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最小的妹妹赵尚文今年85岁。8月17日,记者见到了赴京参加中央军委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老人。谈起三哥赵尚志,这位在哈尔滨当了30多年小学班主任的老人喃喃道:“我已经记不清楚最后一次见到三哥是哪一年了。”
“那时他已经参加抗联,被日本人抓住但没被认出来。我二哥的同学当时在伪满警察厅,发现了他,就偷偷劝他说:‘你的理想不能实现,如果回来我能帮你安排个好工作。’三哥回答:‘如果你能带我回家,说明你是真心帮我。这么多年我在外头,也没回家看看。’于是他陪三哥回了家,我母亲见状一把拉住三哥的手,死活不肯让他离开。等第二天二哥这个同学再来家里提人的时候,三哥早早从家里后门的铁道线上直接上了离开哈尔滨的火车。我记得这个伪满警察对妈妈说:‘你告诉赵尚志,让他再别回哈尔滨。’果真,三哥从此再没回来……”
“小李先生”的兵法
1932年5月,巴彦游击队新来了一位个子不高的参谋长。这个年仅24岁的年轻人化名李育才,人称“小李先生”,是满洲省委直接委派到巴彦游击队的省委代表,此前任职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游击队里的许多人都感到“小李先生”不是一般人,但他们不知道,此人正是日后名震四海的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
“九一八事变”后,巴彦游击队成为北满成立较早、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最初的领导人张甲洲是清华大学政治系的毕业生,“九一八”后,他投笔从戎,经满洲省委同意,回到家乡巴彦县北部山边的张家油坊组织队伍,很快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并在1932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这天,正式打出抗日的旗帜。很快,黄埔军校出身的赵尚志被委派协同读书出身的张甲洲,1932年8月,25岁的张甲洲和24岁的赵尚志一举攻下了巴彦县城,这是“九一八”后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反日部队首次攻占县城。巴彦成了赵尚志抗日斗争的起点。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出生在热河省朝阳县第三区喇嘛沟(今辽宁省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家里兄弟姐妹11人。1919年,赵尚志也跟着母亲和家人来到哈尔滨。1925年在哈尔滨入党,这年11月入黄埔军校。毕业前因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退学回到东北。1932年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临时省委执行主席等职。东北人称“南杨北赵”。杨靖宇善打山林战,赵尚志善用骑兵。而据赵尚文老人回忆,精良的骑术是身材不高的赵尚志在黄埔军校苦练的成果。
1932夏,到巴彦不久的赵尚志便发展起一支600人清一色的骑兵部队,远途袭击是他经常运用的战法。1935年11月7日出版的敌伪报纸《盛京时报》这样描述赵尚志骑兵部队的威力:“匪首赵大队长尚志督部下党羽三千余名并带机关枪,迫击炮各数十门,军装整齐,枪械精锐,骑匪一千五百名,步匪一千五百名,扯五色旗,戴红袖标,着义勇军字样,风声鹤唳,耀武扬威,由山里光汹汹而来。”该报道结尾处写道:“想赵尚志此次出山,督匪数千,果一拥而进,我拉林兵力单薄,仅有警察队、自卫团等恐难济于事。”
1934年秋,敌人调集驻哈日伪军2000多人对哈东游击区进行“大扫荡”。为粉碎“围剿”,赵尚志率领骑兵部队越过威虎岭北上,经过延寿向方正地区活动,从敌人后面打破敌人“围剿”。在从方正返回珠河途中,赵尚志率领的两三千人在肖田地与日军望月部队200余人和伪军邓团300余人遭遇,展开了激烈战斗。突围中,骑兵部队担负了断后的重任。此战,毙伤日伪军110余人、白俄警察伤亡20余人,我军仅伤亡3人。敌人的冬季大扫荡以失败告终。
1936年11月末,赵尚志率三军司令部直属部队,政治保卫师及一师、五师各一部,混合编成500余人的骑兵部队,组成远征部队,一路直上,声东击西,奔驰急进,冲破重重堵截,于12月间到达铁力,与前期到达的部队会合。赵尚志又带着这支骑兵部队在冰趟子与日军激战,取得了冰趟子大捷。歼敌300余人,包括7名日军指挥官,我军仅牺牲7人。这是赵尚志指挥三军远征期间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战斗,也是东北抗联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几度沉浮山河在
在东北抗联领导人中,赵尚志是最有争议的人物。
在哈东支队少年队的队员刘云阁的回忆里,赵尚志平时的作风就像一老农:“我们游击队大都活动在山上,每到宿营地,他常爱蹲灶坑,蹲下来就蹭脖子,把脖子蹭得油黑锃亮。我们和他开玩笑说:‘司令,你怎么不把脖子洗洗?’他风趣地说:‘革命不成功,我是不洗的,有了这玩意儿护着,还能挡风耐寒呢!’
