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烈士陵园 位于无棣县城荣昌路西侧,始建于1971 年,之后多次修缮改造, 2005 年3月新陵园落成。
陵园占地面积98 亩,分墓区和悼念区两个部分。墓区建有革命烈士墓,悼念区由纪念碑、悼念广场、烈士纪念堂、革命历史纪念馆组成。悼念广场位于陵园中央, 占地面积2700 平方米。纪念碑高20.4 米,碑体为三支步枪造型,基座南面镶嵌着14.6 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碑文,东、西、北三面是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型浮雕。烈士纪念堂占地面积486 平方米,登记烈士1247 名,其中抗日战争时期208 名。纪念堂内还陈列着在无棣战斗和生活过的30 位将军和部分著名烈士的事迹及遗物。
陵园内现存惠济商三边县委书记丁洪泽烈士墓碑。1945 年2 月2日,惠济商三边县县大队与日军“三角部队”在惠民县李毛村发生激战,由于敌强我弱、地形不利, 惠济商三边县委书记丁洪泽及县大队60 余名指战员牺牲。1945 年5 月,惠济商三边县抗日政府为丁洪泽烈士建墓立碑,1982年7月移至无棣县烈士陵园。
2005 年3 月,无棣县烈士陵园被无棣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 月被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安邦纪念馆 位于无棣县城海丰路27 号。冯安邦,字化民,又名景树,无棣县张辛店(今信阳乡店子村)人,1885 年生,青年时期参加海丰义和拳,1908 年投军从戎。1914 年加入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28 年升为国民联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后调任二十三师师长,兼代宁夏省主席。1932 年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 冯安邦请缨作战,于1937 年7月12 日开赴华北战场,在保卫平津的对日作战中屡挫敌锋,升任第四十二军军长。之后, 参加过忻口会战、娘子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战、大别山阻击战、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及大小战斗共116 次。1938年11 月3 日,在襄阳的对日作战中,以身殉国,时年53 岁。
冯安邦故居建于清代,原占地面积6000 多平方米,分南院北院,原有建筑20 余间,现存建筑4排14 间。南院3 间,东西长12 米,南北宽7.5 米。北院3 排11 间,其中舍房3 间,东西长12 米、南北宽4.5 米;客厅3 间,东西长11.5 米、南北宽7 米;门房5 间,东西长13 米、南北宽6 米。1992 年9 月10 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8 月,无棣县委、县政府在冯安邦故居内建立了冯安邦纪念馆。馆藏内容详细介绍了冯安邦戎马一生的抗战历史,是一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郑王村惨案遗址 位于小泊头镇刘郑王村西。1939 年6 月19日,日军向驻扎在刘郑王村的国民党第十军团高树勋部发起进攻。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高树勋部迎击日军,打死日军30 余人,伤数十人。日军向刘郑王村施放了毒瓦斯。下午, 高树勋部转移。次日,日军侵入刘郑王村进行报复,奸淫烧杀,无所不为, 残酷杀害群众10 余人。21 日晨,日军撤离时,纵火焚烧房屋150 余间, 并抢去大批生活物资。
刘郑王村惨案遗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