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吉林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李龙云烈士之墓
来源:汪清英烈网   2018-04-26 14:28:15

012.jpg

李龙云烈士之墓

  李龙云烈士墓位于汪清县天桥岭镇西约2华里,镇革命烈士碑南约200米处的山坡下。李龙云,朝鲜族,1913年11月,出生于俄国沿海州远东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当地小学读书时,因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动。1928年,随父母迁居于延吉县老头沟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便在家务农。1930年2月,中共延边特支成立。不久,延边各地相继成立了党组织.满怀报国之志的李龙云也很快地加入了这股洪流之中。他积极参加从事为党组织送信、散发传单和张帖标语等活动,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很快地成为当地进步组织的骨干成员。

  1931年秋和1932年春,延边各地革命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斗争”和“春荒斗争”。李龙云带领群众积极投入了这场斗争。1932年春,李龙云参加了延吉县老区突击队,后任小队长。1933年1月,延吉县抗日游击大队正式成立,李龙云被编入延吉县游击大队第一连五排当战士,在铜佛寺、三道湾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活动,并参加了袭击八道沟日本警察署的战斗。

  1934年3月,中共东满特委在延吉县三道湾根据地召开特委和各县游击队领导干部会议,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四县游击队改编为一至四团,延吉县游击大队为第一团, 李龙云被编入第一团五连。1935年5月,第一团从安图车厂子根据地出发,向敦化、额穆、蛟河进军。途中,在京图铁路(今长图铁路)哈尔巴岭准备了袭击敌人列车的战斗。第一团把团把这个任务交给第五连执行。五连接受战斗任务后,主动联合抗日义勇军“明山好”、“天良军”、“平日军”等部共200余人组成了战斗部队,由五连连长金哲镇统一指挥战斗。李龙云在这次战斗中,发挥勇猛顽强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激战,敌人留下30多名死伤者狼狈逃窜。我军在战斗中,有3人阵亡,1人失踪,俘虏日军官兵17人,缴获一批战利品。事后查明,这趟列车是从朝鲜会宁开往新京(今长春)的 202次国际列车。敌伪报刊说:“这次事件是京图线开通以来发生的最大惨事”。1936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的要求,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下辖三个师,李龙云任第二师师部警卫连机枪排排长,在宁安、东宁、额穆一带多次参加战斗。

  1936年7月,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下辖第一军和第二军,共六个师.李龙云被编入第二军四师机枪排任排长,转战于长白山区。1938年7月中旬,第一路军主要领导在集安老岭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对一路军实行改编,取消军和师的番号,在总司令领导下,组成一个警卫旅和三个方面军,各部队实行分区作战。由一、二军教导团、二军独立旅组成一个警卫旅,由一军二师和三师余部改编为第一方面军;二军六师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四、五师组成第三方面军。三方面军下设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团,李龙云任第十五团团长兼政委。10月25日李龙云率部与陶净非部协作,在敦化沙河掌子貂皮沟森林地带消灭了日本守备军70余名;11月又攻打了一些“集团部落”。年底,李龙云带十五团指战员转至汪清县,袭击了百草沟敌据点,将伪军一个营全部缴械,并获取了大批粮食。

  1940年以后,是全国抗战最艰苦时期,日寇调集重兵,对我抗联部队实行残酷的“大讨伐”。为保存实力,第一路军主力部队进军长图线以北,在穆棱、五常、宁安、汪清等地化整为零,在深山密林中坚持斗争。5月以后,李龙云率部活动于东宁县中苏边境一带,后转移到敦化一带活动。后来,15团在李龙云的率领下,从敦化往延吉方向移动,中途受敌人的追击,队伍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不久到达汪清,在天桥岭一带搞小分队活动。李龙云10余人的小分队,按沟分为几个组分散活动,其中还有几名女同志。李龙云带领的小组,住在天桥岭西南的托盘沟。

  日伪统治者在天桥岭周围二、三十里范围内,到处建木炭窑,招大批农民烧木炭。为消灭抗日武装日伪统治者将特务派进林区假装烧木炭,以便发现我抗联战士,及时引诱搜捕。李龙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托盘沟的一座烧木炭的工棚子里,白天只有一个女人在屋里做饭,便想通过她买点衣服。

  1940年10月19日,李龙云让其他同志在山顶上放哨,他只身一人来到工棚子。通过交谈,李龙云认为那个女人是普通农民,就说:“我是在山里搞调查的,没有鞋穿又不能下山买,托你买鞋行不行?”那个妇女说:“我经常上街买菜,能替你买一双鞋买东西,这个能办到。”李龙云当场把钱交给她,并问她什么时候来取鞋。那个女人说:“明天就上街买东西,午间回来给工人做饭,下午工人上山后来取。”第二天下午,李龙云见工人陆续上山,工棚子里只剩下那个女人时,就悄悄地下山取东西。他刚进入工棚子,即被埋伏在棚子周围的警察和特务紧紧围住。原来,这个女人也是日伪派遣的特务,她下山后,就将李龙云的情况密告了天桥岭警察署。李龙云见事不好,拔枪冲出屋子,开了两枪均未打中敌人,反被警察开枪打伤腰部和大腿而被捕。敌人将李龙云用临时担架抬到山下,放在马车上押往天桥岭。李龙云在途中就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了,时年27岁。后来,当地群众把李龙云埋葬于天桥岭南山脚下。

  李龙云同志,在艰苦的抗日斗争年代多次指挥战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汪清人民为了缅怀他,重新安葬了烈士遗体,并在墓前立碑纪念。1999 年清明节,天桥岭镇人民政府重新为烈士修建了花岗岩墓碑。2010年7 月1日,汪清县人民政府在烈士墓旁立了 李龙云烈士生平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