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何应钦在台主持黄埔军校纪念活动概要何应钦到台湾后,多次发起并主持台湾当局为黄埔军校相关事件召开的纪念活动。1954年6月16日其发表《庆祝军校三十周年》文。1955年3月13日出席并主持在台湾的当年棉湖战役参加者一百多人举行的“棉湖战役”30周年纪念会。1964年6月16日台湾举行黄埔军校建校40周年纪念活动,其发表纪念题词。1965年3月13日发起“棉湖...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7:01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7:01
2006年10月20日,李友邦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和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在浙江省金华市隆重举行。台湾马英九先生亲笔题写了“台湾义勇队”的馆名,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金华籍退役将领蒋仲苓、蒋家后人蒋方智怡等也为纪念馆题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出席讲话。从小立志抗日二十岁进黄埔李友邦,字肇基,祖籍福建国安,1906年生于台北县芦洲...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蒋术
2018-01-10 16:01
顾祝同从黄埔教官起步,而成为黄埔“嫡系”重要将领,素有“驭将之才”声誉。他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八年,履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统军扼守江南重地闽浙赣数省,创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其为“八大金刚”之一,列名“五虎上将”,被称誉为中国国民...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6:01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其戎马从政纵横捭阖民国军政界二十余年,在“黄埔嫡系”高级将领中,系蒋...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6:01
国民党宪兵,实际上就是负责执行军法的军内警察。其实,在战争时期,宪兵管的面很宽,除管军人犯法外,还有承担维护社会治安、镇压学生运动、对付国民党军起义的任务。所以,宪兵的地位很高,一个宪兵的待遇与一位普通兵的连长相当。1932年1月16日,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正式成立于南京,以谷正伦为司令。1940年底,谷正伦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后,陆军中将贺国...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西北望
2018-01-10 15:01
陈继承在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将领里面位列“八大金刚”之中,其军政生涯同源于黄埔军校,并以完整军校学历且长于教育、为人宽厚被誉为“黄埔儒将”。其随军赴台不久即办理退役,晚年仍存故乡情谊,思乡心切未忘祖国统一。发源于黄埔军校,扬威北伐中原诸役陈继承(1893—1971)别号武民,江苏靖江人。父钟瑞,是清末秀才。母谢氏,靖江县西来镇人。陈继承...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5:01
张治中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国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长、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5:01
陈诚是民国军事统帅及国民革命军重要将领,是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其毕生追随蒋介石左右,是中国国民党跨越海峡两岸举足轻重的军政领导人。他早年投效粤军,崛起于黄埔军校,其倚仗起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第十一师,及后来统辖第十八军、衍生改编的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第四十三师和第五十九师等数十万部队,成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14:01
刘峙(1892—1971)是“黄埔嫡系”著名军事将领,在民国时期曾经声名显赫,威震军界,被称誉为军界高层“不倒翁”和“福将”。他的军政生涯起源于黄埔军校,在“黄埔嫡系”八大金刚之中位居前列,身居高位权重一时,是蒋介石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中央军”高级将领之一。其毕生维系“黄埔系”,总以“黄埔嫡系”为荣耀,晚年以“黄埔老将”自居,坚决反对“台独...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10 09:01
参加把日本兵赶出腾冲的那场战争,是我一生中最荣幸的事,也是我对家乡的一份交代。1942年腾冲被日本军攻陷时,我还不足17岁,是腾冲第一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没有跟父母家人一起逃难,而是和几个腾冲同学选择了腾冲北部通往曲石的路,那里有中国军队,我们要当兵,要打日本侵略者。几经周折,在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的举荐下,时任大理干训团副教育长的...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黄应华口述 刘庚寅整理
2018-01-09 11:01
2003年和学弟田申出席黄埔军校同学会活动黄静汶,1911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县高坊乡。父亲是老同盟会员,开明进步,具有强烈的民主爱国思想。二哥黄文闿,很早就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黄静汶从小就立志为争取人人平等的新社会而奋斗。1925年,她经过二哥的朋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随着北伐运动的发展,湘阴县...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2018-01-07 11:01
1938年初,由于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畏敌抗令,致使日军在20多天内就占领了山东省大部,对徐州构成很大威胁。第五战区命令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至鲁南运河以北,会同友军聚歼日军。时任第二十军团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长的郑洞国接到命令后,带领部队由河南昼夜兼程赶往徐州。但由于滕县被日军攻陷,其前锋部队正由滕县向枣庄南下,准备直取徐州。郑洞国考虑...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2018-01-07 10:01
江元涛(左)和费学华2012年11月,我从台湾购回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六期第十五总队同学录》,这是抗战时期黄埔七分校的珍贵文献资料。这本同学录是一个64开精装小册子,历经沧桑,已非常陈旧。其中收录了全部1583名毕业同学的姓名、籍贯、通讯地址等,并且每个人都有照片,这是非常难得的。需知抗战时期的其他分校,可不是都有条件能做到这一点。我曾整...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于岳
2018-01-07 09:01
肖国光,1913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洞口镇平栋村。他小时聪颖好学,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但是父亲肖荣涌还是竭尽全力送他读了武冈云山中学。1933年他初中毕业回家办私塾,两年后到邵阳市保安团任文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肖国光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遂于1939年投考黄...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黄菊春
2018-01-07 09:01
林上元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党和政府是尊重历史的。我想现在生活在台湾的抗战老兵和他们的后人看到今天的活动,也会感到欣慰”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姜锦铭、李坤晟实习生吴媛媛2014年7月7日,国民党老战士林上元和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与习近平主席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作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现任会长,几天前,林上元就知道自己会...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新华每日电讯4版
2018-01-06 17:01
连谋连谋(1907 9-1978 12),原名连良顺,又名一方,字智深。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坝头朝林村人。连谋幼年在家乡安兜村念私塾,1920年秋进入坝头小学读高小,1924年7月到其叔父创办的惠安螺阳中学学习。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热血青年连谋在螺阳中学就读时,受该校革命党人的影响和革命气氛的熏陶,很快就接受了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当时的反军阀、反...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连力东
2018-01-06 16:01
林潞生,字云逵,1907年4月6日出生,原籍福建晋江专署(今泉州市)。林潞生热爱祖国,青少年时眼看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深感痛心,他想国家要强盛,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发奋学习,在莆田哲理中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1926年高中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没钱上大学,便先后在晋江专署德化县中学、南安县中学任中学数学教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林潞生...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林文松
2018-01-06 16:01
梁华盛梁华盛,1903年11月13日生于广东茂名县杨柘乡(今高州市泗水镇)里道坑村。1999年3月2日在台湾病逝。棉湖之役立下战功1924年,梁华盛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被编入学生第三队,杜聿明、关麟征和他床铺相连。梁华盛在黄埔军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为其日后征战疆场打下了基础。1924年11月,梁华盛从黄埔一期毕业后,初任少尉见习,旋任排长。1925年,参加...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彭建新
2018-01-06 16:01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恽代英在大革命失败前...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2018-01-06 15:01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