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嵩(1898-1937),广西岑溪县归义镇谢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年少得志
高致嵩,字子晋,国民革命军第71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98年8月25日出生。幼年时在自家聘请先生任教的私塾习读,后入县立岑溪中学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谢孟乡甘桐村任小学教员。他教学认真、诲人不倦、爱生如子,深受学生当地家长的爱戴。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高致嵩投笔从戎毅然赴粤,并于1925年7月与高宝年的祖父高崇峰一起考上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黄埔军校毕业后,高致嵩在国民革命军开始戎马生涯,随军东征北伐,在扫平陈炯明,击败吴佩孚等历次重大战役中,均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屡建奇功,遂从排长升为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骁勇善战
1930年,高致嵩奉调国民政府南京卫戍司令部任职。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驻守闸北的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奋起还击。2月14日,国民政府命令由陆军第87师、第88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和第一炮兵独立团组成第五军,开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当时,高致嵩任第88师中校参谋,他向当局请缨上阵,杀敌报国。此后,他随部队加入对日作战的战斗,归第88师师长孙元良指挥,隶属于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序列。高致嵩担任上海闸北一线的守备任务。
2月16日,88师奉命担任江湾北端至庙行、蕴藻浜一线阵地的防御任务。
2月20日,日军实行所谓“中央突破计划”作战行动,进攻重点直指第88师防守的江湾、庙行阵地。 2月20日拂晓,日军首先集中飞机、重炮以及海军舰炮猛烈轰炸中国守军阵地,随即步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发起全面进攻。面对强敌,高致嵩认真分析敌我态势,亲上阵地,协同各级军官指挥部队迎击日军,并打退了日军一次次进攻。 2月22日,日本侵略军继以大炮五六十门进行长达5小时的轰炸,火力之猛,前所未有,88师前沿阵地变成一片焦土,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高致嵩和前线官兵在大、小麦家宅一带阵地与日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战。88师的将土们士气高昂,拼死搏杀,重创日军后终于打退日军的进攻,使其“中央突破计划”宣告破产。
1934年,高致嵩调任浙江省保安处上校补充团团长,后又调任为第三团团长。
视死如归
1937年12月初,高致嵩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命坚守雨花台左翼阵地。
1937年12月5日,日军占领无锡后,分三路进攻南京。12月7日,日军攻占淳化镇后,向光华门、中华门及雨花台等各要隘进攻,高致嵩与友军262旅协同作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在经过3日激战后,南京城外围阵地已被日军攻破,日军兵临南京城下。
高致嵩在与日军多次交战后,总结出两条经验。第一条是战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高致嵩率部进入雨花台左翼阵地后,立即组织各级军官察看地形,研究战斗部署。
第二条经验是每战之前要进行充分动员,力争把官兵们的情绪激发出来。 12月9日,日本侵略军突破牛首山,并在大量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光华门、中华门及雨花台各要隘发起进攻。
1937年12月12日,经过反复厮杀,高致嵩旅重创日军,阵地前日军尸体堆积如山,但高致嵩旅也伤亡惨重,只剩下不足500人。当日军再次发起攻击,如潮水般涌来时,高致嵩命令官兵们将所有手榴弹、炸弹以及炸药包的导火索连接起来,摆在阵地前。高致嵩命令官兵隐蔽,不要开枪,听他指挥。日军靠近264旅阵地时,见中国军队没有动静,便放松了警惕,兴奋地向前冲。待距敌不足5米时,高致嵩大喊一声:“拉导火索!”随着一声声巨响,高致嵩将军和全体官兵与冲入我阵地的日军同归于尽,高将军和全体官兵为国捐躯。高致嵩时年仅39岁。
高致嵩将军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褒扬其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并追晋其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高致嵩将军为革命烈士,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和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分别供奉着高致嵩的铜像和雕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