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四川抗战英烈名录与英勇事迹 > 内容正文

毛泽东亲书挽联的抗日名将王铭章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12-24 11:01:39

  938年3月中旬,中日两军在山东滕县展开激战,时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率领一支草鞋军队,在四天四夜的时间里,用血肉之躯,以粗劣装备抗击拥有机械化装备并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阻滞了日军南下攻占徐州的军事计划,为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会战胜利赢得了时间。王铭章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实现了他“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誓言。他牺牲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他题写了挽联。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位民族英雄,还原那段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历史岁月……

  立遗嘱誓师出征

  王铭章,字之钟,1893年7月4日出生于四川新都县泰兴场,其父母以经营小商业为生,早年相继病逝,遗下兄妹3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迫,幸遇好心人怜惜王铭章的聪明才智,出钱资助其读书。王铭章1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都县立高等学校,在叔祖父王心田的资助下继续读书。1909年毕业后,16岁的王铭章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

  1911年5月,王铭章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二次革命时,王铭章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返川后,他进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1914年毕业。因作战勇敢,他在川军得到连连晋升。1935年,王铭章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1936年2月26日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时任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1937年9月12日,王铭章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他对德阳民众说:“我们出川是为了国家的存亡、民族的生死去战斗。我们下定了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不把日本鬼子赶出国门,决不生还。”

  当日,王铭章回到新都家中,深情地对夫人和子女们说:“我出川的目的是打败侵略者,收复失地,我已做了充分准备。我走后,你们要和睦相处,子女要听话,好好读书。”并立下遗嘱,如果他战死沙场,就将他历年俸薪积蓄,连同抚恤金在内,酌情留下部分养家和子女教育所需,其余的全部拿出来开办学校。全家人闻言当场大哭。

  随即,川军各部被编为第二路预备军,刘湘任总司令,邓锡侯任副总司令,下辖2个纵队。王铭章所在的四十一军与四十五军、四十七军编为第一纵队(后改称二十二集团军),徒步千里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上旬,二十二集团军到达宝鸡,因晋北忻口与晋东娘子关受日军猛攻,战况紧急,西安行营奉转蒋介石命令,要二十二集团军立即由宝鸡乘火车直开潼关渡河,驰援晋东,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当部队进入山西时天气转冷,士兵们仍然是单衣、草履,粮食又接济不上,每人只背了一支步枪和两颗手榴弹,要在敌人的飞机大炮下浴血苦战,困难之多,不难想像……

  此时正值雁门关失守,晋北吃紧,蒋介石又复改令该集团军兼程驰援晋北。该部当即转赴风陵渡过黄河,向晋北挺进。在路上,忽闻娘子关告急,又奉令转往晋东驰援娘子关,王铭章率全师向晋东急进。

  10月24日,在娘子关西南侧的东回村、西回村间,王铭章率部与日军西犯之敌第十四师团发生遭遇战,全师官兵在他的指挥下与优势之敌展开激战,为争夺制高点展开冲锋肉搏,奋勇异常,战况空前惨烈。嗣又奉令掩护娘子关友军侧背,王铭章率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一二四师,改道向柏井驿急近,在柏井驿、平定等地节节阻击日军。

  11月2日,一二二师奉令北上增援太原。当先头部队抵太原南面之南盘村时,闻太原已经失守,阎锡山的第二战区长官部已向晋西撤退,王铭章乃率部转赴晋西整顿。

  迄至12月上旬,二十二集团军在山西作战已达40余天,伤亡过半,为了继续作战,乃进行编并,每旅2个团并为1个团。至此,每个军实际只有1个师2个旅,整个集团军实际兵力不过2万来人。

  12月12日,二十二集团军行抵晋南洪洞附近,奉令就洪洞、沁阳之韩侯岭布防,并向同蒲路两侧搜索前进,驱逐敌之少数骑兵部队,收复了平遥县城。

  守孤城浴血奋战

  1937年底,日军占领浦口和济南后,开始由津浦路南北两个方向合攻徐州,企图消灭郑州、武汉间中国军队主力,并一举攻占武汉。津浦路北段因韩复榘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第二十二集团军奉令急赴鲁南,增援北线作战。滕县、临沂是徐州的两个北大门,尤其是滕县,南距徐州仅100多公里,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的战略要点。

