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据社区志愿者刘福祥向我们提供讯息,在他的社区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在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到达长沙,目睹了大火后长沙一片焦土的惨状。闻悉讯息,抗日战争纪念网的工作人员即在他的陪同下,来到老人家里,进行口述采集。
老人陶熹是安江人,十多岁考入蓝田长郡中学,他记得回长沙市看见长沙一片焦土,连天心阁都被烧了。但是很可惜,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具体的事情他已经记不清楚,无法进行口述采集了。但对于日寇的痛恨,他说刻骨难忘。80多年前那场日寇发动的那场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我们的邻居日本,到现在都没有真心去反省和道歉,令人遗憾和气愤。
刘福祥是两年前听老人讲过文夕大火的,但是那时候不知道还可以通过口述采集,留存历史真相。抗战历史渐行渐远,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抢救性的进行抗战老兵和抗战亲历者的口述采集,为后人留一段历史!
附:文夕大火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发生在长沙。因为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直接导致长沙3000多人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 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长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人民流离失所,商业贸易、政府机关、学术机构等几乎完全被摧毁。当时《中央日报》的社论:“长沙近30年来,物质、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1938年11月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称此次大火史称“文夕大火”。文夕大火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文夕大火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2005年11月4日,一座纪念“文夕大火”的警世钟雕塑,伫立在了长沙市天心阁公园内,雕塑由两个巨大的断壁残垣造型和一口大钟组成,钟高2.7米,重为2.8吨,距离地面1.4米,雕塑之下是仿古麻石地板,四周围有砖块和砂石,反映了当年被大火烧后的场景。
陶熹(左)
陶熹(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