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火 冲 霄(中)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崇启海常备旅成立纪念地
1940年10月,通崇海启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在久隆镇易家宅宣布改编为崇启海常备旅,茅埕任旅长,李干辉任政委。1940年12月改编为苏四区游击第3旅。1991年中共启东市委、市政府立碑纪念。
崇启海常备旅成立纪念地位于启东市久隆镇。
崇启海常备旅旧址
1940年冬,崇明、启东、海门3县的抗日武装崇启海常备旅曾在海门市天补镇驻防。1989年,海门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
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
1940年11月,新四军第3纵8团与崇启海常备旅在海门县江家镇会师后,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989年7月海门县政府立碑纪念。
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位于海门市刘浩镇轧西村。
如东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
1940年10月底,新四军陶勇部挥师东进通、如、海、启,开辟抗日根据地。11月,在马塘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宣布成立如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叶胥朝任县长。1990年11月,中共如东县委、县政府立碑纪念。2007年重建于马塘革命纪念馆前。
如东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位于如东县马塘镇。
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
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11月25日,梁灵光率部接管国民党南通县政权。12月1日,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抗战胜利后,改称南通县政府。1990年11月25日,中共南通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原址立碑纪念。原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梁灵光和南通县委书记周一峰分别题写碑名、碑文。
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位于通州区三余镇(原北兴桥乡)镇政府内。
余东民族英烈碑
1940年12月31日,新四军第3纵队1个排在余东阻击日军,全排37名战士全部牺牲。为纪念此战斗及牺牲的战士,1986年,余东镇镇政府立碑纪念。
余东民族英烈碑位于海门市余东镇。
新四军一师师部驻地
1942年2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的新四军第1师,根据当时苏中形势的需要,移师海复镇。6月,师部移驻通中地区。1991年中共启东市委、市政府立碑纪念。
新四军一师师部驻地位于启东市海复镇。
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
粟裕纪念室、粟裕纪念雕像
1942年2月,粟裕率新四军一师驻海复镇,并在通师侨校内创办抗大九分校,宣传抗日救国,促使大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为了纪念粟裕在抗战中的光辉业绩,东南中学将当年粟裕工作过的校舍建成了粟裕纪念室,并树铜像,供人们瞻仰学习。
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粟裕纪念室、粟裕纪念雕像位于启东市东南中学(原名通师侨校)校园内。
谢家渡战斗纪念碑
1942年9月25日,新四军第3旅7团在南通警卫团配合下,重创来犯日伪军,计毙、伤、俘日军大队长以下百余人,俘伪军12人。此战创造了凭河夹击、全歼敌军的范例。为弘扬新四军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1995年中共通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战斗原址立碑纪念。
谢家渡战斗纪念碑位于通州市五甲镇。
邹韬奋演讲纪念碑
邹韬奋 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和出版家,著名的“七君子”之一。1942年10月后抵达苏中、苏北,考察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各地介绍根据地的情况,影响很大。12月,邹韬奋到苏中四分区设在四安镇原温桥小学内的南通县中侨校,为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1989年7月,上海韬奋纪念馆在当年邹韬奋演讲处——温桥小学(现为韬奋小学)校园内的银杏树下立碑纪念。
英雄烈士纪念碑
1943年2月16日,日伪军300多人分两路从刘桥据点进犯通西根据地严家园,“围剿”抗日军民。南通县警卫团和通西独立营获悉敌情,向严家园围歼敌军,遭遇敌埋伏后,在李十一店、万愿楼等地发生激战,我军伤亡200多人。1971年,原英雄乡人民政府立碑纪念。
英雄烈士纪念碑位于通州区刘桥镇万愿楼小学校园内。
汤景延团部旧址
1943年4月16日,中共苏中区委决定将通海自卫团和崇明警卫团合编为1个团,由汤景延任团长,以“投降”为名打入日伪军内部。后被改编为“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团部设在茅镇。他们以其特殊方式为抗日根据地购买和运输军火、药物,护送抗日干部,传递情报,争取和瓦解敌伪军等。1943年9月暴动脱离日伪军,胜利完成任务。
汤景延团部旧址位于海门市市区。
来源:南通党史工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