渭河南面的五丈原等四个公社划归周至县首善公社)。父亲被周至县人民法院首善法庭以“拒绝劳动改造”、“破坏人民公社”罪名判处管制三年。三年期满,又被大队干部决定延长三年。六年后撤销管制,“选民证”刚拿到手中还没捂热,“社教”、“文革”相继开始,又作为“残渣余孽”常挨批斗。“文革”中,这张照片被红卫兵抄家时,要以“四旧”没收。当时,我大哥在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来人中因有我大哥在宣传队的领导带领,经委婉周旋后,才免遭厄运。被我大哥从相框中取出,让我母亲细心保留,今天才可看到。

    从“社教”到“文革”,我的父亲作为“历史反革命”一直被批斗,整个家族受连累。我的大伯父因经过商,为人处事精明尖刻,爱出风头,也被当作“坏分子”批斗。我的二伯父,忠厚、勤劳,庄稼行内高手,力大过人,干活时一人能干两人活,人称“关金”。但为队里赶大车时,发生一次事故,队里竟将全部损失让他与另一人(家庭为富农)承担,年终决算扣除了相当于每人半年的劳动价值。二伯父因此而病,含冤去世(时年53岁)。“民主补课”时,大队曾试图将我家升为“富农”,后来上级未批。两伯父家的孩子,因不懂过去的历史原因,都迁怒于我父亲,造成家庭之间关系恶化,长期闹矛盾。

 第四张照片,拍摄于1979年3月。

    image

   我作为“历史反革命”的“狗崽子”,出生就遭厄运。刚刚一岁多,母亲作为“历史反革命”家属,被编到“学好队”劳动改造。年轻人想像不到:一个小脚女人,到石头河抱石头,搬往十里之遥修西宝南线王家崖路段;到居家二十多里秦岭脚下曹家公社甘秦大队修水库。可怜我祖母,一把眼泪、一口糊汤和在一起喂我,我才没被饿死。

   但是,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总也有好人呵护。在我上小学时,正值“文革”开始,启蒙老师凤 胤(曾任岐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峰青(曾任岐山制药厂工会主席)。他们没有因我是“黑五类”子女而歧视我。教我学习知识,给我生活信心,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尽管当时我的左臂上没有“红袖章”,但语文、算术课的百分卷,使老师常常在学生们面前赞扬我,令我还有些欣慰。初中时的赵文远(后曾任蔡家坡高中副校长,已去世)、雒根申老师,他们从严治教,不论出身,使我在初中阶段屡屡得奖,我才感觉到了知识的力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九七二年冬,教育“回潮”,我以高分考入岐山县高店高级中学。在高中阶段,值得怀念的是高志明(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师荣誉,已去世)、孙宏统(曾任蔡家坡高中校长,已去世)、唐周俊(曾任岐山化肥厂厂长,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已去世)、王智林(已去世)老师。他们不但教我知识,还给我做人的信念和尊严。两年间,我因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多次获“三好学生”荣誉,任班学习委员、校灶委会委员(当时无学生会,灶委会相当于学生会组织,维护学生利益)。为了我的入团问题,从高一开始,历时两年(当时高中为两年制),后经团县委研究,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才通过。到毕业前,我才以“可教子女”的身份、加入了共青团。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值得我最尊敬和怀念的是彭谦(后曾任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已去世),还有我的同学赵三忍(照片后排右二,已去世)。当时,我因父亲的历史问题没有平反,其他初中毕业生都进学校当民教、在大小队当会计。而我只能在广阔天地学愚公、治渭改滩搞农建、公社农场种大田。因自己高中毕业,有写作特长,既做技术员又当政工员(通讯员),白天干活,晚上写通讯报道、办专栏,开会、学习时给大家读报刊。

   1977年冬季,恢复高考,我以高分初选。但因父亲的历史问题而又被“政审”掉。彭 谦当时在公社任主管农业副书记,常驻工地。农田基建大会战时办广播室要一名编辑,赵三忍当时是公社农场会计、团支部书记、大会战指挥部政工组组长。将我(当时任公社农场农技员、团支部副书记)调到广播室。我既当编辑,又下各营(即各大队民兵营,当时是军事编制)采访。广播节目、宣传栏办得有声有色,引起彭 谦重视。后来调我到公社农技站,开始进入机关工作。

