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房间的门窗、木梁很少相同,剩下的三只牛腿保存完好,马头墙少了一面却依然和谐……在义乌市大陈镇春林村施宅自然村,有一幢建于大约120年前的十八间民居,在浙赣战役中,面对鬼子的暴行,它被拆得体无完肤,但依然顽强地重生下来。
“这是建村近千年,出过四郡马、十进士的施宅现存的唯一一幢古建筑,它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民间抗战史书。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在现在的抗战纪念馆里很难找到,具有特殊性。”7月22日,施宅村多名退休老师和文史爱好者向本报“浙中周末新闻热线(13957920264义乌东阳)”反映,希望政府和有关方面能对十八间进行保护修缮,让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千年施宅仅存一幢古建筑
施宅位于大陈镇政府所在地,宽阔的鸽溪从村前流过,溪的斜对面就是大陈派出所。“鸽溪施氏人才辈出,有记载的就出过四郡马和十进士。”爱好文史的陈子春说,大宋天圣丁卯年(1027年)楚王府郡马施称,奉旨返乡。施称的儿子施孟祥,迁居鸽溪,就有了鸽溪施氏。
如今,施宅村旧村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老村里只留下为数不多的旧房。在老村村口,记者看到一座2003年重修的施阁楼,上面写着对联“始祖宋将镇胡戎,圣表宗德旌异功”。陈子春说,这是纪念桐城王府郡马施应的,《族谱》里有遗像,说他是镇国将军。
穿过施阁楼,就是村里繁华的街路,以前来往赶集的人都要从此经过。十八间就位于街路边上,斑驳的外墙,起伏的屋顶,满目沧桑。从外面看,十八间保存得比较完整,只是门口的八字台门,在三四年前刚被拆掉,地上还留有巨大的青石板。
十八间有着明显的清末民初的特色,总体保存得还算好,只有一间厢房是用轻质砖重砌过。十八间里还住着几户村民,有人住的半边,各种木构件保存相对完整,尤其是三只牛腿,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表面粘着一点黄土。住户施远诏说,这是“文革”期间为了保护牛腿故意用黄土包过的痕迹。
二楼很多房间已经多年没用,但楼梯、楼板依然非常结实。有一间房里,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陈列,一张千工床,几个大小储粮柜,一个柜子上还写着“敬祝……”。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120来年,这房子从没有漏水现象。施远诏说,这是因为屋顶的设计很特殊,它是先铺一层青砖,再铺瓦片。这样一来,不但防雨性好,不会发生一般瓦房的溅水、漏水,而且冬暖夏凉。
记者发现,与一般的古民居不同,十八间各个房间的门窗、木梁等很少相同。有的门窗雕花非常精美,有的稍显逊色,有的甚至就没有雕花,只是简单的木条窗。
陈子春说,这就是十八间的独特之处。浙赣战役时,在被鬼子拆走后不久,村民就开始重修,有的想办法从鬼子手里拿回了门板和木梁等,就修复成了原来的样子。有的没能拿回来,只好用别的材料代替。有户人家只拿回了一扇门板,因此两扇门板都是不同的。
十八间见证日军的残暴罪行
除了千年施宅仅存的古建筑、十八间本身具有的价值外,在村民眼中,十八间更是抗战的见证者。
1942年春,日军发动浙赣战役,目的是摧毁浙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在战争进入白热化的7月,一场大水直接冲毁了大陈段的一些铁路。
据义乌水利志记载,1942年7月,灾情仅次于壬戌水灾,洪水位低于壬戌0.6~1米(佛堂水位59.28米,洪水流量7100立方米/秒),其时正处于日寇侵占期间,损失惨重,“道路桥梁为水冲毁者到处皆是……”
陈子春说,如今的鸽溪筑堤后宽度固定为60米,但在他小时候却宽达一二百米,溪两旁都是溪滩,漫大水时就成了河道。当年经过“洋灰角”的浙赣铁路就像一段堤坝,汹涌的河水奔腾而来,迎面撞上路基,很快就冲毁了铁路。
