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聚落的飞虎奇兵馆前,摆放着5个石碾子,每个重量在8—15吨之间。石碾子呈圆形,由传统的三合土工艺制成。2004—2005年,建川博物馆分别从新津机场、凤凰山机场、桑园机场征集,现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5个石碾子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一段难忘的往事。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展开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凭借武器装备精良、海陆空战斗优势,迅速占领东北、华北多个省市和沿海地区,中国大部分领土沦陷。四川成了大后方,部分空军基地被迫转移到此。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发表联合宣言,同盟国正式开辟亚洲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由美国空军来华援助中国抗战。因此,修建、扩建机场迫在眉睫,四川人民义不容辞担此重任。
1943年,四川省政府按照国民政府决定,在成都地区修建四个大型轰炸机场,新津、邛崃机场为扩建,彭山、广汉机场为新建。这次修建工程浩大,时间紧迫,劳动强度大,由四川省征工事务管理处统一协调管理。扩建桑园机场共征调大邑、邛崃、名山、蒲江、丹棱、洪雅、崇庆等7县民工8.6万人参加修筑战时工程。每个民工要自带锄头、锤子、竹筐、鸳篼等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参加。1944年初,大邑应征民工1.4万人,安仁镇应征民工三四百人。过去实行保甲制度,安仁大的甲征调民工2人,小的甲征调民工1人,结果安仁镇去了近1000人,许多人是自愿要求参加。
修建机场过程中条件极其恶劣,民工居住的是简陋工棚,被薄衣单,虮虱成堆,疥疮遍体。伙食粗劣,饭杂粗糠。民工们冒着暑热,顶着严寒,流血流汗,艰苦施工,表现出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著名诗人流沙河是修筑机场的民工之一。当年只有13岁的流沙河与其他四川民工一样,在广汉机场修建飞机跑道。他曾回忆说:“那太可怜了,吃的那一种米是,是我们几十年来所有中国人再也没见过的,米的颜色坏了,发红,煮的饭有一股酸臭味。在现场,当民工大队长的县长也吃的这种饭,当中队长的乡长也是吃的这种饭。没有任何桌子凳子,全部都在地下吃。”
第一次修建桑园机场是1939年5月至1940年8月。第二次是扩建机场,主要任务是修工程跑道,另有附属工程和交通车道、桥涵等。由于修筑机场的工料需求量大,民工的最初任务是捡鹅卵石,运沙子。为了赶工期准备工料,运石料的民工天不亮就出发,在途中也顾不得休息,饿了就在半路啃上两口干粮,实在困了就坐在路边打个盹儿。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工程机械,工程难度可想而知。石料尚可以靠大家肩挑背扛一点点地运回来,但要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就更难了。民工在休息时,常常坐在一起集思广议,研究如何提高工程进度、提升工程质量,也想出了不少土办法。
材料准备好后,开始修建一段柏油跑道,这个跑道是专供美国重型轰炸机B29起飞降落和滑行时使用的。跑道长度约2600米,呈十字形,宽为60米,深度约1.4米。修建时,要先挖土见老底后,经过多次滚压,再铺大石块于底层,又加一层黄泥,中间铺碗大的石头,上层铺细的青质碎石,再上一层是用粗沙和柏油在大锅内炒热和匀然后铺上,最后用细沙和柏油铺在表面,再用石碾子来回滚压。石碾子极其沉重,小的重几吨,大的重达15吨,每次滚压都需要一二百个民工,套上纤绳拉动,来回多次,使其结实。由于民工对拉石碾子的技术掌握不熟,导致大伙儿步调不一,用力不均,时常发生石碾子压死、压伤民工的事件,有一次,发生了碾死民工13人的惨剧。
1944年6月,民工们凭借双手和简单的工具,肩挑背扛,用6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特种工程”——桑园机场的扩建任务,机场成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第二十轰炸机队的基地,多次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1944年6月16日,第一次出动B29型轰炸机68架,飞往日本九州轰炸了工业中心八幡钢铁厂,这是有史以来最长距离的轰炸。此后,还曾多次对东京,长崎、名古屋、大阪等地进行多次轰炸。
在民族危亡之际,四川广大民众不顾艰险,用最原始的工具修建了当时世界第一大机场,用简易的石碾子碾压出现代化的机场跑道,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石碾子,见证了四川人民修建机场、支持抗战的一段历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