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黄埔军校我13岁考入本乡李村高等学校读书,还有一学期便要毕业时,因父亲失业而辍学。不久,进入日本沧口钟渊纺织株式会社织布厂(今青岛国棉六厂)当保全工。1924年秋,因罢工而被开除。这年底,接到就读黄埔军校第二期李郁文(原为李村高等学校体育老师)先生来信,说黄埔军校招考第三期入伍生。我遂邀张廷孟、徐仁江两位同学去投考。我们步行40
来源: 天下黄埔 文/宋瑞珂
2020-05-28 09:05
怒潮澎湃,党旗飞扬,这里是革命的黄埔!诞生于革命风雷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是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可以说一部黄埔军校史就浓缩着20世纪中国革命史。有人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也就没有国共两党后来的大发展!的确,黄埔军校造就了中国现代史上乃至当代史上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政治巨人和骁勇善战的军事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2020-05-27 09:05
一、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建立党组织的由来一九二四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深得广大工农和革命人民的拥护,从而使我圆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为了改变和提高革命军队的素质,同年五月在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具有革
来源:饶来杰
2020-05-26 14:05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黎淑莹 撰稿 载黄埔军校旧址博物馆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它的兴盛衰落始终与国共两党的亲疏离合密切相关。多年来,学术界对黄埔军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却忽视了黄埔军校信仰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使得国共合作创办起来的军校在意识形态上难于获得合理的解释,也无法找到军校内部显现出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来源:黎淑莹
2020-05-26 14:05
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一所为创建真正属于革命党的军队之学校。黄埔军校摈弃了以往旧军队制度上的一些弊端,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建军路线,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开创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军校的创始人孙中山,一向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反动势力的统治。可是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2020-05-26 14:05
史学界对黄埔军校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本文就近年黄埔军校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做些综述,以纪念黄埔军校建立80周年。黄埔军校创办的背景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学者们大多认为,这是孙中山总结吸取以往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王宗荣、王素梅指出,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是拉拢、依靠一派
来源:秦立海、阚和庆
2020-05-26 09:05
黄埔军校因校址改变,在大陆有黄埔、南京、成都三个时期。有9期在南京入学或毕业的学生,即五至十三期,是黄埔军校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蒋介石视黄埔系为人力资源宝库,非常重视黄埔军校的建设。1927年4月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定都南京后,5月就开始筹备以原广州黄埔军校为基础的预科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8月12日,蒋介石下野,筹备工作也就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2020-05-26 09:05
黄埔军校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派了一部分党员参加校务领导工作和一部分党员参加受训,但人数不多,难以适应当时工作发展的需要。这时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党在军队和军校中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而群众革命情绪高涨,又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加以团结教育。因此,由一部分共产党同学和一些同情党的同学效法列宁在1900年创办《火星报》的意
来源:黄 雍
2020-05-26 09:05
黄埔军校各期中的中共黄埔支部组织机构,我只略知 一、二、三期的情况。负责人是周恩来同志。办公地点就在政治部。属于广东区区委的军委(代号明星)领导。军委主要负责人也是周恩来同志。军委的工作人员有黄锦辉、聂荣臻、小朱同志,北伐时期还有麻植同志留在广州工作。在黄埔的中共党员有刘仇西、李之龙、蒋先云、张其雄、杨其纲、王尔琢、游步仁、许
来源:王逸常
2020-05-26 09:05
中原大战后,于1935年秋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准备在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开办军事院校,培养和训练内陆各部队的各级军官。最后他决定在西部军事力量最强的川军所在地成都设立黄埔成都分校,并委派原黄埔本校教育处处长李明灏为分校主任,负责筹备事宜。李明灏到达四川成都后,在城的西北角,找到原四川陆军小学武备学堂的旧址,重新整修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2020-05-25 15:05
国共两党的军队都与黄埔军校有着深厚的渊源,没有黄埔军校,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必定要重新改写。黄埔军校差点就不叫黄埔军校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建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他在共产国际代表和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帮助下所做的一件大事。讨论校址时,国民党中央执委是定在测绘局及西路讨贼军后方医院,即现在的北教场路烈士陵园一带,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2020-05-25 15:05
八十年前,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岛,国共合作建立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当时祖国四面八方的志士英豪,云集黄埔,广州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中心。短短的几年里,革命的黄埔培养了不少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学生军驰骋沙场,开展了极其壮丽的伟大斗争,取得了巨大功绩,为完成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历史任务,开辟了武装斗争的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宣传部 王云山
2020-05-25 15:05
在上一世纪前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立志带领国民党摆脱帝国主义的羁绊。而为达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必须有一支为三民主义而战的党军。孙中山鉴于辛亥革命的经验痛切感觉到军队对于夺取和保卫政权的重要性。为此他多次寻求外国援助,但是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帮助一个事实上处于在野地位的政党。在这个过程中,孙中山对1917
来源:中国社科院 李玉珍
2020-05-25 14:05
黄埔军校军事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们能领会军事教育的精神,熟习一般军事学原则及其战术上的实战应用,同时培训每位学生的良好军事素养,健壮体格,强化并拓展作为士兵和基层军官的军事体验,为以后立足军旅做一名优秀的中高级指挥员打下扎实基础。(一)、独特的尚武、牺牲的军人精神教育特点中国古代、近代军队也重视精神教育,但无不是以封
来源:《黄埔》
2020-05-25 14:05
黄埔军校,为长达10多年的中国持久抗战培养了众多的军事指挥官。在抗战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中,有2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师长以上军职,指挥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在全国各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由黄埔师生统领的国民党中央军以及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主力军。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黄埔师生是中国战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
来源:《黄埔》杂志
2020-05-25 14:05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有着刻画很深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各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23期,本校(总校)毕业学生计有52438人。由于这一期间处在特殊的战争环境,前线急需基层指挥员,黄埔军校在各地还开办了多所分校,学员、学生受训时间普遍较短,学期比较灵活,有的甚至仅有两三个月,在学会某一项兵科技术、战术后即算是毕业。因此,
来源:《黄埔》杂志
2020-05-25 14:05
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建校伊始,国共两党合作办校,本着亲爱精诚的校训,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武装革命组织,在当时被誉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黄埔军校因时而建,因势而为,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骨干和政治人才,完成了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东征、北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
来源:《黄埔》杂志
2020-05-25 14:05
黄埔军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它谱入校歌飘扬在校园上空,写成大标语贴在校门口墙壁上,烫金描红印在毕业证书上。这校训在当时的军校随处可见可闻,从讲台上到各队值星官的早晚点名呼叫中,都深刻持久地印入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里,由此形成的革命气氛影响着他们的终生,随时感受到校训的存在。许多黄埔老人多年后回忆军校生活,仍然是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来源:《黄埔》杂志
2020-05-25 14:05
黄埔军校出身的黄埔军人,是一个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群体,他们经过军校的正规学科、术科军事学习和训练,尤其是一系列军事斗争考验和长期战争的锤炼,早期同学到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长为中国军队指挥系统的基干力量。国共两军中黄埔出身的团职以上军事指挥官约有3000多人,其中有3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1925年初至1929年5月,本校第1~6期毕
来源:《黄埔杂志》
2020-05-24 14:05
武冈分校原称武汉分校,初创于1927年,旋即停办,继于1929年复行成立,至1932年归并南京本校。1936年1月,复由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钱大钧为分校教育长。1938年春由湖北武昌迁往湖南邵阳,后迁武冈,再迁湖南会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计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
来源:单补生
2020-05-24 11:05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