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家住在现在的东台市南沈灶镇常灶村,兄弟姊妹4个,全家6口人住了两间小屋,屋面没有茅草盖,盖的是高粱秸秆。父亲叫常用满,靠外出给人家打短工混生活,母亲在三仓河上撑渡船维持家庭生活。大哥二哥去三仓北边给人家烧盐做灶户(伙计)。尽管如此,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1942年,我才8岁,当时,安丰、东台、梁垛、富安都有日本鬼子,二
来源:《大江南北》
2018-11-10 14:11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高中学生,当时的叶县并没有沦陷,生活一切如常,家里的条件也说得过去。1939年的一天,我在县城里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告事,虽然对军校没有多少了解,但却知道军校毕业的学生是打日本鬼子的。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萌生了从军报国的想法,对此家人也都很支持,于是前往招生处报了名。当时在各地招生的要求
来源:《黄埔》
2018-11-10 14:11
当背后第二个日本鬼子明晃晃的刺刀戳了过来的时候, 八路军战士张朴生正将目光盯着前面的鬼子。这是1945年初冬的一天,胶东半岛,张朴生和他的战友在伏击从威海返回牟平的一群鬼子时,和鬼子们拼上了刺刀。张朴生鬼子刺刀的淫威这是胶东半岛荣成的美丽的崖头河, 但1939年确实是日本鬼子杀害我们同胞的刑场。而张朴生当时正从邻村亲戚
来源:网易新闻
2018-11-10 10:11
《在太行山上》是60年前一支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事隔60多年,当76岁的郝海元面对记者再次唱起时,情绪依然激昂,泪水顺着脸上密布的皱纹往下淌。当年,年仅13岁的他唱着这支歌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太行山上的抗日生涯。郝海元对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父亲在扫荡中牺牲郝海元的家乡山西榆社县位于太行山区,郝的父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八路军战士
来源:重庆晨报
2018-11-09 14:11
单景祥,1919年8月出生。1938年3月3日参加中共地下党;1938年6月-12月任单杨村村长;1938年12月-1941年被选为晋察冀解放区的区代表,担任了区合作社杂货股股长兼售货员,负责从敌人的封锁区购买日常生活物资,运回根据地;1941年-1946年担任村长,负责统战工作,组织村民反扫荡,其后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供给工作;1947年-1952年参加华北野战军,先后担任所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2018-11-09 14:11
口述人:蒯德采访人:徐婷、曹心仪、陈雯采访时间:2016年7月17日采访地点:滨海东坎镇友好家园工业之路11号整理人:陈于可慧1927年出生于湘潭区十五乡大龙国子,家里有姐妹三人。没有读过书,只是在部队中学习过。5岁时我父亲因水肿病去世,母亲也改嫁了,家里有两个姐姐,大姐被人带走了。我和大妈生活到14岁,因为家境贫寒所以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18-11-09 14:11
人物小传王汉升,男,1920年12月出生,1942年加入抗日游击队,1945年入党,1955年复员。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等职。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立大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6次。1985年出席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大会,1995年出席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王汉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
2018-11-09 14:11
口述人:顾祝元采访人:徐婷、曹心仪、陈雯采访时间:2016年7月16日采访地点:滨海大套乡套梢村一组92号整理人:曹心仪、徐婷我11岁时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独自一人生活,是共产党帮助我,我才活了下来。我19岁在滨海参军,在沙阳训练了几个月就上前线。我最先开始参加的是八路军,做警卫员,发的军服袖子上有八路两字,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18-11-09 14:11
1939年11月,我从十五期第五总队步兵毕业,被分派到湖北宜昌江防军九十四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二营六连三排任少尉排长之职。宜昌沦陷后,我部即在宜昌的南津关、黄陵庙、平善坝、三斗坪、茅坪一带布防,阻止宜昌日寇西进,确保重庆大后方的安全。1941年8月19日深夜,二营营长廖永广忽然接到团部前进指挥所紧急命令:宜昌敌人进犯我南津关左翼友军防
来源:《黄埔》
2018-11-09 09:11
