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山东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夏津县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7-12-12 08:41:24

  冀鲁边游击支队成立旧址 位于夏津县体育场。县体育场旧时为寺院,人称“北大寺”,1938年,冀鲁边游击支队在此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北大寺拆除,成为集贸市场。1973 年,改建为县体育场,南北两侧均为办公楼。

  1938 年7 月,为组建抗日武装,中共鲁西北特委向全区人民发出“有钱出钱, 有枪出枪”的号召,在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的基础上,将夏津、平原、恩县、高唐、禹城等县的抗日武装合编为鲁西北游击支队。后来,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指出,支队活动范围不应限于鲁西北,于是支队定名为“冀鲁边游击支队”。孙超任支队长, 彭天琦任政委。7 月,支队成立大会在夏津城内北大寺举行,鲁西北特委书记张承先、支队长孙超分别讲话,支队全体战士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夏津县史辉、徐星吾、吴忠、侯润生、彭天琦、孙廷祯、尹文昌、孟纯信等组建的抗日武装及恩县刘子蔚、高唐朱继武,禹城谭锡三、王克寇、王兴华的游击队一起编入支队。支队共500 余人,分4 个大队。支队成立后即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战士们很快学会了基本战术和武器操作技术;一二九师支援40 多支枪,支队自购了一部分枪支弹药,壮大了武装力量。冀鲁边游击支队成立不久即截获了敌人由临清运往德州的棉花。中秋节前,游击支队在张集一带活动,打击地方势力。节后对津浦线上的日军发起攻击,扒道轨、拔钉子、截电线,使日军交通时常中断。1939 年11月,日军大部队分乘38 辆军车、8 辆坦克疯狂向夏津方向扑来,冀鲁边游击支队支队长孙超、参谋史辉带领一个排在平原县腰站阻击日军。支队战士们在松林埋伏后,给行进中的日军以突然袭击,当场毙伤日军10 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1 名战士壮烈牺牲。此战斗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使部队得到锻炼和发展。年底, 冀鲁边游击支队挺进津浦路以东,与津浦支队合并。

  西李官屯战役遗址 位于新盛店镇西李官屯村西北。1944 年10月,武城伪大队队长吴仰九带领伪军3 个中队和1 个手枪班,由3 个日本人配合到西李官屯抢劫粮食、棉花。八路军冀南军区十九团四连、夏津县大队、公安科、五六区游击队及武城三区游击队将其包围。正午时分,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村内,向敌发起猛烈进攻。正吃午饭的匪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吴仰九被俘,日伪军除一个小队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毙、俘。我军牺牲3 人。

  中共鲁西三地委(卫东地委)机关驻地旧址 位于东李镇房庄村东部,原为房庄居民房福林祖传老宅。旧址原建筑面积70 平方米,2002 年房福林翻修了杂货铺老房。

  1938 年3 月5 日,鲁西北特委和八路军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在茌平琉璃寺、陈吴营一带遭日军2000 余人包围。武装工作团突围后转移到长清县曹庙,又遭日军袭击, 损失惨重被冲散。由张承先带领一部分人员奔赴大峰山区,编入鲁西区党委警卫连,另一部分人员分散回乡。同时,鲁西北特委组建的冀鲁边游击支队被编入津浦支队,为新一营。合编后,新一营留在夏津、平原、高唐交界地区活动。1939 年3 月,鉴于鲁西北特委机关人员在陈吴营战斗中被冲散,面临新的斗争形势,鲁西区党委决定撤销鲁西北、鲁西、泰西3 个特委,先后建立6 个地委,其中卫河以东的夏津、武城、平原、恩县、禹城、高唐为三地委(对外称卫东地委),张承先任书记,马诚斋任组织部长, 韩宁夫任宣传部长,杨中一任民运部长,彭天琦任统战部长,麻佩三任秘书长。地委机关设在夏津城东房庄村,以“三义成”杂货铺为掩护秘密开展活动。张承先化名赵金凡、庞均化名赵鸿飞,与赵毅(平原县委书记)以堂兄弟相称,赵毅的父亲赵友仰为杂货铺掌柜。不久,杂货铺遭土匪抢劫,庞均被绑架( 后被救回),三地委机关转移到平原五区沙庄、黄庄一带。

  中共夏津县委地下交通站旧址 位于田庄乡谷庄村。旧址为刘兰奎祖传住宅,原有3 间北房、2小间西房、2 小间南房,院落面积312 平方米。周围均是民居,人口稠密, 街道曲折,院落隐蔽。抗战后期, 刘兰奎、王俊婷夫妇均为共产党员,将自己家建为县委地下交通站,县委书记陈剑经常以此处为隐蔽点。刘兰奎一家都参加了革命活动,刘兰奎、王俊婷夫妇都是地下交通员,为县委秘密传递情报。新中国成立后,旧屋进行过两次拆迁翻修,已失去原貌。

1_3.jpg

  八路军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建立旧址 位于渡口驿乡夏庄村。旧址院内北部为夏家佛庙,有3 间瓦房,内有佛像, 南为关帝庙,院内面积750 平方米。1938 年7 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在此创建,杨真任团长。1947年关帝庙拆掉,后修了农会。夏家庙后成为村大队办公室,1962 年拆除。1966年国家发放救济款1 万元,在院内西边盖了5 间平房,为村保健室,两庙院落合一。1992 年,改建成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2010 年,对办公室房屋进行改建,改建后有房屋6 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站长统计-当前在线[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