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 “等着我”栏目播出由我挖掘策划的《战友朱子龙送的神奇照片成为一生护身符》节目后,曾经在盐阜抗战的新四军将士及其亲人、烈士亲人及盐阜父老乡亲,纷纷向我询问有关情况,有的不远万里从海外来到盐阜请我为他们或前辈寻找抗战足迹。为此,在该节目播出两周年之际,也为告慰刚刚去世的该节目主人翁,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王博夫伯伯,特撰此文,以飨读者。
残损抗战照片的来源
2014年3月14日,我和扬州海事局党委书记蒋永龙(新四军24团天场镇陶河团部房东蒋光鼎次子),在南京拜访原江苏省电工局纪委书记、曾经在当年盐阜地区的天赐场抗战的新四军3师8旅24团老战士王博夫。
王博夫,男,1924年3月21日出生于阜宁县新沟镇北沙湾小东庄,小学毕业,1940年冬和哥哥王祚荫(烈士)到阜宁县天赐场(今滨海县天场镇)参加阜宁大队,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阜宁县、阜东县(1941年9月20日成立,今滨海县)境内的阜宁大队、新四军3师8旅新24团(1941年8月以阜宁大队为主改编)参加抗战,战斗足迹遍布天赐场、大套、东坎、八滩等地。
拜访临别时,王老向我赠送了一张1941年在天赐场附近拍摄的18人合影的残损照片,王老早就在照片背后清楚地标注说明:“1941年秋,王博夫(前排右手叉腰者),新四军3师8旅24团宣传队与旅部、23团宣传队合影(残片)”。
回乡后的4月17日,我仔细端详18人合影照片,18人中还有没有王老认识的战友?于是,我给王老打电话,请王老回忆照片来源、确认18人合影照片中,记得的人物信息。王老说:“抗战时期,大概在1944年前后,盐阜老战友朱子龙给了我一张18人合影的残缺照片,因为照片中有我,所以朱子龙就给了我。那个年代,照相是十分稀有的,我印象是在天赐场附近、东坎镇西北十来里的一个村庄,8旅及其22团、23团、24团4个宣传队举行文艺会演后拍摄的,照片中18个人,我只认得24团宣传队指导员王中一,宣传队员郑继桥(阜宁人)、王钧3个同志,其他同志我已无法辨认。我得到这张照片虽然是残损的,但是,这张残损照片是我抗战时期的第一张照片, 73年来,我视它为命宝,当作护身符一直珍藏在身边,印在《家史》里,残损照片以外究竟有多少人同时参加拍照的,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
根据王老提供的信息,我查看了大量新四军3师8旅老照片,经过精心比对,确认这张18人合影的残损照片,与中央文献出版社《吴信泉画传》第45页,新四军3师8旅政委吴信泉等85人合影中左侧18位人像特征完全一致,有3个原素可以佐证:第一、一位矮个子小战士人物形象所在位置一致;第二、两位穿黑色军装人物形象所在位置一致,当年新四军官兵服装颜色不同;第三、三位佩戴胸牌人物形象所在位置一致。据此,我确认王博夫所持18人合影残照源自新四军3师8旅政委吴信泉等85人合影,是新四军3师8旅1941年在阜宁县二区辛荡村(今属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召开“五卅”纪念大会预排,8旅及其23团、24团等4支宣传队和吴信泉、陈志芳等旅团首长85人合影。
史实是,24团当时正由皖东北归建8旅途中,1941年8月在天赐场,以阜宁大队为主,加上24团机关和2营、22团12连、3师特务营3连创建新的24团。阜宁大队在天赐场从组建到上升为24团主力不足一年,部队和老乡习惯以24团统称,“五卅”纪念大会预排的24团宣传队,其实是阜宁大队宣传队。
有了这个考证发现,我又立即请开国中将、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夫人柏曼卿,开国中将、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委吴信泉的大儿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三师〔苏北〕分会会长吴皖湘, 吴信泉的三儿子、党史军史专家吴皖平确认了85人照片中的吴信泉将军,23团政治处主任陈志方,陈志方夫人、23团宣传队指导员王静,陈志方将军警卫员韩兆轩,韩兆轩怀中抱着的女童、其的大女儿陈小征等5个人。85人中,已被经确认健在的是王博夫和陈志方的大女儿陈小征。
这样,这张18人合影的残损抗战照片在73年后找到了娘家,在滨海喜得梦圆。
85人合影原版
旧地重游寻找抗战足迹
王博夫老人得到我的考证信息后,立即将根据这张73年前18人合影的残损照片复原出的85人大合影的传奇经历,告诉兄弟姐妹和海内外子女、侄儿、侄女晚辈,他们感到特别激动,纷纷要求到滨海看看,于是他们相约来到王祚荫、王博夫抗战老根据地当年的阜东今天的滨海,重走当年抗日路。
