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眉生,字天嘏,1904年3月生,贵州省遵义县人。
1923年,刘眉生考入贵州省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毕业后投身北伐,参加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军阀的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务。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贵州,在犹国才部任营长,驻防独山县。1932年春,刘眉生任贵阳市城防司令部参谋主任。年底,王家烈率军攻入贵阳,刘眉生返回遵义,任黔军侯汉佑师周仁甫团中校营长兼贵州省立三中军训教官。1934年初,调侯汉佑师军官大队任队长。不久因贵州军阀混战,离开贵州赴南京。同年考入中央步兵专科学校校官班,学习半年后,分配到江西九江光华中学任军训教官。1935年9月,刘眉生的遵义老乡陈铁(黄埔一期生)驻防四川忠县任第八十五师师长,邀请刘眉生前往共事,任该师一五三旅五○五团中校营长。刘眉生到任后,积极协助陈铁安定军心、治理军务,使陈铁得以顺利接管八十五师。次年春,八十五师调南京浦镇,由三个团扩编为二个旅四个团的整编师,刘眉生担任五○五团副团长、代理团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八十五师奉调开往河北德州,划属十四军建制,由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将军指挥,集结保定待命。刘眉生随部队先后赴南口增援第十三军抗击日军,途经北平附近门头沟时,遇日军袭击兄弟部队,刘眉生当机立断率部队增援,亲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最终大挫日军。10月2日,刘眉生又奉命率部队向山西太原以北地区集中,参加第二战区组织的抗击日军、保卫山西要地的太原保卫战--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华北抗战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参战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即第十八集团军),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典型战例之一。此次战役是第二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朱德、卫立煌、黄绍竑指挥,卫立煌兼前敌总指挥。参战部队为4个集团军,傅作义指挥第七集团军。作战部署为:第十八集团军为右翼,第十四集团军居中央正面阻击敌人,第六集团军为左翼,第七集团军为预备队。
忻口位于崞县与忻县之间,是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忻口地势险要,右托五台山,左依云中山,两山之间系一片河谷。中国军队在此设下八万兵力,拟乘日寇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歼灭在云中河谷。
1937年10月初,侵华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第一、二、十五混成旅团)和特种部队共3万余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前进,中国军队则在忻口一带进行阻击,从而拉开了忻口战役的序幕。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中国抗日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各部指挥官身先士卒亲赴前沿指挥。战役初期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五十四师师长刘家其、旅长姜玉贞、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庭珍相继壮烈牺牲,师长李先洲、旅长董其武均火线负伤。中国抗日将士以他们的鲜血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的民族赞歌。
10月7日,刘眉生率八十五师五○五团达到忻口,担任坚守左翼战线的洪山阵地任务。他深知守土御侮责任重大,日寇侵略气焰嚣张,一场恶战难以避免。在到达洪山阵地当天,刘眉生写下了与妻子的诀别书:"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继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此时的八十五师正面迎战日军第十四集团军,遭遇了猛烈进攻,郝梦龄将军、刘家其师长相继阵亡后,刘眉生所在的八十五师便成为了抗击日军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他率领的五○五团在守卫洪山阵地时多次遭遇日军攻击,刘眉生多次负伤,却坚持御敌前沿,全团官兵深受刘眉生英勇顽强的精神鼓舞,以一当十,英勇迎战。10月28日凌晨,日军向洪山阵地发起猛烈炮击,并以精锐兵力增援。在前沿阵地指挥的刘眉生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左侧,当即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少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