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经过多年普查,在大连荒山野岭中发现了一些日本侵占大连时期,中、韩、日三国普通百姓的墓碑。其中,中国人墓碑有近百座。
这些残存的墓碑在哭泣!
告诉我们日本侵略的悲惨历史:
第一,这些残存的墓碑就是日本残酷统治和血腥压榨的铁证。墓碑上标明去世时年龄和生卒年的有31人。这31人中,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和所占比例是:20岁以下3人,9.7%; 20-30岁11人,35.5%;31-40岁6人,19.4%;41-50岁3人,9.7%;51-60岁7人,23%;87岁1人,3%。
从碑文上看不出死亡年龄的53人。从立碑人和称谓上看不出有子女的36人。由此可以推知这36个墓主可能没有子嗣,应当都比较年轻,多数大概在30岁之前,属于尚未结婚不幸早逝的。把这些推测年龄的和有确切年龄的加在一起,在84个墓主中,50岁以下的有59人,所占比例70.2%;50岁以上的(把有子女的都算作50岁以上)25人,所占比例29.8%。死亡年龄之低十分惊人。无怪乎许多墓碑都镌刻上死者的年龄。
第二,这些残存的墓碑多系独葬,独葬墓多达95%。这种散埋的孤坟与中国传统的家族墓地和合葬墓制有明显不同。“生同眠,死同穴”是中国婚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按照中国墓制传统,作人妻者,如果死后不能够与丈夫合葬,是十分羞耻的。作为子女的在父母百年之后一定要将尸骨合葬。否则,是大不孝。在旧中国,盛行冥婚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普遍迷信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这虽然是一种落后、迷信的民间习俗,但人们往往谨遵例行,历代不废。这也表达了生者对于亡者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生活的良好期盼。
日本侵占时期的独葬墓,不仅是未婚的男女,即使有儿有女的死者,也大都独葬。对于这种不合中国传统墓制的丧葬形式,只能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一方死后,另一方尚年轻,后来另娶或者改嫁;第二种可能是墓主死时无子女或者子女年纪很小,后因生活所迫,颠沛流离,客观现实和经济困难无法实现为父母合葬。
第三,日本侵占时期大连的墓碑,基本上遵循和传承了中国的墓碑文化。但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残酷殖民统治的时代局限。一是材质差,一半以上的墓碑是自制的水泥板,多年风化,已经残缺。还有的甚至只是一块普通的建筑用砖。二是字迹不规整。三是无饰纹,简陋。四是形状上有些墓碑已经接近于日本的墓碑,可见日本丧葬文化的影响和同化力。
第四,日本侵占时期大连墓碑碑文格式基本上延续了中华墓碑文化。不过,从简了许多。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参差和差异,留有日本排除中华文化的历史痕迹。
特别是多数是山东、河北等地移民,客死他乡。但是不忘的是故乡,便把籍贯作为抬头。 多数都详细的刻上省、府、县、村的名称。
第五,碑文格式不规范和不够规范的墓碑46个,占58%。字体不端庄不规整的墓碑有31个,占39%。有错别字的墓碑25个,占31.3%。在十分严肃的墓碑上存在某些明显违背传统格式和错别字大量存在的情况,不能不说是深深打上了日本殖民统治下排除中华文化和奴化教育的历史烙印。48号碑是一块建筑用的红砖,两面刻字。正面:
郭们田事(应为郭门田氏)
昭和十五年
背面:耶(郭)们(门)田事(氏)
两次刻的“郭门田氏”四个字竟有六次错字。在13个字里占46%,等于把死者的名字完全写错。
第六,最为悲惨的是,墓主的后人在国家认同上出现了极大的错误,误把自己作为日本人或“满洲国”人。这一事实是日本侵华的有力罪证。我们分析的80座坟墓的葬埋时间:1905-1914年间1座,1915-1924年间2座,1925-1934年间10座,1935-1945年间67座。使用中华民国和公元纪年的在日本统治的前30年和后10年中各为12和13个,没有明显变化。而使用日本和伪满洲国纪年的,在前30年为1个,后10年则增加到54个,增加了54倍。说明普通民众对日本占领和伪满洲国的认同程度和归属感在明显增加,比例之高达到惊人的程度。这是一部分人已经丧失中华民族观念和中国归属感,“甘当顺民”“亡国奴”的真实反映,是日本侵略者实行“同化”“皇民化”侵略政策的恶劣后果。
可见,大连遗存的日本侵占时期的平民墓碑,用血泪斑斑的事实证明,日本对大连40年的殖民统治,不仅造成了人口的高死亡和少出生,使许多普通百姓死于非命。而且通过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摧毁中国文化,破坏中国人民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认同,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后果,是比武装杀戮、经济掠夺更阴险、更毒辣、危害更深的“挖心”战,是对中华文化的“大屠杀”和民族精神的“细菌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