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山西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图说山西抗战遗址之五十四 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2015年   2017-09-26 08:42:26

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

  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位于吕梁市兴县瓦塘镇郑家塔村。

  1941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最艰苦的时期。为了粉碎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晋西北创建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简称抗大七分校),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军政干部,领导开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执行中央军委的指示,以八路军第120师教导团为基础,于1941年7月26日,在兴县蔚汾镇李家湾村创办了抗大七分校。下设3个中队、25个小队。中共中央军委在抗大总校抽调100多名骨干学员到抗大七分校担任辅导员,和来自八路军第120师教导团800余名新学员一起学习。

  抗大七分校的领导成员是:120师参谋长周士第兼任校长,彭绍辉担任常务副校长(后改任校长),徐文烈担任政治委员,喻楚杰担任副校长,杨尚高担任政治部主任。抗大七分校教学采取集体授课,分组学习讨论方式。课程设有政治课、军事课及附带文化课等,着重向学员讲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方针、政策,为中共党组织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军政领导干部。

  1942年春,抗大七分校增设了陆军中学部,简称“陆中部”,驻在马蒲滩村,由李志明担任部主任。1943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抗大七分校学员,在喻楚杰政委带领下,西渡黄河,挺进陕西绥德县,并入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其中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中学部于同年4月北上甘肃省合水县,与抗大三分校及二分校附属中学部合并,改编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第一大队。抗战胜利后,七分校又返回晋绥边区,相继驻过兴县、静乐、岚县。

  抗大七俞校开办期间曾迁驻到兴县岚漪河流域的瓦塘镇郑家塔村、裴家川口村、裴家湾村,魏家滩镇马蒲滩村、高家崖村及蔡家崖乡杨家坡村等地办学,七分校总校设在郑家塔村。校舍教室全部借用民房,最多时期占用280孔(间)窑洞和房屋。这里曾先后培训了1500多名军事人才。

  1947年初,抗大七分校改为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后并入西北军事政治学院),迁驻岚县西村。抗大七分校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该旧址距兴县城西30公里,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校址原貌虽存,但破损严重,大门前面还存有一块精致的照壁,学员住的地方原貌已毁。(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