2014年6月7日,王博夫带领兄弟姐妹、子孙四代17人,从新加坡、南京、扬州、盐城等地,一起来到滨海寻找战斗足迹、重走当年抗日路。
王博夫一行人在24团陶河团部留影
王博夫他们首先来到1941年参加“五卅”纪念大会预赛拍摄85人大合影的辛荡村,73年后拍摄了一张17人的家庭大合影。沿着村中心路,急切寻找当年在这里演出、拍照的地方,可是岁月沧桑,村容村貌变化巨大,当年的东坎西乡和文艺演出的戏台踪影全无,王老连声说:“不像了!不像了。”73年前偏僻的小村庄,现在已是204国道和327省道的交汇点,是滨海县城西北方向的城乡结合地带,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令王老和家人感到欣慰。
王博夫接受徐振理回赠85人大合影
对照85人大合影照片,王老仔细辨认18位之外的人物,24团宣传队长李济南在哪里?宣传队副队长王德成烈士在哪里?宣传队指导员王中一在哪里?宣传队员仲德芳烈士(王博夫同乡、同学、参加八路军引路人)、刘斌(盐阜人)、王贡山、朱子龙(盐阜人)、戴逸民(盐阜人)、掌玉台(盐阜獐沟人)在哪里……上述这些战友应该都在85人大合影照片中,可惜73年之久,91岁的王老难以一一辨认。寻找中,王老率领全家,来到了8旅旅长田守尧的老房东、96岁的李老太家,并和李老太在门前拍摄了全家福。
接着,他们来到天场镇新四军3师8旅24团陶河团部,瞻仰了当年老团部旧址。老房东长子蒋永健向来宾介绍了谢振华将军率部驻扎陶河村的峥嵘岁月、以及新四军24团和他家、和陶河村父老乡亲的鱼水情谊。
紧接着他们来到天场镇天场村,在天场小桥旁一下汽车,王老连声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阜宁大队政治处、24团政治处主任程世清和我们宣传队住在小桥东边;阜宁大队大队长、24团团长谢振华住在我们东边。”
沿着天场古街老巷,王老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投奔八路军阜宁大队参加抗日队伍的情况,他边走边说:“l940年,我才16岁,冬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身着灰布破长衫,向同学王家成借了一条黑色的旧单裤加在身上御寒,手提一只旧柳条箱.箱子里就放着仲德芳同学送我的一本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小册子,满怀报国大志,迎着朝阳,冒着凛冽的寒风,前往被八路军攻克不久、到处断垣残壁的阜宁县城,投奔隶属于黄克诚师长领导的阜宁大队宣传队。当时阜宁大队政治处主任程世清和宣传队队长王德成正在阜城扩军征兵,他们一起接待了我,仲德芳等同志也在场,他们了解了我和我的家庭情况后,当即决定同意接收我入伍。不久我就穿上了新军装,从此走上了抗日的征途。1941年2月,在我入伍3个月后,经我们宣传队指导员王中一同志介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8月,阜宁大队在天赐场改编为新四军3师8旅新24团,我们也一起改编为新24团宣传队队员。我先后在阜宁大队宣传队、新四军3师8旅新24团宣传队、阜宁县文工团、苏北文工团战斗,我由一名少年新兵,成长为一名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王老带着全家来到八路军5纵队2支队队部、新四军3师8旅天场旅部,瞻仰抗日将士们使用过的古井,听我介绍八路军5纵队2支队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3师8旅的光辉历程。最后,他们来到天场镇徐丹小学“雪耻碑”前,聆听滨海人民抗日烽火最早点燃的英勇壮举,展望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在徐丹小学筹建的设计蓝图。
临别时,王老激动地对我说:“天赐场是我和大哥王祚荫走上抗日战场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大哥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英勇献身了,今天,大哥不能和我同行了,他的儿子、73岁的远明,专程从扬州和我们一起来到天赐场,共同寻找他爸爸和我的抗战足迹。感谢你挖掘、传播了一大批抗战文化史料,填补了若干抗日史空白,帮助我寻找到在天赐场抗战的、遗漏的王德诚、仲德芳两位烈士战友,给我们这次‘回乡’之旅,提供了庄重的纪念场所,你还和亲历抗战的乡亲作向导,让我和家人接受红色热土的感染,这次我的小女儿薇薇专程从新加坡回乡参加天赐场寻根之旅,以后,我家在美国、芬兰、香港等海外的子孙们,回国探亲时,我将推荐他们也到天赐场、到滨海、到盐阜,感受我们的峥嵘岁月,我到100岁时还要再来天赐场!”