“他的穿戴总离不了那件花绺条条的羊皮袄。冬天穿的乌拉,是战士不爱穿的,他捡来套在脚上,连乌拉草都包不住,绑腿也几乎是全队最坏的。行军时,他总是大步流星地走在掌旗官的前面。最有趣的是他鞋里垫的乌拉草,不等到目的地,就都叫马给吃了。他依然昂首阔步,乐呵呵地走在队伍的前面。”
同样是在此期间,中共满洲省委也接到了不少反映赵尚志种种毛病的报告。例如,满洲省委巡视员在1934年2月22日的《巡视报告》中写道:“老赵在承认破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还是很勉强不彻底,一点一点地接受。他认为称义勇军为匪军没有什么破坏统一战线,因为实际上这些义勇军还都联合我们,关于我们称义勇军为匪军,他们并不怪,因为他们都是称掌柜的。在队内,老赵完全不经过党和团的同意和讨论,任意地开除队员,说是肃清不良分子。在过年时,老赵召集队员讲话,问弟兄们谁愿意请假回家过年,这是一个好机会,以后就不能请假了,当时有几个队员请假,以后来队,老赵就不要了。他说:就是看看哪些队员有动摇……”
赵尚志一生,两次遭遇开除党籍,一次被苏军无故关押。
1933年1月,巴彦游击队在铁力遭到伪军和地主武装的袭击后,部队严重损失,赵尚志和张甲洲决定化整为零,暂时解散部队。中共满洲省委认为赵尚志持有“满洲特殊论”的观点,并将游击队的失败归罪于赵尚志,令其作“深刻检查”。赵尚志据理申辩,坚持己见,中共满洲省委于是决定开除其党籍。直至1935年1月12日,才作出了《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议》,指出:“开除赵尚志同志的党籍,是当时省委执行‘左’倾主义路线的结果,是错误的。”
1938年1月,赵尚志作为北满临时省委和北满抗联的特命全权代表率领6名警卫战士和500精锐护送部队经萝北过界苏联,不料,赵尚志等人一过境便被苏军押进监狱,被关押时间长达一年半。苏军还把500精锐护送部队缴械送往新疆,交给军阀盛世才。
直至1939年7月,一位苏军军官来到赵尚志关押地,声称:“关押赵尚志是一个误会,真是对不起。”并传达上级指示,任命赵尚志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其后,赵尚志率一支由在苏联的中国人组成的100余人的队伍,带着6挺机枪,无线电台等,从黑河乘夜渡船返回了东北。
到了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第十次常委会在斗争复杂的情况下,对赵尚志产生了误解,做出了永久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经周保中、冯仲云等人上书,中共北满省委只是去掉“永远”两字,仍坚持开除赵尚志的党籍。1942年2月12日清晨3时许,在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赵尚志被混入队伍的敌特刘德山从背后射中腹部,被俘,8小时后英勇牺牲。
据朝阳市赵尚志研究会秘书长、朝阳县争取赵尚志头骨回归故里办公室主任、朝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雷凤祥讲述,建国后,周恩来视察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发现没有赵尚志事迹陈列,于是讲了这样三句话:“中央不是没有开除赵尚志党籍吗?开除了还可以恢复嘛。不是党员还是民族英雄嘛。”
也正是在雷凤祥等人的努力下,2005年5月,等待哈尔滨方面安置方案一年未果的赵尚文带着经过公安部鉴定认证的赵尚志头骨回到家乡朝阳,并决定从此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出生地哈尔滨,定居朝阳。曾任尚志乡党委书记的雷凤祥说:“赵尚志是财富,是资源。”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