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安徽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安徽望江抗日阵亡将士录
来源:新浪博客 永远的抗战   2017-11-23 10:28:41

  刘亚夫(1913~1942)名彭年,字肖雷,号天亚,望江县杨林乡碧湖村人。

  刘出生于诗书礼义之家,8岁就读于塾师刘学渊门下。14岁丧父,因家贫而辍学。从此刻苦自学,学业有成。年十六,为求进取,离家外出,随县城鲁宏图等青年,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活动。

  民国19年,国家多事,刘以弱冠之年投笔从戎,途经华阳救生局,为倪文铮、陈知白留在局中任文牍。民国20年,经荐送入鄂豫皖保安团队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安徽省保安团队,历任少、中、上尉队长及少校团副,后调任舒城县政府军事科长。时值日寇入侵,全国人民正奋起抗日。27年,调任掌管定远、蒙城两县军事政务。民国30年,被委任为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保安司令部中校参谋主任兼军事科长。不久,该部改编为安徽省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刘晋升为上校副司令。

  民国30年冬,日军气焰嚣张,调遣大批兵力,压向我津浦路以东。刘随保安司令马馨亭由驻地蒙城率部进驻津浦线东,防堵日军进犯。刘率兵三千,与敌相持数旬,激战多次,获重大胜利。次年元月,随部回师蒙城,途经灵璧高楼,遭敌伏击。刘身先士卒,率众突围,不幸左腹中弹负重伤,仍坚持顽强杀敌,终因流血过多,倒下马背,壮烈牺牲。遗体葬灵璧冯庙侧。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同灵璧县政府联合召开追悼会,国民政府国防部颁发“抗日阵亡将士嘉奖状”,并对其家属予以抚恤。同年秋,县各界人士在烈士家乡召开追悼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和县各界人士纷致挽联。县长邓振民撰题的挽联是:“投笔从戎,一片雄心在抗日;为国殉难,千秋祭祀慰忠魂”。

  汪书坤,13师74团3连一等兵,1937年10月阵亡于江苏。

  汪女乡,13师78团4连一等兵,1937年10月阵亡于江苏。

  檀森林,32师189团4连一等兵,1937年10月14日阵亡于江苏宝山。

  何壁,14师80团1连二等兵,1937年10月27日阵亡于江苏嘉定。

  徐炎松,32师188团6连二等兵,1938年9月5日阵亡于湖北广济。

  严少乡,57师342团通讯连上等兵,1938年9月17日阵亡于湖北广济。

  虞宾,67师398团5连一等兵,1938年11月9日阵亡于贵池。

  余步云,新23师3团3连上尉连长,1938年11月11日阵亡于岳阳。

  吴华银,26师152团4连二等兵,1939年2月26日阵亡于东流。

  童萼华,146师871团4连二等兵,1939年3月22日阵亡于东流。

  关梅林,146师871团4连二等兵,1939年3月22日阵亡于东流。

  余亚清,146师871团6连二等兵,1939年3月22日阵亡于东流。

  方春凡,146师871团8连二等兵,1939年3月22日阵亡于东流。

  宋金盆,64师381团2连下等兵,1939年6月29日阵亡于山西恒曲。

  罗绵华,176师528团7连一等兵,1939年8月25日阵亡于无为。

  汪柏松,176师野战补充团1连二等兵,1939年9月4日阵亡于安庆。

  陈松元,荣1师3团8连中士,1939年12月22日阵亡于昆仑关。

  夏中唐,40师补充团迫炮连二等兵,1939年12月26日阵亡于青阳。

  邢绍俭,新31师92团中校团长,1939年阵亡于包头。

  倪永中,57师171团2连少尉排长,1940年3月20日阵亡于新建。

  穆杰,176师527团6连一等兵,1940年8月23日阵亡于怀宁。

  朱兴武,望江自卫大队班长,1940年10月21日阵亡于望江。

  刘衷热,176师野战补充团5连二等兵,1941年3月14日阵亡于无为。

  李忠,58师172团2连上等兵,1941年3月27日阵亡于江西高安。

  宋汉章,10师野战补充团7连少尉排长,1941年5月9日阵亡于阳城。

  刘里鹏,40师120团工兵营1连一等兵,1941年12月23日阵亡于郎溪。

  张杰祥,107师320团少尉排长,1941年12月26日阵亡于上高。

  刘亚夫,安徽省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上校副司令,1942年1月灵壁高楼。

  曹瑞,军政部集训队4团7连中尉排长,1942年5月5日阵亡于云南惠通。

  桂传鹏,望江清乡大队大队长,1942年1月4日阵亡于望江。

  余加和,174师521团7连一等兵,1943年1月4日阵亡于商城。

  余加松,174师521团7连一等兵,1943年1月4日阵亡于商城。

  余鸿声,新23师8团3营少校营长,1945年6月2日阵亡于岳阳。

  徐荣华,新23师2团3连上等兵,1945年6月2日阵亡于岳阳。

  余鸿声(1903~1945),字兴嵘,号振远,长岭枫树塘人。幼读私塾。秉性刚烈,好打抱不平。民国19年出走至九江从军。旋考入湖南武卫军随营学校。毕业后分配至九江陆军第五师独立团任机枪连长,后升独立营少校营长。他严肃军纪,爱护士卒,好伸张正义。一次于江畔遇一中年妇女哭泣,经询问得知为家乡苍洪嘴渔民,因九江码头不准望江人泊船,船只被强拉上岸扣留。余当即找到码头肇事者,责令放行;并告诫今后对过往船民,应平等对待,不得仗势欺人。

  民国34年5月间,日本侵华军溯江西进,余先后随军驻守岳阳、渔洋关,任辎重营营长,见渔洋关前线吃紧,主动请求率一营兵力出关。经其周密部署,与兵士戮力同心,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重创来犯之敌,取得渔洋关阻击战的胜利。在追击日寇途中,遭到日军飞机扫射,余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身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