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海南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琼崖革命遗址寻访:国共合作 攻克那大
来源:海南日报   2020-04-13 09:29:25

  3月27日早晨,安静了一夜的儋州市那大城区开始喧闹起来。位于东风路156号的那大基督教堂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肃穆。

  这座始建于1909年的教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见证了海南西部重镇那大百年的风云变幻,更是见证了琼崖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军指战员背负民族大义,团结一致,打了一场共同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重要战斗——那大围攻战。

  这一战,不但狠狠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提升了全岛人民抗日的士气,更是为创建儋临大南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西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军侵琼盘踞那大

  1939年2月,日军侵琼,战火燃起。同年4月16日,日本侵略者从白马井登陆,入侵儋县,并在白马井设立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很快县城新州沦陷。日本侵略者在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5月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与伪军詹松年部侵占琼西重镇那大,并以那大当时最高建筑物——基督教堂作为据点,盘踞一方,企图长期控制琼西地区。当时为避其锋芒,国民党儋县政府和部队不得不转移到乡下。

  “当时那大虽然不是县城,但地处西部交通要道,东北与澄迈、临高相连,直至海口,东南则直通五指山腹地。”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员唐卓昌说,“驻扎那大镇的日军犹如一颗钉子,钉在进入琼西地区的重要关口,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想要西迁,打开局面,一定得拔掉它。”

  1939年10月初,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对当时的抗日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琼崖抗日战争已由琼山、文昌扩展到了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五县,而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仍偏居琼文一隅,不便领导抗日全局,且琼文地处平原,不宜坚持持久抗战。

  为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抗战形势,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积极酝酿西迁,向临高、儋县山区转移,创立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但盘踞在那大的日军是个大障碍,为此,特委派遣独立总队副总队长马白山到琼总第三大队,向大队长张开泰等人和儋县党组织传达了特委和总队部的意图,在此背景下打响了那大围攻战。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当时的那大镇只有3条街道,没有城墙,中间地势高,四周低且无障碍。为了达到长期侵占那大,进而控制整个琼西的战略目的,日军在那大驻有100余人,加上伪军1个中队,共有200多人,所占据的基督教堂是那大制高点,站在教堂的塔楼,方圆几公里可一览无遗,可谓易守难攻。日军只要在楼上架一两挺机枪,加上迫击炮等重武器,便足以对付一般的正规部队,更不用说只拥有土枪土炮的抗日武装了。

  “当时驻扎那大的日伪军训练有素,且武器装备精良,而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只有200多人,装备差,而且缺乏攻城武器。”唐卓昌说,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马白山经多次调研,决定扬长避短,打一场人民战争。

  日伪军进驻那大近5个月来,频频出动对周围地区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各界人士包括一些国民党乡政人员对此恨得牙痒痒,大家抗日热情十分高涨,一听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想攻打那大,纷纷响应。

  为此,马白山与国民党各方人士在南丰乡松门村召开会议,共商携手攻打那大事宜。会议决定成立围攻那大行动委员会和指挥部,并推举马白山为行动委员会主任兼总指挥,第三大队大队长张开泰、政训员陈石以及洛基乡长朱文凤为行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副总指挥。

  同时,会议决定由洛基、陶江、南丰、和祥、清平、兰洋等各乡组建地方抗日武装,配合第三大队对日伪作战。此外,各乡还设立粮食供应、交通联络和医疗救护站等,为围攻那大日伪军做好充分准备。全民动员起来后,大家摩拳擦掌,士气高涨,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围点打援攻克那大

  1939年10月21日,那大围攻战正式打响。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国民党儋县游击队第四大队、各乡游击队以及汉族、黎族武装群众等3000余人开始围攻那大日伪军。

  各方按既定计划迅速展开行动,对那大日伪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群众负责破坏通往那大的主要公路;各乡武装和民兵封锁进出那大的所有通道,阻止其他据点的日伪部队前来增援;武工队员化装潜入镇墟打探敌情;国民党各乡政人员清查户口,严防奸细渗透泄漏消息;主力部队在那大四周设伏,如有日军出动,则给予伏击,夜间又不断骚扰。日伪军顿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不得不龟缩在教堂据点里,惶惶不可终日。而慑于我军声势,驻守新州的日军也不敢前来救援。

  琼崖纵队骁将、儋县抗日英雄符志行也参加了那大围攻战。后来他在《剑花·符志行专辑》中写道:“当时参与围攻的武装群众很多,但多是带土枪土炮的老百姓,对敌人的威胁不大。尽管如此,因围攻的人多,日军也不敢出动,只能待在教堂据点守卫。”

  围攻半个月之后,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日伪军开始惊慌失措。我军决定发起佯攻,将敌人逼出镇墟,在半路将其伏击歼灭。

  11月5日深夜,围城队伍再次发起大规模佯攻。队伍将火药枪、山猪炮,甚至锣鼓、瓢盆都用上了。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四起。早如惊弓之鸟的日军和伪军詹松年部在日军顾问吉村幸雄的率领下弃城逃跑。我军突击队则乘势冲入城中,来不及逃跑的一个伪军中队80余人只能缴械投降。

  出逃的日伪军想逃往新州,却在半路不断遇到抗日游击队和村民的伏击。据《中国共产党儋州历史(第一卷)》记载:6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已经逃跑了几个小时的日军进入了水井村村民设下的伏击圈,遭到村民自制土炮“过山鸟”的轰击,日伪军被打得四处逃散。抗日武装边打边追,追至黄牛坡时,“过山鸟”又响了,包括日军顾问吉村幸雄在内的不少敌人被轰倒,纷纷落下坡底、桥底。村民曾千山急追下到坡底,冲过桥头,用大刀砍下了负伤的吉村幸雄的首级。

  围攻那大一役,我军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毙伤日军多名,俘获伪军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子弹数千发,军用物资一批。

  那大围攻战的胜利,是我军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开展人民战争的结果。马白山后来评价,这是琼崖抗战6年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取得重大胜利和影响较广的一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琼抗日军民的斗志。

  “围攻那大一战,意义重大,这是琼崖自抗战以来我军首次攻取重要城镇。”唐卓昌说,攻克那大一战,使我党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儋临地区乃至琼西地区得到广泛深入宣传,并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自觉行动。同时,战斗也为我党创建了以木排为中心的大南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进而有利于发展琼西南的抗日斗争。此外,战斗也为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西迁建立美合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报那大3月30日电 记者 林书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