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广西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进远乡初级中学的有关抗战遗迹
来源:广西天等政协网 作者:农建红    2018-04-10 14:57:29

  天等县进远乡初级中学,南临进远街,北靠凤凰山,在凤凰山的悬崖石壁上,镌刻有“邕管崇光”四个大字,这是一处与抗战历史有关的文物遗迹。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原镇结县、向都县均没有中学,一批批小学毕业生难于就读。在镇远乡开明绅士农成模等人的奔走努力下,1937年秋,由镇结、向都两县联合建成一所中学,校址位于镇远街,定名为镇向联立国民中学,1939年改名为镇向国中。

  镇向国中首任校长陈军国(复旦大学毕业),第二任校长李家凤(中山大学毕业),第三任校长农成模(留日学士)。第四至第六任校长分别为关宝荫、宁开运、党宝苓。由于学校领导治学有方,群众尊师重教,学校聚集了一批资历深、水平高的教师授课,如北京师大毕业的侯维鹏、江苏教育学院高材生黄景洛、北京体育学院毕业的廖安生、香港达德学院毕业的吴天籁。此外,还有孙家煌、梁遇年、蔡次薜、李文奎、钟志清(女)、周述先、黄本椿、吴乐享、朱文扬、谭津、吴一嵩等10多位优秀教师先后在镇向国中任教。从开办的内地学生到后来的外地(田东、平果、隆安等县)学生都纷纷到学校报考就读。当时由于学生爆满宿舍有限,一些学生寄宿在进远街、巴发屯和农屯农户家中,实行走读,体现了群众和学校的深情厚谊。

  1940年1月3日,日寇侵占南宁,原广西省立南宁女子中学(今南宁三中前身)校长卢永铨率师生于次日早晨离开南宁向西疏散,历经4个多月跋山涉水,于5月21日到达镇向国中。女子中学师生们很快融入到镇向国中的校园生活当中,他们和这些高水平教师相互交流,和同学们相互学习,留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由于校舍不足,南宁女子中学部分学生被安排住到校外附近的村民家里。这些同学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老乡们挑水砍柴,下地割稻谷种玉米。她们勤劳善良、知书达理,在镇远乡人民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1940年11月28日,邕城收复,日寇被赶出南宁。师生闻之,欢呼雀跃,她们渴望回到昔日的校园。1942年2月10日,女子中学师生奉命离开镇远迁回南宁,在镇向国中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令他们感慨万千。临行前,为纪念女子中学这段西迁史,以志邕城人民与镇远民众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难解情结。女子中学校长卢永铨亲自书写“邕管重光”四个大字,命工匠刻于学校背靠的凤凰山悬崖石壁上,字离地面高约20多米,每个大字字径90厘米,在4个大字左下方另刻有“广西省立南宁女子中学碑念”,简要记述女子中学西迁过程,共98字,每字字径3厘米。字迹今仍清晰可辩。

  南宁女子中学西迁史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

  1942年8日,中共地下党员黄耿、梁游、苏云三等3人到镇向中学,利用教师身份作掩护,在做好教学的同时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1月,为了活跃学校的风气,振奋精神。与地下党关系很好的黄炳春老师提出要和黄耿合作写一首校歌,由黄本椿作词,黄耿谱曲。于是黄耿利用他搞抗日救亡工作时学到的音乐知识谱了曲,经农成模校长拍板定案后,这首歌很快就在全校学生中唱开了:“在巍巍的九峰山下,它是我们的摇篮,……起来呀!镇向的青年们,穿上抗日的征袍。向前!挺进!挺进!迎接新时代的光明。”在日军入侵广西期间,学校还发起全校性的打“东条”、擒“日酋”比赛活动;1944年底,当日寇入侵隆安逼近我县的时候,全校师生用一周的时间到镇结、向都两县各地去宣传抗日到底主张,号召群众团结抗日,保卫家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