    这张照片是我1979年3月参加公社团代会的留念(还属于公社农场的团代表),我胸前还挂着团徽(后排坐着右一)。当时刚进入公社机关,这也可以说是我进入“政界”的第一张照片。后排左二为时任五丈原公社团委书记赵月勤(后曾任岐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参加工作以后,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我坚持刻苦自学,先后参加了中央电大、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学习,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这些“圆梦”行动,为后来的工作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先后任公社农技员、农经专干,县委农工部副主任科员、县委政策研究员,乡镇副乡镇长、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县委党校副校长等职。主编的《中共岐山历史(第一卷)》,获陕西省党史研究优秀成果奖。个人出版专著《黄土地上的轨迹》一部,20多万字,获宝鸡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我荣获全国(国家八部委)自学成才优秀人物荣誉称号。

    这张照片距今45年,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就会想起那个挥汗如雨、战天斗地的年代,更怀念我的老领导彭  谦和老同学赵三忍。

    

   第五张照片,拍摄摄于1981年5月2日。

   image

   当时虽然我已参加工作近三年,但是父亲的历史问题没有彻底平反,犹如一块石头,仍然压在我的心头,常常心情郁闷,夜不能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父亲的多次申诉、催促下,1979年冬季,眉县人民法院对当年的错误审判作了改判,宣告我的父亲无罪。只是将我父亲通知到眉县法院,给了一张纸——“判决书”,就算落实了政策。父亲老泪纵横,双腿跪地,求他们来岐山县五丈原公社五星大队宣布改判决定。眉县人民法院以工作忙、人力紧、没经费等为由拒绝。在父亲再三恳求下,法院才给五星大队写了一份便函,让大队宣布。后来,五星大队在演电影之前,由会计宣读了改判书。

   关于父亲的公职问题,父亲、我与大姐曾向岐山县有关方面多次申诉,没有解决。1981年“五一”节期间,我冒险上访。与一位表兄,星夜赶往西安,找到在省级机关工作的表弟,递上10份“申诉书”。他看后说很有希望纠正,答应转交省委各位领导。看到父亲的历史问题有望解决,我如释重负。这是我第一次去省会西安,回来前在钟楼下照相留念。后来父亲历史问题彻底平反,恢复公职。虽没经济补偿(未补发工资),但在政治上获得了退休教师身份,才使我们子女感到不再受牵连,父亲也含笑九泉。这张照片距今已经44年。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父亲深受迫害。无休止的批斗、游街,无期限的劳动改造(干活不计工;白天地里劳动,晚上民兵监视着挖地道;无偿的看守工地、场间、打扫村内卫生),残酷的体力惩罚和难堪的精神侮辱,导致身体状况虚弱,精神状态极差,心力憔悴。虽然后来彻底平反,恢复公职,享受退休教师待遇,但是思想上非常压抑、郁闷,身患多种疾病,久治不愈,1992年8月去世,时年仅72岁。

  这里五张照片,最早的距今83年,最迟的也44年。每一张照片都是沉甸甸的历史,记录着我家祖孙三代人的坎坷经历,饱含着三代人的心酸血泪,反映着历史的烙印。我常常翻出来,与孩子们一起看看,给他(她)们讲述老照片的故事,进行忆苦思甜。让他(她)们不忘昨天,珍惜今天,激励他(她)们努力奋斗,创造辉煌的明天。

         作者简介

         张自强系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文化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社科院当代陕西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党史学会会员, 陕西省经济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社科分院特邀研究员,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兼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及特聘讲师,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楹联诗词学会理事,宝鸡老子文化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宝鸡分会理事。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展览馆史料审定专家组成员,2020年陕西省暨宝鸡市农民丰收节方案评审组首席专家。现为岐山县公安局五丈原派出所聘用,从事文案工作。爱好新闻通讯工作,常在报刊、网站等媒体发表新闻报道。兼任全国、省、市多家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特邀通讯员。张自强系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文化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社科院当代陕西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党史学会会员, 陕西省经济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社科分院特邀研究员,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兼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及特聘讲师,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楹联诗词学会理事,宝鸡老子文化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宝鸡分会理事。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展览馆史料审定专家组成员,2020年陕西省暨宝鸡市农民丰收节方案评审组首席专家。现为岐山县公安局五丈原派出所聘用,从事文案工作。爱好新闻通讯工作,常在报刊、网站等媒体发表新闻报道。兼任全国、省、市多家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特邀通讯员。张自强系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文化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陕西省社科院当代陕西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党史学会会员, 陕西省经济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社科分院特邀研究员,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兼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及特聘讲师,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楹联诗词学会理事,宝鸡老子文化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宝鸡分会理事。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展览馆史料审定专家组成员,2020年陕西省暨宝鸡市农民丰收节方案评审组首席专家。爱好新闻通讯工作,常在报刊、网站等媒体发表新闻报道。兼任全国、省、市多家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特邀通讯员。

             

image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