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骝,1905年9月生,贵州省荔波县人。在家族同辈兄弟姐们中排行十四,因此,又称杨十四。
1922年,杨家骝考入黔军军士教导队,毕业后分在黔军袁祖铭部第一师四旅八团。1926年,杨家骝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8年毕业后分配在陆军第九师四十九旅见习,数月后连续升任少尉、中尉排长、上尉营副、少校团副以及军政部少校营长。1932年,调军政部特务团任少校营长。同年,与独山县双淑华女士结婚。1935年,在特务团团长王文彦保送下,入陆军军官高等教育班深造。在校学习期间,异常刻苦,1936年提升为陆军第六十师第三○八旅第三六○团中校团副。
1937年,杨家骝奉令率部参加著名的淞沪抗战,负责防守嘉定一线。这是一场极其艰苦、惨烈的战斗,敌我双方近百万大军集中在上海狭小的地区内展开了拼死的搏斗。为保卫上海,中国全国陆军的精锐主力多半集结在这一战场上。日军利用其优势火力势在必得,对淞沪战场发动了猛烈进攻,中国军队冒着敌军猛烈的进攻,殊死抵抗,双方损失都较大。杨家骝所守卫之防线,也为日军进攻之重点,中国军队虽装备较落后,但为保卫国土,仍寸步不让。但是上海为开阔地形,又濒临海域,对于日军来说,有利于其发挥海、陆、空协同作战以及其优势炮火之威力。而中国军队虽斗志顽强,但海军、空军力量有限,消耗之后无法得到补充,战斗十分艰苦。杨家骝多次与友军率领部队在被敌人炮火轰塌的工事中,顽强地进行抵抗和阻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粉碎了敌人妄图迅速占领淞沪的目的。由于杨家骝抗战有功,受到上峰嘉奖,于1937年11月被晋升为第六十师第三六○团上校团长,并兼任第四支队指挥官。
淞沪会战后,杨家骝奉令率部转移到溧阳之张渚镇,开始游击活动,配合友军作战,阻敌进犯南京。他多次率领部队分路袭击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日军为对付这支游击部队,调集优势兵力,将杨家骝与所部将士四面围困于金鸡岭。杨家骝与所部将士坚守金鸡岭要地,左右无援,仍与所部将士冒着日军疯狂的进攻,与敌激战七日七夜。杨家骝利用有利地形,指挥将士们进行有效抵抗。但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且经过激烈战斗,国军将士损失较大,弹药消耗日增,难以维持。杨家骝一面指挥部队继续作战,一面暗中集中兵力、武器、弹药,趁夜间日军麻痹大意之时,指挥部队冲击敌包围圈,率部突围转移。继后又重创日军,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使其胆寒。对杨家骝卓越的军事才能国民党军政部对杨电令嘉奖,并记大功一次。但由于这次战斗激烈,部队损失颇重,因此,杨家骝率部转移至昆山县进行整训。后移防南昌。
1939年2月,日军主力第四师团沿瑞(昌)武(昌)公路南下,向重镇南昌推进。杨家骝奉令率部阻击日军。他巧妙指挥部队与进犯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重挫了日军进攻的锋芒,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日趋激烈,杨家骝所部将士损失逐渐增大。在残酷的战斗中,中国军队防线被日军突破,麒麟峰阵地被日军攻占。杨家骝为夺回阵地,率部队进行反攻。他身先士卒,与敌血战,反复冲杀14次,毙敌数百人,还生擒日军4人,缴获机枪18挺,步枪百余支。在激战中,杨家骝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殉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