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旧斧见证热血男儿保家卫国
余韶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参加过桂南会战,亲历昆仑关大捷;他远征缅甸,亲赴平满纳。他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抗日将领。
余韶为国民革命军96师师长,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更率领部队奔赴缅甸与日作战。他们去过野人山,在山里与日作战。然而,正是野人山,牵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余韶与部下刚来到野人山时,由于野人山是原始森林,余韶与部下们便拿起斧头披荆斩棘,目的是为行军开辟一条道路。
“祖父告诉我,走山路很苦,因为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那些野菜树根,所以,当时饿死了很多人!”余安仁难掩痛苦之情。
山里有许多虫子、毒蛇、蚂蝗,这些动物大部分都有毒,士兵们一旦被咬,等待他们的是生命的消亡,将身骨留在这里。森林里环境恶劣,阴晴不定,除此之外,战士们还要与敌人作战,也正因如此,最后存活的士兵少之又少。
“部队过野人山时,走在前面的战士手挥斧头开路,后面的部队跟进。在路旁,倒下了很多战士,奄奄一息,大多已无法抢救。因为没有药物,这些战士们能做的,只有等死。”余安仁眼泛泪花,声音渐渐变小。
战士们步伐缓慢,这时,有一个身挎步枪、右手举着斧头的士兵,他消瘦的身子慢慢地晃动着。最后,终不敌疲惫与饥饿,整个人斜趟在大树边,他有气无力地喊着‘师长,师长’,余韶师长走近一看:伤口正留着脓和血……士兵看着余韶说,我不是病死的,我是战死沙场……然而,话刚说完,这名士兵便离开了人世。
“我祖父看着他,将他身旁的斧头捡起带在身边。”“这把斧头是祖父的抗战纪念物。”余安仁说:“这把斧头现在‘守一斋’,我一直留着。”
(余安仁老人深情讲述祖父与父亲的抗战经历)
一颗子弹记载战友情
1942年的一天,正值第三次长沙会战,二十多岁便被送入部队的余佩弦,正在长沙小吴门外训练士兵。这时,军部来了命令,要余佩弦率士兵至影珠山增援正在作战的部队。天黑时接到了命令,余佩弦便立刻出发。到达青山铺已是半夜,道路两旁也已布防,口令声一声高过一声。与余佩弦有交情的李团长前来接兵,他领着余佩弦的部队从山边的小路行走。他指着山上的一片树林,并告诉余佩弦,那里是指挥所。余佩弦参加过第一次长沙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已经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此时的他,看着周围的子弹擦肩而过、大炮声此起彼伏,并不慌张。在黑夜中,他镇定自如,指挥部队摸索前进。
先锋排排长是一个平江伢子,耳朵灵敏,他听到日本人的讲话声,就在部队下面。余佩弦得知后,马上下令:“哪里有日本人,就往哪里打,前进!”刚说完,士兵们便一个接一个往前冲。
士兵们在一个山窝里遇到了正在往上爬的日本兵,他们一看见日本兵马上扔手榴弹,开枪,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余佩弦大喊一声“冲啊!”士兵们更加迅猛地前进攻击。他们打死很多日本兵,可是,还有一些日本兵躲在大石后扫射这些英勇的战士,前排的战士倒下了。此时,后方出现了日本兵,余佩弦只好带着士兵撤至山下的石崖,这是个防守的好地方。突然,从山上传来一阵声音,余佩弦当即察觉是突围的好时机,带着士兵冲出了包围圈。
士兵们端着长枪与士兵拼刺刀,这时,一个日本兵的刺刀,刺入余佩弦前方战士的胸膛,战士马上拿刺刀刺入日本兵的肚子。
一个日本兵向余佩弦刺来,余佩弦迅速开枪,可是没有枪声,枪里没有子弹了!说时迟那时快,余佩弦身后的那个士兵对着日本兵又是一刀,直直刺进日本兵的胸膛,士兵抽出刺刀,把枪递给余佩弦,余佩弦看着正在流血的士兵,赶紧接过枪。
余佩弦刚接过枪,那个士兵就倒下了。
余佩弦握着这柄长枪,奋勇杀敌,并深入敌军阵地,连连突袭正在作战的日军。
余佩弦与部下的作战打乱了日军的计划,为部队的突围创造了反攻机会。因而获得鲁道源军长的嘉奖。
“父亲从枪中取出一颗子弹,带在身边作为纪念,纪念那些为国家征战沙场的战士们,也是纪念这一切。”
抗战胜利后,余佩弦将这颗子弹带回平江老家。
“父亲常常想起这场战役、这颗子弹。”
这颗子弹记载着战友的情谊、残酷的战争以及那段烽火岁月里难以磨灭的印迹。
(余韶将军生平简介)
余韶原名余斐生,生于1888年,为国民革命军36军96师中将师长,后编入杜聿明任军长的第五军。曾参加过昆仑关战役、平满纳战役等。遗作为《挫辱而归的第一次远征》。
(余佩弦将军生平简介)
余佩弦原名余卓成,生于1908年,起先在其父余韶部下,后被编入58军。曾参加过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以及长衡会战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