为了尽快修复铁路,日军就在河道拐弯的地方修筑水泥墙以抵挡大水。那时候,水泥可是稀罕物,被称为“洋灰”,这也是“洋灰角”地名的由来。打桩、定基、浇筑水泥墙……日军到附近村里拆门板、木梁、柱子等,拿来拦在水泥墙前。有的大半个村子的房屋都被拆毁,天灾加上人祸,铁路沿线的村民苦不堪言。
与“洋灰角”相距七八百米的施宅村自然未能幸免,最先遭殃的是村里的祠堂,日军把能用的木料全都拆走,徒留四壁和碎瓦残砖。现在,祠堂位置已变成一块水泥地,村民叫它“祠堂基”。
十八间也在拆除之列。施远诏说,他爷爷是建造该房屋的四兄弟之一。鬼子来拆房时,就逼自家人上去拆。他爷爷又心疼,又想把瓦片、青石回收利用,导致拆的速度慢了。监工的鬼子看到后就拿过一个稻谷耙,朝着屋顶一顿横扫,把一大片瓦片扫到地上。然后,一把砸到他爷爷脚上,逼他爷爷加快速度拆。
施远诏说,最早拆的是他爷爷家那面的马头墙,门窗、木梁等都被拆走,三只牛腿也被拆走……拆除后,整幢房屋一片狼藉,有一间房子更被整间拆光,后来一直就没修复过,也就是轻质砖重砌过的那间。
今年91岁的邵红梅说,当时到村子里来拆房的鬼子和伪军有三四十个人,他们还制造了一起血案。有一个村民看到自家的门板被鬼子拆下带走,心里很难受,就从家里一路跟着,想看看他们去哪儿。没想到,鬼子看到有人在后面探头探脑,就回身开了一枪,该村民腹部中枪,不幸身亡。
民间的反抗故事不该忘却
面对鬼子暴行,施宅村民用各自的方法进行反抗,当晚就有几户村民想办法拿回了自家的门窗和梁柱。
动作最大的是陈子春的丈母娘家,她家住在十八间,有四间正房,门板、木梁、柱子等都被拆走。当天晚饭,女主人就请村里的年轻人喝酒,说鬼子把木料都堆到一起了,商量晚上去偷回来。
喝完酒,看时间差不多了,十几个年轻人就泅水穿过鸽溪。因为天黑,加上有些紧张,拿回来的只有一部分是原装的,另外都是拣好的拿。也正因此,修回去的门窗、木梁等都是不大相同的。由于日军把各地拆来的门板、柱子等都做了编号,用红漆钢印打在两端。拿回来后,他们把两端锯掉,消除记号,防止被日军认出来。
在战斗激烈的时候,大陈一带常有国民党士兵撤退下来,鬼子对这些国民党士兵很残忍,只要发现就一直追着打死才会停。鬼子辨认身份主要就看衣服,因此,村民一发现国民党士兵就立即帮他们换上村民的衣服,等鬼子走了再把他们转移出去。
邵红梅说,有一次厅里收留了一个受伤的国民党士兵,鬼子来搜查时,有一个村民只好背着他出去,想躲到小关公殿里去。鬼子动作很快,追上来后,用刺刀一连刺了五下……后来,两个村民把这名牺牲的士兵抬到后山,挖了一个坟,入土为安。还有一个国民党士兵受伤后就死在厅里,也是村民凑钱买了棺材将他安葬的。
平时只要有机会,村民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鬼子,有的参加了抗击鬼子的游击队,有的则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日。鬼子占据义乌之后,施宅的施祖森、施永良等村民被强迫去看护铁路。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坚勇队经常到铁路边活动。施宅村民看到坚勇队员剪电话线就当作没看到,也正因此,鬼子检查后,施宅的看护人员常要挨鬼子的毒打。有一次,鬼子用竹扁担打施永良,打得扁担都开裂了。
施祖森也是看护人员,他个子高块头大,村民叫他施大个子(俗语叫“木大”)。挨了几次打后,他找准机会,偷了一支三八大盖和一支王八盒子,逃到八都山中的余家殿,参加了坚勇队。
“洋灰角”斜对面,现在是鸽溪森林公园,以前是一大片溪滩,长着茂密的茅草。有一次,日军从大陈、苏溪等地掳掠来很多牛,就放养在溪滩上。施宅的一些年轻人借着一人多高茅草的掩护,偷偷地把牛牵走,牵了三四十头。可是,大家不敢把牛留在家里,怕鬼子过来搜查。谁把牛藏在家里,鬼子就会拆了谁的家。可那时候一头耕牛可是一笔大财富,几经思考,有的选择把牛分散送往楂林等山里的亲戚家,有的就放养在山里面,即使被鬼子发现了也会以为是牛跑了而已。
像施宅十八间经历过的强拆,浙赣铁路沿线义乌、诸暨等地,有好多村子都遇到过。其中,有的大半个村子被拆光,有的甚至整个学校被拆光,但现在这些历史都只散乱在老一辈的讲述中。如果十八间经过修缮后,把这些历史都挖掘出来,可以建成一个独特的抗战纪念馆。
陈子春说,现在村民自发成立了筹备小组,着手保护和建馆事宜。希望浙赣铁路沿线的村民,多多提供这方面的证据、实物和传说故事,让该纪念馆更有代表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