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视察被日本机炸毁的校舍1937年9月,日军侵犯厦门,厦门大学被迫迁往鼓浪屿;11月间,学校决定迁往福建西部的长汀,并于次年1月抵达。1946年6月,厦门大学校本部开始迁回厦门,现为厦门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七七事变后,同济大学迁往浙江金华。同年11月,学校迁往江西赣州、吉安。次年7月,同济大学迁往广西贺县八步镇。同年冬,再次迁往云南昆明。1940年10月,同济大学迁往四川宜宾李庄。1946年4月,迁回上海。现为同济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成员合影1938年10月,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澂江。1940年,中山大学从云南澂江迁往广东省北部的东昌县坪石镇。1945年1月,日本侵略者进犯粤北,中山大学不得不再次迁校,学校一分为三,分别迁往粤东各县、连县、仁化。同年8月,中山大学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行走中赓续文化命脉在流离中守护学术理想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重庆松林坡中央大学校园1937年10月,中央大学开始迁往重庆沙坪坝。学校医学院及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迁成都。此外,中央大学实验中学,因两次遭敌机轰炸,已先迁出南京,10月在安徽屯溪开学。南京沦陷后,安徽形势吃紧,又迁至长沙,最后内迁至贵阳。1946年,中央大学迁回南京,现为南京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在信阳涉水过河的河大战教团成员1937年12月,河南大学撤离开封。次年3月,河南大学农学院和医学院首批迁往豫西镇平,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及校本部迁往鸡公山。同年10月,校长王广庆将羁留在鸡公山的文、理、法学院迁到镇平,以期在镇平安定扩充。河南大学畜牧系与西北农专、西北联大农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1939年5月,河南大学迁往嵩县。医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七七事变后,浙大迁至天目、建德。12月底至次年1月底,浙大师生从浙江建德迁往江西吉安、泰和。1938年10月,迁往广西宜山,最后于1940年初迁至贵州遵义、湄潭。1946年秋,浙江大学迁返杭州,现为浙江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西北联大师生穿越秦岭七七事变后,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院校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随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撤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成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五个独立国立院校。1938年7月,国立北洋工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走在交通大学重庆校区大道上的交大学生1938年1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在湖南湘潭复校。1938年3月,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暂行并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5月,学校迁往湖南湘乡杨家滩。随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举校再次被迫西迁。1939年,学校在贵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复课。1942年1月,组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西南联大校舍七七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三校迁回原址,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1936年6月1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于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七七事变后,抗大先后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设立了14所分校,遍及华北、陕甘宁、华东等地。抗大总校也曾辗转于陕北、山西、河北等地坚持办学,1943年1月返回陕甘宁边区。新中国建立后迁入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1937年10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翌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关中枸邑县看花宫开办陕北公学分校。1939年1月,陕北公学总部迁至枸邑看花宫与分校合并。同年夏,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所学校一部分或全部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在河北正定县,后迁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0版)
2022-07-17 11:07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这首抗大校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晓,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它鼓舞了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投身抗日的战场。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是太行山麓
来源:《寻访河北红色印记》
2022-06-28 10:06
?北平沦陷后,原有高校大量南迁或停办。整个沦陷时期,一直坚持原有办学的高校为数不多,其中,辅仁大学作为沦陷前北平五大学之一,坚持传统的办学特色,抵制日伪的奴化政策,被誉为抗日大本营。学界对于沦陷时期的辅仁大学已有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多聚焦于校长陈垣及国民党政权对辅仁大学的组织等问题,而对辅仁学生在校的真实学习状态少有关注。本文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北方论丛》2018年第5期
2022-06-25 09:06
华西坝上的联合办学,使得华西协合大学获得了极大发展,一些知名教授也随后迁来,在地处大后方的天堂摆下安静的书桌。一时之间,华西坝大师云集,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学术研究,华西协合大学与华西坝的名声更加响亮。华西协和大学(图片来自网络)据金开泰讲述,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文科云集了韩儒林、吕叔湘、许寿裳、蒙文通、李安宅、刘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2022-06-13 09:06
位于成都平原的华西坝风景优美,与重庆沙坪坝、汉中鼓楼坝相比较,是抗日战争时期三坝中一方难得的清静之地,被誉为天堂。战时各校精诚团结联合办学的历程,铸就了传承至今的和谐包容、团结协作的华西坝精神。成都华西坝(图片来自网络)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初到华西坝便感慨道在前方,枪炮的声音惊天动地,到了重庆是上天下地,来到华西坝使人欢天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2022-06-13 09:06
本文为《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下)》,上篇见https: www krzzjn com show-1215-121101 html5 中山大学行走中赓续文化命脉在流离中守护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在群众中赓续文明火种。1938年10月21日,日军攻占广州。中山大学校方被迫迁校:一迁云南澂江、二迁粤北坪石,三迁仁
来源:搜狐 群学书院
2022-06-09 11:06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徒步迁徙的影像,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段慷慨悲歌的缩影。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中国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涵着某种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精神。在大部分国土相继沦陷的状态下,为了保存读书种子,也为日后建国大业储备人才,不甘附逆的中国大学,纷纷内迁。十四年抗战,中国大学
来源:搜狐 群学书院
2022-06-09 10:06
【铭刻】塘田战时讲学院,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以统一战线形式创办的战地干部培训学校,被誉为南方抗大。【追寻】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蜿蜒的夫夷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河畔拐弯处,矗立着一座建于晚清的大宅院。这里,就是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时间回到1938年。日寇的铁蹄越过长江后,湖北、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燕娟
2021-08-23 15: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号教学楼正门,是该校标志性建筑。1936年秋建成,当年号称西北第一楼。抗战期间3次遭日军飞机轰炸,多间教室被炸毁,主楼却安然无恙。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同时组建于1937年9月,是抗战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西北联大始称西安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后迁至陕南汉中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6-17 15:06
诞生170余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只存在了8年零8个月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炮火的洗礼中,书写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如今,西南联大旧址坐落于云南师范大学,站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06-17 10:06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