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铭记历史,离不开那些唤起记忆的遗址。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也留下了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证。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抗战遗址如今正逐渐淹没在现实之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中华儿女,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却融入各处抗战遗址之中。遗址可以让历史历历在目,让精神代代相传。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既可以缅怀抗战英烈,更可以时刻警醒后人。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人民网山西频道带您重读山西抗战遗址,了解山西抗战遗址背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品味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感受到中华民族留下的伟大精神。
石矾村八路军敌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旅部旧址
石矾村八路军第一二O师第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位于大同市灵丘县上寨镇石矾村。
1938年6月中旬,王震旅长搴八路军总部命令,率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匆(今原平市崞阳镇)经繁峙进驻灵丘,717团、718团、719团均先后在灵丘驻扎过。部队经常在外线与日军作战,战后回灵丘南山根据地休整。旅部先驻灵丘县城,10月上旬移驻到石矾村,王震旅长和夫人王冀清住在村民张进清的四合院上房,住在同院的还有机要员警卫员和副官处。359旅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后勤部等分别住在张进清院落的东侧的民房内,359旅旅部驻石矾村1年零3个月。在此期间,王震旅长指挥717团、718团、719团及雁北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组织了张家湾伏击战、上下细腰涧战斗、邵家庄伏击战、冉庄反“扫荡”战斗、新河峪伏击战等上百次战斗,消灭敌人4000余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同时还协助雁北地委领导雁北各县的抗日斗争,对建设和巩同雁北抗日根据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9年9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出动10万兵力对陕甘宁边区层层同困,企图切断党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局势十分危急,中央军委电令359旅速回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此时359旅717团、718团、教导营、骑兵大队都在上寨地区休整,719团主力在冀中执行任务。接到电令后,王震旅长立即在石矾村召开会议部署回师延安,并决定在上寨组建359旅雁北支队,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保卫雁北抗日根据地。9月底,王震旅长奉命率部经下关、阜平、五台回师延安。
1974年7月12日至18日,刚刚恢复工作的王震将军,在姚依林陪同下,专程从北京到灵丘视察,帮助老区建设外贸出口基地,并回到他工作和战斗过一年多时间的石矾村,看望老房东、老党员和乡亲们,他详细询问了村里的农业生产生活情况,勉励干部群众发扬老区革命传统,自为更生,艰苦奋斗,尽快改变山区面貌,并和石矾村的老房东、老党员合影留念。
2008年,灵丘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
该旧址为一处小四合院,占地面积736平方米。西靠大山,周同均为民房。现为张立凯居住、所有。(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