  1938年1月上旬,二十二集团军抵达临城,以四十五军为第一线部队,四十一军为第二线部队,均部署于滕县以北。一二二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准备扼守滕县。

  进犯滕县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第三十三旅团,以及第一○六师团、第一○八师团,配有大炮70多门、坦克四五十辆、飞机四五十架、装甲火车2列,约三四万人,统一由矶谷廉介指挥。

  而此时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兵力不过2万人,主要武器为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四川土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更谈不上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装备了。

  面对凶恶的来犯之敌,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任命王铭章为第四十一军代军长,指挥第一二二、一二四师保卫滕县。而滕县城内只有2个师师部和第三六四旅旅部的兵力,加上滕县地方保安团队400多人,兵力不足3000人。

  临危受命,王铭章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勉励守城将士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身为军人,卫国保民而牺牲,原为天职,只有决心牺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20年内战的罪行。”

  1938年3月14日拂晓,滕县外围战斗打响。日军出动步兵骑兵1万多人、大炮20多门、坦克20多辆、飞机二三十架,向滕县守军一线阵地全线攻击。在王铭章的指挥下,外围的中国将士奋勇杀敌,使日军不能前进一步。

  15日9时,日军改变了攻击方式,除以正面主力猛攻外,另派3000余人迂回包抄滕县,到下午日军越来越多,形成了敌众我寡的态势。

  王铭章急向集团军总部求援,孙震即令营长刘止戎率3个特务连星夜乘火车开赴滕县。王铭章同时也命三六四旅张宣武团长从北沙河阵地抽出1个营,跑步回救。截至15日夜,滕县城关的战斗部队不满2000人。王铭章命从平邑赶到的三六六旅一个营扼守县城东关,三六四旅一个营担负东西两面城防,军特务营担负南北两面城防。他亲率师部在西关指挥。当夜,部队急筑工事,搬运弹药,准备迎敌。

  大战在即,应变方案有两个,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机动作战。王铭章向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请示,孙震答复说:“委员长来电话要我们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集团前来解围,汤部先头部队昨日已到临城,其后续部队亦正陆续赶到。我当催促王廉仲军赶紧北上,你应确保滕县以待援军。你的指挥部应立即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如兵力不够,可把城外所有的四十一军部队调回城内,固守待援。”

  16日黎明时分,日军集结1万余人向滕县发起了全面进攻,同时动用炮兵和飞机以密集火力向滕县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疯狂扫射。王铭章把城外所有的部队统统调进城内,并立即传谕昭告城内全体官兵:“决定死守滕城,与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他亲自布置城防事宜,调集各部队组成统一的守城部队,明确了指挥系统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勉励全体官兵奋勇杀敌,为坚守滕县战斗到最后一分钟。

  16日中午,滕县外围中国军队的正面阵地被日军突破,四十五军从滕县两侧撤退。王铭章根据兵力变化情况,重新调整部署。同时,命令各部抓紧补充弹药,构筑工事,在城墙下隐蔽的部队,每班扎一架云梯,随时准备登城反击。

  就在此时,援军汤恩伯部王廉仲军陆续到达临城,先头部队一个团刚下火车,孙震即令其前往增援。该团在南沙河遭围攻滕县日军一部攻击,不支溃退,其他各部仅在南沙河警戒。其军部到达后,得知滕县正受强大敌军围攻,便借口机动作战,将部队迂回向滕县东北峰山以东地区开去。于是南沙河之敌向前推进,二十二集团军总部被迫后撤至运河南岸利国驿,从此与滕县守军失去联系,滕县陷入日军四面包围之中。

  秉大义壮烈殉国

  久攻不下,矶谷廉介恼羞成怒,调集了第十师团和第一○六师团的1个旅团共3万多兵力、大炮70多门、坦克四五十辆,于16日夜间向滕县城关东、南、北三面猛攻。

  17日早上6时左右,日军以山炮、野炮密集攻击,20余架敌机临空投弹、扫射,刹那间炮弹炸弹如倾盆大雨落入城内。整个滕县县城除北关因系美国教堂所在地得以幸免外,其余地方均硝烟弥漫,墙倒房塌,一片火海,遍地焦土。

