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2:12
77名青少年朗诵《和平宣言》,和平大钟撞响3次,放飞3000羽和平鸽……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敬献花圈后,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现场朗诵《和平宣言》。宣言中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客观描述和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让很多现场公众落泪。据了解,之所以选择77名青少年诵读宣言,在于7...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2:12
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为何需要设置国家公祭鼎?意义是什么?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意义有三。一是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2:12
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鼎高1650mm,鼎足高915mm,底座为高450mm,长宽各2000mm的黑金沙石。国家公祭鼎可撰文的空间共三面。鼎左后方和右后方侧为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中共中央、全...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2:12
习近平:牢记历史捍卫和平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昨天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2:12
固化历史史实,捍卫人类尊严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的历史,早有历史公论和法律定论。为了清算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暴行,根据《波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相继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各同盟国军事法庭,分别对日本甲级和乙、丙级战犯进行了正义的审判。其中,南京大屠杀作为特例,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同时设立专案审判。两个法庭的判...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1:12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是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是对人性、人权的公然践踏。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既是从国家层面对死难者的哀悼,从精神层面对死难者遗属的慰藉,也是从法律角度对那段历史的再次固化,从未来...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1:12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1:12
2月27日,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一项决定,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史无前例的法律决定,必将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设立这一国家公祭日?一、国际的惯例如果回顾二战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种种不同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牺牲的民众,并且这类的纪念性活动一直...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1:1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确保国家公祭仪式安全顺利,南京市政府6日发布公告。2016年12月13日10:0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在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约10:01),全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不含高速公路、绕城公路、高架、隧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火车、船舶同时鸣笛...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1:1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深切表达全市人民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哀悼。南京市政府公告显示,2016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在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09 11:12
时间:79年前,1937年12月13日地点:战火纷飞的中国大陆,南京随着一声枪响,最后的成建制抵抗被消灭,日寇占领南京。这座拥有悠长历史的古老都城,还不知道她之后的命运:长达2个月的肆意蹂躏,30万中国无抵抗军民的冤魂萦绕,见证着世间最为残酷的暴行,化身为无理智野兽的日寇,肆意的在这座城市之中发泄着自己的兽欲,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
来源:搜狐
2017-12-09 10:12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天是2016年12月13日。12月1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6天(闰年第34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天。2014年12月13日也是南京大屠...
来源:艺文拾趣百家号
2017-12-09 10:12
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何选在9月3日?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一般将这场战争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般称其为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争时间约为八年,故亦被称为八年全面抗战,或简称抗战。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
来源:新京报
2017-12-08 15:12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2017-12-08 15:12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
来源:光明网
2017-12-08 15:12
三足两耳鼎东周形制南京造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据了解,...
来源:新华网
2017-12-08 15:12
13日举行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气氛庄严肃穆,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其中,有几个特殊的群体值得关注。他们是谁?有何故事?10名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也是公祭仪式上的主角之一。包括与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揭幕国家公祭鼎的夏淑琴在内,共有10位幸存者参加...
来源:新华网
2017-12-08 14:12
2014年12月13日,对于73岁的南京老作家冯亦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02年,他创作的第一篇《和平宣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江东门纪念馆)的广场上被诵咏;十二年后,他创作的首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和平宣言》,在同样的地点,由77名少男少女再次唱响。这是一首以中国最古老诗体、诗经体创作的诗篇。国家公祭日当天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12-08 14:12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七十七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攻占中国首都南京,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
来源:国际在线
2017-12-08 14:12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