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的今天,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人们含泪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除了记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外,其他的遗物简单到称得上“一贫如洗”——四把用了15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一个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李贞,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贞的大事记
·1955年9月27日 李贞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
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唯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1990年3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逝世
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人们含泪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除了记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外,其他的遗物简单到称得上“一贫如洗”——四把用了15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一个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李贞的故事
开国将军“双将星”: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对将军夫妻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共评出十位元帅、十位大将、五十五名上将、一百七十五名中将、八百名少将。其中只有一位女性,她就是李贞。端庄大方的她不仅是全军女兵的惟一代表,而且丈夫同时也被授予将军军衔。这是千余名开国将帅中惟一一对“双将星”,也是当时惟一的“将军之家”。
开国将军“双将星”
1955年9月27日下午的北京中南海——新中国首次授予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仪式隆重举行。
当李贞从毛泽东主席手中接过一级解放勋章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周恩来总理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李贞,并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的丈夫是甘泗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30年,甘泗淇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任湘赣县委宣传部长,李贞当时恰好也调到湘赣省委工作,从此他们两人就相识了。
在任弼时的爱人陈琮英的热心撮合下,1935年元旦,在塔卧村一个白墙青瓦的礼堂里,李贞和甘泗淇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副政委关向应主持婚礼,任弼时、贺龙等到场祝贺。
在婚礼上,贺龙风趣地说:“今天,甘泗淇和李贞结婚,完全是新式的,没有封建色彩?一不拜天地,二不拜祖宗,就是一心一意干革命,他们是很好的一对革命夫妇?”从此,李贞和甘泗淇开始了并肩战斗的风雨人生。
我要的是爱人
李贞是怀着身孕开始长征的。一路上,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忍耐着各种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跨过了金沙江,又渡过了大渡河,翻过了雪山。在过草地中,李贞怀孕七个月的孩子早产了。病体还没有恢复,又没有充饥之粮,孩子饿得啼哭不止,没等走出草地,这可怜的小生命就夭折了。而李贞由于产后没能休息,再加上伤寒病的侵袭,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解放后,有些老同志见到甘泗淇,非常遗憾地说:“老甘啊,太遗憾了,你革命几十年,连个孩子也没有啊!”李贞也经常觉得内疚,觉得对不起丈,她对他说:“老甘,趁现在还来得及,你再娶个妻子吧,也给你生个孩子呀!”可甘泗淇回答得非常干脆:“我要的是爱人,不是孩子!”
这句话虽然看不出半点柔情蜜意,但谁又能说它没有完全表达甘泗淇对李贞的一腔爱意呢?
李贞和丈夫甘泗淇终身未育,但他们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把伟大的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
这些烈士的后代相聚在李贞家,每次吃饭都要摆上二三桌。星期天和节假日,李贞还抽空带孩子们去看电影,逛公园,大家庭里充满了温暖,其乐融融。
“一贫如洗”的将军
1964年2月5日,甘泗淇上将在办公室工作时,被猝然暴发的心脏病夺去了生命。终年60岁。
李贞的工资并不高,可她的生活开支却不小,20多个义女义子要生活,张口伸手都离不开钱。时常有些老同志来京住在她家里,钱用光了,她还掏钱给他们买车票,送给他们路费。
李贞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战争年代十分艰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不能贪图享受,丢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
从1975年开始,李贞住在香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破旧四合院里。住房年久失修,设备很差。卫生间里经常漏水,有时还得垫上砖头才能走进去。几户人家合用一个锅炉烧水取暖,冬天室内温度也比较低。总政领导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去住,可她总是说:“房子还能住。我有办法御寒。”
李贞的“办法”很原始,她把那双又笨又重的帆布羊毛大头鞋穿在脚上。身上再穿件棉大衣,膝盖上放着热水袋。“全副武装”的在屋子里看书、批阅文件、处理群众来信。1980年,李贞定为大军区副职。可是,李贞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
人们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除了记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外,其他的遗物简单到称得上“一贫如洗”——四把用了15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一个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李贞在遗嘱中这样安排她的遗物:一根金条捐给自己的家乡浏阳县,一条捐给甘泗淇的家乡宁乡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存款一分为二,一部分捐送北京市少年宫,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
后话
在1955年授衔中,曾经有很多女性是可以评为将军的,象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聂荣臻的妻子张瑞华、徐向前的妻子黄杰、毛泽东的前妻贺子珍、四方面军的女指挥员张琴秋、陶铸的妻子曾志等等这些女红军战士都是完全有资格评为女将军的。可是她们都在组织做工作之后,退出现役,没有授衔。只有李贞被授予了少将,还有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被授予大校军衔,大校中也似乎只有这一个女性。
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女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向这些伟大的女性致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