当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兵席卷东南亚后,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的关键时刻。美国总统罗斯福让特使威尔基来华访问,并特来成都军校参观教育设施及军事训练,特别要参观十八期一总队的战斗演习。总队长余万里让步一队队长李芳华拟定了步兵加强连渡河攻击的方案,并和各兵种队长研究,互相支援加强连渡河攻击战斗的准备工作。加强连由步一队编成,假设
来源:《黄埔》
2018-11-09 09:11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一九四五年接近最后胜利,我国神圣的抗日战争也开始全面反攻,日寇失败已成定局。我县抗日武装力量也不断向日寇据点发起凌厉的进攻。占据我县县城作恶多端,长期蹂躏大名人民的鬼子兵,也一扫往日的威风,大刹其嚣张气焰。进入五月份以来,日寇更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在做逃跑的各种准备。这些日子只见街上来来往往的
来源:《大名文史资料》第8辑
2018-11-07 16:11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大名县共划分五个行政区,一区大名城西南牙里集一带,二区崔野冲、蔡小庄一带,三区魏县城一带,四区大名城北杨桥、万堤一带,五区卫河以东一带,基本上是现在的大名、魏县两县的全境。七 七事变后,大名城内国民党军政人员惊恐万状,准备南逃。在逃跑前,国民党县长马润昌企图把杨桥一带保护地主利益的
来源:《大名文史资料》第2辑
2018-11-07 16:11
一九四一年,日寇在翟龙化村西南修了两座炮楼,一座住日军,一座住伪军。之后,又在翟龙化村东至崔庄,南至万堤各挖了宽一丈,深八尺的所谓封锁沟,目的是切断我军与抗日政府五、六区的联系。形成了我五、六区人民出入的一道关卡,对我抗日军民的活动造成严重威胁。一九四三年十月上旬的一天,我和冀南一分区敌工站的贾兰斋同志(馆陶县半头村人)在
来源:《大名文史资料》第2辑
2018-11-07 16:11
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兵荒马乱、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魏县北台头村暴发了一次重大的反革命叛乱。我俩人中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知情者。对这次历史性的叛乱,有责任和义务将它记录下来。叛乱背景抗日战争初期,并没有魏县的建制,现在的魏县就是当时大名县的一、二、三区。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炮声打响后,
来源:《大名文史资料》第2辑
2018-11-07 16:11
在宁夏有一位黄埔老人,名叫苏赓泉,如今已是百岁之龄,他最爱称自己是黄埔一兵。苏赓泉,民革党员,生于1917年8月17日,1939年11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第15期步兵科。他是一名抗日老兵,也是宁夏健在的黄埔同学中的最长者。老人百岁生日前夕,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行人,驱车来到中卫市,为他送去祝福。苏老家住在中卫市区临街的一栋楼上
来源:《黄埔》杂志
2018-11-07 15:11
遭反包围绝境突围高俊堂参加新四军时已经22岁,他本来想在家好好种田过个安稳日子,可鬼子、和平军不让他过,三天两头来人催缴粮草,完不成数字还要烧房子。高俊堂一看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扔掉大锹拿枪杆子,参加了斗龙区游击队。 当时游击队的武器很落后,力量也有限,只能和鬼子打打游击,不能硬碰。当地和平军的武器很多是早先鬼子淘汰下来的
来源:《盐城晚报》
2018-11-04 08:11
1941年,到后方医院当小鬼1941年,新四军第3师卫生部的后方医院在阜宁郭墅镇许庄一带。由于伤病员多,医院人手不够,要在地方招卫生员。 听到这个消息,14岁的羊克礼就去报了名。大概因他人机灵,手脚麻利,很顺利地就当上了卫生员。由于七八个新卫生员年龄都比较小,最大的才17岁,最小的14岁,医院的人都亲昵地唤他们小鬼。 小鬼的工作并不复
来源:《盐城晚报》
2018-11-04 08:11
著名版画艺术家杨可扬去世一年多了。当噩耗从上海传来,94岁的我不禁老泪纵横,伤心不已。由于生病住院,我想写篇纪念文章,陆陆续续写了好久,今日总算写成,了却了我的心愿,告慰我的战友。杨可扬是我国著名版画家(1914年生),是新兴木刻艺术创始人之一。上世纪30年代初,他便投身于鲁迅先生提倡的木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是我国新兴木刻艺术杰出
来源:《大江南北》
2018-11-02 09:11
和哥哥一起被和平军抓夫我6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提及少年时兵荒马乱的日子,老人顿时泣不成声,两行浊泪刷地流了下来。 1944年的冬月,我还不满15岁,跟着做白喜事的吹手做小工,突然来了一群孙良诚的兵。这一幕刀刻一样印在老人的心底,他们一到就抓夫,把我和哥哥王德友、王开文、郭六(音),还有一个姓姜的,连捆带打的,一起抓走了。 王玉宝等
来源:盐城晚报》
2018-11-01 14:11
帮群众夺回一船茨菰1944年5月,听说和平军要来抓壮丁,20岁的韦银元亲眼目睹过鬼子和平军的种种恶行,害怕自己也被抓去,连夜去找新四军的斗龙区游击队。 当年秋天,游击队改编为台北县独立团。名称变了,任务和游击队基本一样,和鬼子伪军打游击,惩治汉奸恶霸。初冬的一天,韦银元回家拿棉衣,途经八总河时,忽然发现河边上站着四五个和平军和
来源:《盐城晚报》
2018-11-01 14:11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