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活动报道 > 内容正文

抗战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是我们爷爷辈那个年代——四川抗战老兵廖沛林到抗日战争图书馆参观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3-08-30 21:38:46

  狼烟烽火半壁破,铁蹄蹂躏遍地腥。

  前仆后继战倭寇,热血男儿正当龄。

  只为山河抗强掳,不记身后刻金铭。

  而今耄耋无所欲,亟待义举谱汗青。

  ——《诗.王局》

  其实抗战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是我们爷爷辈的那个年代,他们依然有人鲜活的屹立在我们身边,警醒着我们,历史就在眼前。

抗战老兵廖沛林

  2023年8月30日下午,四川抗战老兵廖沛林来到抗日战争纪念网和抗日战争图书馆参观,并接受了采访。廖老今年虽已近百岁高龄,但身体健康,除了视力不比年轻时,这个年龄还可以用耳聪目明来形容,已十分难得。廖老有着读书人的气质,思维敏捷,言语流利,百岁之年,依然英气在眉。

左起:抗战老兵廖沛林 抗日战争纪念网总监唐智轩  龙越慈善工作人员张平 廖沛林老兵儿子 

  陪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大胖哥与廖老的儿子,他们千里之行来到长沙,是向坐落在长沙县的老兵故事馆捐赠廖老的字画,用来帮助老兵战友及故事馆建设,他的悲悯之行令人敬佩。

廖老应邀为抗日战争纪念网题字

  廖老写的一笔好字,他是从军时部队里少有的文化人。采访爷爷的时候,爷爷熟练地背诵摩斯密码,还不停地用手指一遍一遍敲打桌面,发出有节奏的长短音,配合爷爷口中的滴答滴答滴滴答A,B,C,D,E....的密码便清晰地为我们解密出来。如此年纪还能有触目成诵的记忆,实属难得。

  从1943年参军开始,无论是在第11集团军71军还是后来流转到青年知识远征军203师,他一直都从事通讯工作,学习过英语,在通讯班学习期间,非常努力,他说美国教官不用汉语,那时上课非常严格,常常有同学被淘汰,最后从200人淘汰到几十人,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第11集团军71军通讯营,同时分配过去的还有另外三人,他们负责同一个电台。

廖老在抗日战争图书馆印制手印并签名

  当时他们随部队驻扎在腾冲,与师部在后方,离前线有1000多米远,为了保持联络,每五分钟就会发一次电报,他说:当时用的是英式48电台,背在身上,电键绑在腿上,手摇发电,走到哪里睡到哪里。长官也和他们一样,穿的没什么区别,上了战场从服装上都区分不出来了,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睡在老百姓废弃的房子里,有时就睡在草地上,被子也不叫被子,蚊虫叮咬是常事,最担心的还是敌机还不停地轰炸,至于老百姓,早就离开了,运送物资和运送伤员的老百姓都是专门找来的,如果随便有陌生人出现在战场,一定会引起部队的怀疑,说不定枪毙了都有可能。

老在抗日战争图书馆翻阅抗战书籍

  廖老讲:他在松山战役中被日机投下的炸弹击中,伤到右手肘内侧,筋肉切断血管,顿时煞白,团长紧急下令止血,他都没了知觉。他的腿上还绑着电台设备,团长命令他丢下电台,用担架抬下战场,送到龙陵的野战医院,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取出弹片、疗伤,然后送到昆明的陆军野战医院休养所,廖老讲,那时候,不管你伤成什么样,包完了就走人,继续回部队。由于廖老的胳膊伤的很重,受伤处一直肿胀成很大的一个包,胳膊弯不起来,他便申请离开部队,领了不多的军饷,他说打仗的时候没发军饷,不方便携带,打完仗就发了,但不多。他还提到:那时候通讯很方便,他还和家里通过信。

  他在家里养了很久的伤,直到六个月后胳膊才能弯曲,便又有了从军的想法。恰巧,他的家乡正在招募知识青年军,他便毅然报名参了军,分配到青年远征军203师,继续当起了通讯兵,这次还升了迁。日本人投降后,廖老不愿意参加内战,辗转回家务农了。

  后来老人被批斗入狱30年,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发妻一直等了他30年,老人出狱后发誓不让他妻子做任何的脏活累活,决定一个人干,他也做到了,直至妻子离世,他一看到孩子就会想起发妻,他说她太难得了,等了我30年啊!青春都等没了!

  采访结束后,老人不仅为我们唱了抗战歌曲,还应邀为我们写了一副字,“精忠报国”力透纸背。

 

   

 

廖老为抗日战争纪念网题字

 抗日战争纪念网总编、抗日战争图书馆馆长、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何誉军向抗战英雄廖沛林赠送了抗战胜利76周年时制作的纪念章(编号375)和纯银纪念币(编号375)。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