  两个多小时的轰炸之后,日军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从东寨墙的缺口冲锋。东关守军冒着敌人炮火,在近距离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伤亡惨重。另一部日军向被轰塌的东南角城墙进攻,守军一个连,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坦克两辆,在敌密集火力射击下,该连伤亡殆尽。敌步兵40余人冲上城角,守军另遣一个连向突入之敌反击,经激烈肉搏,全歼突入之敌,该连官兵仅剩14人。

  紧急关头,王铭章急电孙震:“敌以炮火猛轰我城内及东南角城墙,东关附近又被冲毁数段,敌兵登城,经我反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深夜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下午2时,日军以重炮猛轰南城墙下街道,同时,敌机20余架轰炸南关。随后,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进攻南城,守军英勇战斗伤亡殆尽。下午3时30分,日军占领了南城墙。

  南城墙和东关失守后,王铭章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挥督战。日军集中火力向城中心十字街口射击。王铭章令城内各部队与敌巷战,死守西关待援,并亲自登上西北城墙,指挥作战。他命令身边仅剩一个排的警卫连从西北城角向西城门楼之敌猛扑,意欲夺回西门城楼。但是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全排战士壮烈牺牲。这时,西城门楼之敌继续向北压迫。王铭章准备转移到西关火车站继续指挥守军与敌拼搏。

  在一株被烧着了的柳树下,王铭章向孙震发出最后一电:“……职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慰之词,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职王铭章叩铣。”电报发完,王铭章命将电台砸毁,与城外彻底断了联系。

  当王铭章行至电灯厂附近时,被西城门楼之敌发现。顿时,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过来,王铭章身中数弹,血流如注,他挣扎着半跪起身子,大吼:“杀呀!”并推开冲上来救护他的官兵:“你们快去同敌人拼吧,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很痛快!”说完便壮烈殉国,年仅45岁。同时殉难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及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等20余人。

  王铭章牺牲后,滕县城内300名重伤川军将士为不落入敌手,互以手榴弹自炸全部殉国,城内零星官兵仍在顽强与日军战斗,直至次日午前枪声才彻底停止,最后只有二三百人突出重围。

  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与日军血战4天4夜,共毙敌2000余人。据记载:仅16、17日两天,滕县城关落下3万余发炮弹。滕县保卫战以巨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军精锐之师数万人南下,为台儿庄会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38年4月6日傍晚,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中国的第二十集团军出现在围攻台儿庄的日军后方,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反攻,很快便肃清了台儿庄内的日军。7日,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日军2个精锐师团遭受重创,被歼2万余人。好不容易攻下滕县的日军矶谷师团亦被包围于台儿庄突出部,约1万余人被歼,仅千人成功突围。

  王铭章牺牲后,他的随从副官李少坤将其随身证件、手表等取下收藏,移忠骸于沟中,用木板掩盖,然后趁深夜潜返徐州向孙震报告。孙震当即命李率8人潜赴滕县运回王铭章的遗体。

  李少坤等人化装成老百姓前往,在沛县遇一由滕县逃出的王姓泥工,从其谈话中得知他是滕县西门外人,离王铭章殉难处不远。李少坤等即利用青帮关系,于3月26日混入滕县城,并结识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刘昭福,托其查找遗体。刘昭福利用掩埋尸体的机会,终于在西门外发现一具尸体的衣服上金质袖扣是成都天成亨金号铸造的,口袋里还有一枚王铭章常用的水晶私章,遂确定其为王铭章的遗体,即行抬出,裹以高粱秆,佯作柴火运出滕县。

  3月28日,王铭章的遗体被运到沛县,经长官部派人查验,其面目虽已不可辨认,但他身着灰布面料的皮大衣、棉马裤、毛袜、布鞋仍如生前所穿,当属确实,即行装殓。王夫人闻丈夫的遗体寻获,亦疑其非真,迄灵柩抵蓉,王夫人检视血衣,见将军所穿破毛袜是她亲手所补缀的,口内镶填的金牙也和生前一样,乃确信而不疑。

  哭英雄举国致哀

  王铭章的遗体被运到徐州以后,李宗仁亲自前去守灵。当他看见王铭章的军装上全是血迹,腹中的肠子和泥土“血肉模糊”成一团时,不禁泪流不止。他当即脱下自己的上将军服,让士兵们给王铭章换上。然后,李宗仁亲自到徐州最大的棺材铺,为王铭章买棺材。

