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家战斗遗址 位于郑家寨镇。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日军占领陵县。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肖华率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赴冀鲁边区。1939年春,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及所属五团在支队长曾国华、副支队长兼五团团长龙书金率领下活动在陵县东部农村,开展抗日活动。他们先是消灭了勾结日军的地方民团,改编了地方抗日民众组织十八团,又在魏龙江设下埋伏,伏击日军,解救了地方武装“曹五旅”。1939年3月底,五支队队部及所属五团2000余人分驻大宗家、前后侯、赵玉枝等村短期休整。在平型关战役中遭八路军一一五师痛歼的板垣师团残部也窜至冀鲁边地区纵横“扫荡”,他们获悉五支队现正驻扎在大宗家一带休整,便纠集沧县、泊镇、盐山、德州、平原、禹城等地的日军2000多人,包括骑兵500多人、汽车几十辆,向大宗家一带分兵合围,妄图一举歼灭五支队,摧毁抗日根据地。战斗在4月1日拂晓打响,当时五支队队部驻前后侯,五团团部及十二连驻大宗家,五团一营驻赵玉枝村,三营驻闫福楼村。战斗一打响,由于遭敌分割包围,各村即实行自卫反击。大宗家是敌兵攻击的重点,五团团长龙书金指挥十二连战士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闫福楼三营见团部受围,派连长张宝珊带十连冲入大宗家,加强大宗家村的战斗力量。大宗家激战中,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战斗异常激烈。在激战一天、重创敌人后,五支队队部命令突围转移。五支队队部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派出援军,将被围困在大宗家的指战员接应出来,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的梦想。大宗家一战是八年鲁北抗战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歼灭日寇指挥官安田大佐以下500 余人,打出了军威,鼓舞了人民群众斗志。战斗中,五团政委曾庆洪、特派员谢甲树等人牺牲,团长龙书金负重伤,400 多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大宗家战斗纪念碑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95 年,陵县县委、县政府在大宗家战斗遗址建立大宗家战斗纪念碑。纪念碑占地2656 平方米,碑高4.35 米,青石基,汉白玉护栏。2015 年6 月23 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陵县烈士陵园 位于义渡口乡辛安街后刘庄村西,始建于1945 年9月,占地面积33150 平方米。1944 年7 月,德县(今陵县)县大队副队长冯三荣、副政委时俊宇率县大队驻边临镇整训,突遭驻德州、陵县日伪军500余人包围,在突围激战中, 连长张建洪、一排长陶之林等英勇牺牲。1945年9月,为缅怀革命先烈,德县政府决定将后刘村西的西大寺共81 间庙房拆除, 在此修建陵县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成后,陆续安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200 余人。1994 年3 月,陵县人民捐资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墓群、纪念广场、陵园大门、钢筋混凝土牌坊等。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三层楼阁式砖木结构,高10 米,塔底座为正方形,长、宽各3.25 米,塔底层四面有碑文,塔顶部设计为一名革命战士双手紧握钢枪,以庄严的站姿坚守岗位。陵园大门东西宽12.5 米、高9 米,为混凝土木质结构门楼式, 顶部镶嵌金黄色琉璃瓦。陵园正门100米处,设立了宽11.5 米、高9 米的钢筋混凝土牌坊。陵园原安葬革命烈士200 余人,多年来由于烈士亲属陆续将烈士墓迁移到自己的家乡,现有烈士墓74 座、烈士碑16 座,埋葬着老红军干部罗顺友烈士等。2009 年7月,陵县烈士陵园被德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县烈士陵园大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