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浙江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高峰
来源:南通地情网 《江海英烈》 作者: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2018-04-08 10:33:24

高 峰

(1925——1943)

  高峰,本名盛钟秀,浙江省慈溪县人,一九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出生在一个清寒的职员家庭。

  高峰四岁时,因父亲患病去世,家境愈益困顿。两个哥哥先后去上海当学徒谋生,母亲带着他和妹妹,依靠亲友的周济和典卖衣物等苦度光阴。高峰的母亲经常教育子女要有志气,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给高峰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三三年,高峰八岁,母亲靠借贷凑集了学费,将他送进学校。稍长,他即对进步书刊发生兴趣,在家中,常给妹妹讲辛亥革命,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

  一九三八年春,迫于生计,高峰辍学到上海泰兴药材行当学徒。一九四0年冬,药材行倒闭,资方代理人为逃脱责任,纵火焚烧店房,高峰仓猝间纵身跳楼,才免于死,而衣物尽被烧毁,接着又被解雇。高峰经历了失业的痛苦,又到乾丰药材行当学徒。几年的学徒生活,高峰备尝了人世的艰辛。后来,他受到了党的秘密工作者吴铭的教育帮助,懂得了不少革命的道理。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拯救民族危亡,高峰毅然决定跟随吴铭到苏北投奔新四军。一九四一年一月中旬,高峰随吴铭化装成跑单帮的,巧妙地应付了日伪岗哨的盘查,经海门到达新四军三纵驻地——当时属于如皋县的掘港镇,受到有关方面亲切、热情的接待,高峰生乎第一次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高峰到抗日民主根据地后,被分配在苏北文化服务社工作。在日伪频繁的“扫荡”、“清剿”中,他和服务社的同志们一起,把革命书刊捆扎在羊角车上与敌周旋,风餐露宿,向抗日干部、战士提供精神食粮,传播革命理论。高峰刚到苏北时,人地生疏,言语不通,但他虚心好学,吃苦耐劳,与群众打成一片,很快赢得了同志们和领导上的赞誉。一九四一年七月,年仅十六岁的高峰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是年夏,高峰任如皋县委书记陈国权的警卫员。九月,陈国权调任海启县委书记,高峰亦随之到达海启。一九四二年初,陈国权牺牲,高峰到了东南行动队(即短枪队),为队员。一九四三年,反对日伪对苏中四分区“清乡”的斗争开始后,高峰积极要求参加主力部队,经组织批准,到东南警卫团担任机枪手,随部队留在日伪“清乡”圈内坚持斗争。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高峰所在的连队奉命到日新河一带相机打击日伪。由于坐探告密,部队宿营地于翌日凌晨被敌包围,连队领导迅即组织反击。突围中,高峰主动担任了断后掩护的任务,虽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弹药手要替换他射击,他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坚持到底!”血战竟日,部队终于突出了重围。高峰因失血过多昏倒,未能随队突围,不幸被俘。

  敌人把高峰带到聚阳镇。在森严的刑讯室里,敌人问高峰:“你是什么部队的?”高峰昂然回答:“打鬼子的队伍!”敌人又问:“队长是谁?”高峰回答:“专打鬼子的!”日寇老羞成怒,挥刀斩掉高峰的一截手指,高峰坚强地站立着,指着一旁的伪军和翻译怒斥道:“中国就害在你们这批卖国贼手里!”凶残的敌人又砍掉高峰的一截手指,高峰晕过去了。敌人将冷水泼在高峰的脸上,高峰苏醒过来后,继续痛斥敌人的暴行。技穷的敌人又砍掉高峰其余的手指,高峰数度晕倒,数度醒来,而敌人除了饱尝一顿义正辞严的怒骂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高峰为伟大的抗日战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十八岁!

(秦宝康 李坤馥整理)

  本文材料来源:

  ①王敏之回忆材料。

  ②《血腥的旗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