王博夫日记记载“天赐场”抗日生涯
盐阜抗战残损照片梦圆央视
我于2014年6月26日、7月6日分别在《滨海日报》、《盐城晚报》发表《73年前的抗战残损照片滨海梦圆记》。文章发表后,引起中央电视台一套“等着我”栏目组的高度关注,经编导高丽丽对王博夫和我几次电话采访后,“等着我”栏目组向王博夫和我正式发出7月下旬进京录制节目的邀请。接到邀请后的6月23日, 王博夫在晨练时扭伤了脚踝,不能走路, 只能等他伤情好转。
《73年前的抗战残损照片滨海梦圆》一文的发表,被盐城市郊新兴镇读者看到了,文中介绍了朱子龙送抗战残损照片给王博夫的情况。这位读者和朱子龙是同村人,他把这张报纸送到了朱子龙儿女家中。
2014年8月25日傍晚,朱子龙长子朱金宝受全家委托带着这张报纸一路找寻来到天场。面对朱金宝,我首先要确认这位朱子龙是不是王博夫的战友朱子龙。王博夫曾经告诉我,建国后在上海朱子龙家中吃过一顿饭后就失去联系,找了几十年也不见人影,这是我认证朱金宝身份的密码。
我问朱金宝:“全国解放后,你的父亲到哪里去了?”
朱金宝说:“复员后到上海闸北区。”
我问:“你父亲祖籍盐城, 复员后到上海干什么?”
朱金宝说:“我爷爷在上海病故了,奶奶仍然在上海闸北区生活,我父亲投靠奶奶的。”
我又问:“那你们怎么又成为盐城人?”
朱金宝说:“我父亲回到盐城老家,和我母亲结婚生养了一女两儿,父亲于1992年75岁时病逝在盐城。”
当晚,我把朱子龙儿子朱金宝来到天场的情况以及我的考证结果报告“等着我”栏目组编导高丽丽。高编导当即邀请朱金宝,等王博夫脚伤痊愈后和我三人分组进京录制节目,特别强调,为了保证节目效果,朱金宝的出现不能让王博夫知道。
2014年9月24日, 王博夫、王薇薇父女,朱金凤、朱金宝姐弟和我在央视演播大厅参加《战友朱子龙送的神奇照片成为一生护身符》的录制工作。
91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王博夫老人给主持人倪萍老师拿出18人残损老照片,说这是他的护身符。并动情的演唱《黄河大合唱》,全场掌声雷动。照片中另一位人物、8旅宣传队员、家住河北省廊坊军分区干休所的李巨人老人,因身体原因不宜进京参加节目,节目现场播放了李巨人演唱的《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当年赠送残损照片的朱子龙长子朱金宝在“等着我”希望大门口健步走来,朱子龙的女儿朱金凤应邀来到台上,刹那间,王博夫父女和朱金宝姐弟喜泣相拥。
2014年12月16日, 央视“等着我”播出《战友朱子龙送的神奇照片成为一生护身符》节目,盐城、滨海新闻媒体提前预报,很多市民等着观看。后来,远在北京的新四军3师8旅23团政治处主任陈志方小女儿陈越秀,从北京委托我寻找她爸爸的警卫员韩兆轩和子女,陈越秀提供的线索是:“第一、韩兆轩叔叔工作单位好象是徐州矿务局;第二、爸爸妈妈健在时他经常来我家作客;第三、韩兆轩女儿韩鲁娜在新华社工作。”经我多方查找没有结果。
2015年1月,我继续寻找韩兆轩信息,发现他曾经是江苏省三河闸管理处领导,我立即打电话给新四军后人、原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戴元峰同志,请他在江苏省水利系统寻找韩兆轩信息,经戴元峰同志查证,得知韩兆轩老首长已去世,他帮助找到在扬州的韩兆轩儿子韩建淮同志。2月15日,我与韩建淮取得联系,他说:“父亲韩兆轩,祖籍河南省濮阳县,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秋转战苏北,曾任新四军3师8旅23团政治处主任陈志方警卫员、23团警卫班长、后任8旅警卫队长跟随张爱萍、李雪三等8旅团首长,在苏北抗战5年,父亲建国后与张爱萍、李雪三、陈志方家常有往来。二姐韩鲁娜确实在新华社巴黎分社工作,现已加入法国国籍。至于这张85人合影照片一直没有听说过,我们家更没有这张照片。”得到确切信息后,我当即通知蒋永龙,当天,蒋永龙来到韩建淮家中,交流新四军史料,畅叙八路军、新四军与盐阜老区的鱼水情谊。
王博夫父女和朱金宝见面
