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市逍林镇逍路沿村的王家弄(原属余姚县)有个王河庙,作为一个民间祭祀场所,王河庙没什么知名度,真正让这个地方声名远播、载入史册的是1938年4月在此处成立的“余姚第一青年救亡室”。
一幢三开间的砖木结构建筑,中堂高悬烈士纪念堂匾额,两旁记录着逍林全区烈士的英名及生前事迹,这便是余姚第一青年救亡室成立处旧址。2005年,它被命名为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有一个叫孙伯泉的老人在此守护,一直在这里担当义务讲解员。
每年清明节期间,很多人都会到这里参观学习,接待并为他们讲解的是3名老党员。其中95岁的岑荣章,曾是逍林区的副区长,在当地很有威望,大伙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区长”。
从孙老口中得知,早在2005年初,由岑荣章牵头,3名八旬老翁不顾年事已高,用了3个月时间,足迹遍及逍林镇的每个角落,还从逍林镇扩展到慈溪市以及余姚、宁波等周边县市,收集整理110多名逍林籍的革命人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王河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立历史人物展室。
如今,有的老同志已经去世,其他的老同志仍然在担任义务讲解员,也有老干部党支部内的老党员加入他们的队伍,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将身边的革命故事传承给后人。
“这个庙始建于1936年,原来是当地老百姓求神拜佛的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属余姚管辖的逍林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38年初,地下党领导的余姚县政工队第三区队来到逍林。他们以王河庙为活动点,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开展了抗日救国的民运工作,吸收了众多青年参加。”今年已经80岁的孙伯泉老人讲起历史来思路仍然非常清晰。
时间回到1938年,余姚政工队成立后,经过短期训练,立即分赴农村、山区、盐场以及城镇,根据党中央“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和“动员全民族参战”的纲领,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4月15日,在逍林镇王家弄的王河庙内,余姚第一青年救亡室成立了,队员分布在逍林、樟树一带,有400多人。同时,党组织发展地下党员,建立逍林第一个党组织,领导救亡室以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还组建乡勇队、抗日自卫队,成立少工队,组织妇女会,发动和输送青壮年和进步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武装。
随着救亡室的日益发展壮大,为加强党对救亡室的领导,密切与救亡室之间的联系,县政工队建立了每月一次的救亡室主任联席会议,更好地培养各救亡室的群众骨干。到1939年九十月间,全县救亡室发展到30个,参加人数近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4月间,政工队把青年救亡室改为青年救亡宣传室(简称青宣室)。
如今,这一作为逍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历史遗迹已重新向人们开放。1983年,王河庙成为离退休干部活动室,因原为革命活动点,故定名为革命活动室。为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让后人铭记这段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84年,逍林镇政府在这里设立了烈士纪念堂。后来,馆内再次充实了革命教育内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逍林镇党委授予其“逍林镇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记者看到,现在馆内陈列的革命斗争事迹共有十三部分,史料根据亲身经历的老同志回忆录,有关历史记载及部分老同志座谈内容整理而成,还陈列有何廷耀工作背包、游击战士草鞋、农民自卫队武器、水壶等实物。
孙老说:“有生之年,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能让这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史实更加充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