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涉县有一片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摇篮"的传奇热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两位元帅、360多位将军从这里走来。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曾长期驻扎于此。如今,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已是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央视播出的历史抗战剧《太行山上》就是在邯郸涉县129师司令部原址拍摄的!
刘邓和他的战友们
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由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129师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三百亩。
司令部旧址:三座小院藏卧“刘邓大军”
司令部旧址由三座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农家四合院和一个防空洞组成。三座小院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院内有刘伯承、邓小平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树。中院悬挂着刘华清题写的“刘邓旧居”匾额,是首长住处兼办公室。上院是司令部作战室。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地,而这三座农家小院就是根据地的心脏。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大小战役三万一千多次,收复了一百九十八个县城,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序幕,成为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
将军岭:心系太行,魂归山岗
将军岭位于涉县赤岸村北,原名庙坡岭。129师的将帅生前心系太行山,逝后魂归将军岭。1986年后,因刘伯承、徐向前元帅,黄镇、李达、王新亭上将等原八路军129师领导人的骨灰相继撒在这座山冈上,将军岭由此得名。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岭名。这里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
将军岭
在将军岭上,可见一条大渠宛若长龙盘绕山间,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129师官兵与当地群众共同修建的长达27公里的漳南大渠。涉县人民把这条绕山渠叫做“救命渠”“将军渠”。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水流南山头,吃饭不用愁,没有八路军,渠水怎么流”的民歌。为永远牢记八路军的恩情,涉县人民自愿捐资在渠边修建了“思源亭”和高12.9米的“漳南大渠纪念碑”。
漳南大渠
在将军岭,许多数字都与“129”有关。从岭下登上129级石砌台阶,是刘伯承元帅的纪念亭。出纪念亭,穿一片松林,往上登129个台阶就到徐向前元帅纪念亭。从徐向前元帅的墓地再往上登129个台阶就到了将军岭顶部。整个将军岭占地6000多平方米,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129师陈列馆:太行丰碑,光辉永驻
129师陈列馆坐落在将军岭上,与司令部旧址一里之遥。陈列馆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共分5个展室、一个序厅、一个《挺进太行》的半景壁画室。
1937年9月,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1938年2月至3月,为了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钳制向晋南进攻的日军,129师奉命向正太路出击,先后取得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的胜利,取得了抗战初期华北敌后八路军著名的“三战三捷”,在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29师司令部于1940年6月驻扎于河北涉县常乐村,同年12月迁驻涉县赤岸村,1945年12月底离开涉县。抗战八年,129师在涉县驻扎近六年,并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因此也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长期驻扎。在解放战争的上党战役、平汉战役中也充分显示了129师的赫赫威名。
129师陈列馆
129师陈列馆对这一时期的抗战历史进行了全景式记录。围绕“我们在太行山上”这一主题,集中反映了八路军129师转战太行、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光辉历程。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现已发展成为一处集参观、瞻仰、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全方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29师司令部旧址
选自《寻访河北红色印记》,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