远在法国的韩鲁娜,听到父亲在盐阜抗战照片的故事,非常感动,4月,她回国探亲,在我的联系下,与北京的陈越秀通上电话,这对离别20多年的老姐妹又在电话里见了面。4月28日韩鲁娜在弟弟建淮、妹妹建华和蒋永龙同志陪同下于来到滨海,他们先后来到新四军3师8旅纪念馆、新四军3师8旅天赐场旅部、新四军3师8旅24团陶河团部、1941年8旅纪念“五卅”预排大会85人合影的辛荡村等地寻找父辈抗战足迹。
在天场镇,韩鲁娜、韩建淮姐弟接受我赠送的,1941年5月新四军3师8旅纪念“五卅”预赛大会85人合影照片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出版《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一书中韩兆轩撰写的《陈家港战斗追记》影印件等抗战史料。
在新四军3师8旅纪念馆,我告诉韩鲁娜二姐,85人大合影中,8旅宣传队队长王晓云的远在荷兰的儿子王阜镇和在石家庄的儿子王阜村, 共同确认父亲王晓云在照片中的位置,韩鲁娜和王阜村通了电话, 王阜村说:“我们家和盐阜区有着莫大情缘,父母亲为了纪念他们在盐阜区的五年抗战生涯,为我们兄弟四人起名字时,名字中都带一个‘阜’字,通过央视‘等着我’节目,我们这些新四军后代又建立了联系,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寻找,85人大合影中还会有更多的人物被确认,我们这些新四军子孙后代还会不断地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前往盐阜区、前往滨海寻根、寻‘家乡’。”
2015年9月,王阜镇从荷兰专程回国, 8日下午, 王阜镇和王阜乡、王阜村三兄弟,自驾汽车专程从石家庄来到天场,请我带着他们重走父母抗战路。
2015年9月18日至20日,开国中将、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女儿李娅来到苏北寻根,同行的有新四军老战士刘振华女儿刘威、刘蓓、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秘书长蒋继宁,在新四军3师8旅天赐场旅部古水井旁,李娅拿起水桶打了一桶清澈的井水,感受父亲当年与天赐场乡亲的鱼水情深。
2015年10月23日,李雪三长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暨苏北分会会长李永平和新四军3师8旅22团政治处主任王恨(王恒)之子、原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局长王刘明、福建省纪委柯建耀主任到童世明墓、华中扩大会议旧址、新四军第3师第8旅纪念馆寻找父辈抗战足迹。
2015年5月23日,85人大合影提供者、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委吴信泉长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三师暨苏北分会会长吴皖湘首次来到天场。其实, 吴信泉将军全家一直关注着天赐场,将军夫妇所有回忆录的封面或首页都印着在天赐场的结婚照。2011年7月, 新四军重建军部70周年, 吴皖湘应邀前来苏北参加纪念活动。他一路寻找天赐场,因为地名变更,无人知道天赐场。在阜宁县烈士陵园, 吴皖湘抚碑痛诉:“这里是我父母亲相识、相知、相爱结合生养我们的地方,我到了家,但进不了家门口!”最近几年来,因为我的潜心研究,发掘了大量吴信泉将军在苏北的抗战史料,并和将军妻子儿女建立了很好的联系。 吴皖湘在父母亲结婚照前,代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向我赠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又在父母结婚地捧走红色热土。
曾经在天赐场、在滨海、在盐阜抗战的新四军将士及其后人、烈士亲人们因为这张传奇照片,向着这块红色热土纷至沓来。
三年来,我和王博夫伯伯不仅保持通讯联络,每次到南京参加学术研讨会议,不是在一个会场就是登门拜访。2016年11月25日,王博夫伯伯走完他93岁的光辉历程,我和朱金宝姐弟闻讯后赶到南京为他老人家送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