  李宗仁对棺材铺老板说明来意,老板频频点头:“您要买最贵的棺材?我早听说王铭章将军血战殉国的消息了。报纸上天天刊登新闻呀!在下也是中国人,焉有不爱国之理?您随小的来。”

  老板把李宗仁引到最后一间仓房,只见大架子上供着一尊大棺材,上书:“棺中之王”4个金字。老板向李宗仁介绍:“我祖祖辈辈传承做棺材,从明朝景帝朱祁钰皇帝时代至今。这个棺材是楠木制成,原本打算给明朝、清朝皇帝使用,可是未用朱漆,所以暂留至今……”

  “王之中棺!这不是给王铭章将军准备的吗?历经数百年,难道列祖列宗有先见之明,为我国抗战英烈备下如此豪壮之物?”李宗仁大声反复读着棺材巨匾上面的4个大字。

  老板一拍脑袋:“王中之棺,棺之中王!王铭章将军能在枪林弹雨之中指挥国军将士与日寇血战、为国赴死,我愿献出此棺木略表寸心,也是理所当然的,您命令官兵即刻抬走,安抚英灵乃我祖辈之意愿!”

  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奖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

  5月9日,王铭章灵柩运抵武汉大智门车站时,武汉万余群众前往迎灵,国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和追悼会。全国各战区、各军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均致送了挽联和挽词等。

  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等人送了“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的挽联。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罗炳辉等人都撰赠了挽联。新四军将领叶挺、项英挽以“民族之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发表了追悼王铭章的广播演说词。

  1938年5月9日,《新华日报》发表了公祭王铭章的悼词:《向为国牺牲的模范军人致敬》,文章中写道:“王将军在滕县西门督战饮弹倒地时,犹挣扎着不断地高呼:‘杀!’并对部属说:‘你们快同敌人拼去吧!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很痛快!’读了这一字一血的悲壮语句,我们不禁为王师长为国家民族英勇牺牲的精神,而致以无限的崇敬!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

  蒋介石亦为王铭章送了挽联:“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将忠诚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并亲自题写了3块牌匾:“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烈比睢阳”。

  时任国民党参政员、四川抗战后援会主任的张澜为其遗像题词:“席卷青徐势正危,孤军捍寇苦支持,一城守死悲罴家,千载留名说豹皮。部属半为猿鹤侣,魂归应是雨风时。恍然纸上须眉动,酣战犹惊飒爽姿”。

  著名爱国诗人、进步作家郁达夫为王铭章填写了《满江红》词一首:“旧事休言,当共赴,民族危难!看身后,川中儿女,怒如涛卷。一路血痕风雨洗,几千新骨征尘掩。拼一死,力战守孤城,烽烟乱。忆往事,说滕县。逾甲子,山河换。但贼心未死,恶魂难散。钓岛狂鲨掀浪涌,鬼窟小丑吹磷闪。君勿忘,昨日旧心伤,史为鉴。”

  武汉公祭仪式结束后,王铭章灵柩被运回四川老家。

  5月15日,王铭章灵柩由武汉循礼门车站运往民生公司码头,灵车所经之处,鞭炮声不绝于耳,沿街机关、单位、商店、住户均高悬王铭章遗像,设祭台,以香果、鲜花祭悼忠魂。前往码头送柩的有300多个单位共7万余人,中共中央委员会代表吴玉章、八路军代表罗炳辉也在其中。其场面悲壮感人,实属罕见。

  忠骸运到新都县后,新都县各界人士举行了盛大的迎灵仪式。随后,王铭章被安葬于专祠墓园。

  1943年1月1日,各界群众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及新都王铭章墓园,举行了王铭章铜像揭幕及公葬典礼。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而王铭章的水晶印章则被送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2003年3月17日,家乡人民为王铭章铸造的铜像,在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饮马河畔落成。2005年,王铭章的遗孀、年近百岁的叶亚华和儿子王道纲叶落归根,定居四川成都。

  2015年3月17日,王铭章唯一在世的小儿子、89岁的王道纲,专程赶往成都市新都区新桂湖公园,老人拄着拐杖,在亲人搀扶下来到父亲墓前。他伫立良久,然后丢下拐杖对着墓碑深深三鞠躬。他感慨地说:“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了我的一个心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