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湖南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2018-05-31 09:01:50

  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是于1946年陆军73军最后一任军长韩浚派人修建的公墓,用以纪念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军在十四年抗战中阵亡的数万将士。暂五师、该公墓以隆子雍墓为中心扩建由忠义观、陵墓、墓碑、石阶、墓庐等部分组成。2000年到2004年,长沙市政府两次拨款对公墓进行了重修。2006年5月31日 公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原因

  抗日战争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15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浚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新编第六军军长隆子雍,七十三军副军长兼七十七师师长田君健亦藏于此。

  文革挫折

  因该公墓中除忠义观葬有抗战阵亡将士之外,在公墓南、北两阙还有呈梯级的墓穴葬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剿共”阵亡的国军官兵,以及数通“剿共”阵亡军人纪念碑,所以该公墓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严重毁坏,忠义观内骨灰罐被捣毁殆尽,主碑题刻人姓名遭人凿去,碑座文字也多有毁坏。公墓附属的牌坊、碑刻多为附近居民单位挪作建筑材料。

  后世修复

  2000年到2004年,长沙市政府两次拨款对公墓进行了重修。2006年5月31日 公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重修过程中,该公墓主碑碑座后方原有水泥勾勒的“凛冽万古”四字被剥离之后,曾显露出一块汉白玉纪事铭石碑,其碑文约三百字,字体为竖行书写的行书字体,记载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73军为安葬“剿共”阵亡将士修建公墓的有关内容,反映了该公墓曾被改建的情况。在公墓维修工程竣工之后,此处仍被安放汉白玉质“凛冽万古”石碑,而新发现的原碑下落不明。

  公墓由忠义观、陵墓、墓碑、石阶、墓庐等部分组成,均以花岗石铺砌。从山坡下到墓区约百余米台阶石级。墓呈正方形,二级基座,墓座居中,墓碑方柱平顶,立于其上,正面向东,中刻楷书:“陆军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为王东原所题书,后被凿毁,另一侧有“精神不死”,为何键所题书,其姓名被凿毁,下部存印章可辨。碑阴及两侧分别刊“凛冽万古”,“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万古长存”。墓后忠义观为存放阵亡将士骨灰处。门洞三个,中门上额题名“忠义现”,两侧对联:忠昭大麓;义塞苍冥。左侧门题名“义履”,右侧门题名“仁蹈”。忠义观由阵亡将士骨灰按部队番号分别安放。墓后山上多层排列着73军所属官兵之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