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恒健 文/图
离开金口河区永胜乡政府驻地,我继续沿乐西公路前往蓑衣岭。蓑衣岭是川康往来要冲,海拔2800米,全年90%的日子都是阴雨连绵、雨雾缭绕或冰天雪地,往来之人必备蓑衣,故此得名。蓑衣岭是乐西公路的至高点,被当时的筑路工人称为“死亡之岭”。
这一段路的海拔高度虽然持续上升,但由于山势趋缓且基本修筑于山梁之上,因此非但不崎岖,反而视野开阔。透过车窗放眼望去,绵延于缓坡上的来时路,如天外来客挥就的柔和曲线;大瓦山摩天接云的雄姿,一直在伴随我们。
公路继续上升,路旁植被茂密,野花姹紫嫣红。一片一片的冷杉林开始出现在眼前,这是进入高寒地带的标志。快到蓑衣岭山顶时,漫山是成林成片的高山杜鹃,令人不难想象在它们盛开的时节,其景色是多么绚丽。
在一个垭口处,一座高大的高压电线铁塔脚下,路边蓦然出现并列的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竖碑略小,上书三个大字“蓑衣岭”,另一块是较大的横碑,上书四个大字“褴褛开疆”。
这两个石碑,既未雕琢装饰,更不雄伟高大,如同筑路员工衣不蔽体的模样,如同远征军将士匍匐在出击的道路上。它们,是乐西公路永不湮灭的立体史书,是四千多名长眠于此的筑路者的不朽墓碑。
“蓑衣岭”三字为行楷书体,笔力遒劲,用墨甚酣,落款为“乐西公路二十七分段长王仁轩,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元月”; “褴褛开疆”四字为篆书体,古朴苍劲,系赵祖康先生亲撰。
衣衫褴褛,热血依然沸腾;危亡将临,方显中华民族本色。
当年赵祖康先生题字之余,百感交集,情自中溢,继续撰写了如下碑文:“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其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爰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此碑立于民国三十一年九月,时间稍晚于“蓑衣岭”碑。
肃立碑前,睹物思人,哀思如缕。史料所载的筑路情景,仿佛跃然眼前……
当年在“蓑衣岭”路段筑路的民工,前后达2万多人,其势如排山倒海,其状如血肉长城。蓑衣岭气候极其恶劣,因此,死亡人数为乐西公路全路段之冠。离蓑衣岭至高点约100米处的地方,地势险要,仅修通这段工程,就有2400多人葬身深渊。赵祖康几次亲赴 “蓑衣岭”坐镇指挥,住工棚披蓑衣,以至于形容枯槁,患上咯血病。
当年,在蓑衣岭岭东曾立有一块大木牌,上书“此处是积雪没胫、五月解冻的阴山”;岭西曾立有另一块大木牌,上书“乐西公路无名英雄白骨筑成处”。如今,这两块牌子虽已化作乐西公路上的泥土,但它们以不可摧毁的形态,永恒地见证修筑此路的惨烈与悲壮。
迟到的纪念和保护,总比忘却的好。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雅安市政府和乐山市政府分别在蓑衣岭“褴褛开疆”碑侧,立下了文物保护碑。愿乐西公路这一最为艰险的路段作为文物的确立,成为它为世人所知、为世人凭吊瞻仰的开始。
过蓑衣岭后前行十多公里,便来到岩窝沟。岩窝沟路段路面宽度已不到5米,且完全是从山腰的岩腔里掏凿而成。我们在这段逼仄而崎岖的公路上,时而驾车时而步行,真是步移景换,险象环生。上方,是看似摇摇欲坠的岩石盖顶,下方,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万丈深渊。该路段是全长525公里的乐西公路中最艰险的一段,当年被筑路民工称之为“魔鬼住所”。
在呈“U”形的岩窝沟绕沟路线上,隔沟可对话,见面则要绕行6公里。
岩窝沟绕沟路线6公里,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半山洞路段,其中一处须深挖33米的高岩,工程之艰险,实属罕见。工程主要依靠爆破,然后就是手挖肩挑。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在无立足之处的半山腰开辟施工场地,这全靠以绳索将施工人员从山顶吊到悬崖下去操作。他们身上拴两根大拇指粗的麻绳,前面一根,后面一根,拴到胯下骑起。打一个炮眼,由三人一组进行,一人负责掌钢钎,两人负责打二锤,三个人轮流替换。
由于麻绳在悬崖的石头上反复摩擦,用不了几天,绳索就会被磨断。只要一出事故,便直接坠入几百米深的谷底,尸骨无寻。
在赶工最为紧迫的时候,每天有十多人因绳索被磨断而坠落山崖,真可谓前仆后继。该路段仅数公里里程,便牺牲125人,平均每公里有20多人献身。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这恐怕是单位里程死亡人数之最。以至于当时在岩窝沟施工现场,曾有 “用我们的血和肉,去填满岩窝沟”“筑路救国,死而无憾”这样视死如归的标语。
当年,20多万筑路员工,就这样使用着原始的工具,在坠崖者此起彼伏地的惨叫声中,以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不分昼夜,奋力赶工,硬是用十指抠出了这条简陋破碎的公路。
杜聿明将军所撰《中国远征军烈士祭词》有言:“执干戈卫社稷,挽长弓射天狼,忠魂精骨,永昭日月!”在岩窝沟沟底,有一个石碑兀然而立。它不是文物胜似文物,它不是丰碑犹如丰碑。碑正面, “忠魂精骨永昭日月”八个血色大字耀眼夺目。立碑的发起人杨本华先生,1951年出生于台湾,美籍华人,父亲是当年的飞虎队员。当他与汉源皇木镇的一位朋友驾车穿越乐西公路时,深感震惊:这样一个悲壮的全民抗战历史,应当让世世代代中国青年知晓!遂联合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组织,组织了“重走血肉筑长城之路”活动,并于2011年8月立下此碑。
1960年,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指名点姓要见一个人,此人被美军誉为在朝鲜战场交通后勤方面 “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叫洪学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
蒙哥马利可能不知道,类似的奇迹,在此前十多年便已创造。没有威武雄壮,没有慷慨激昂,数十万如乞丐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中国人,在以赵祖康为首的中国公路精英们带领下,早已创造了如同赢得一场战争的奇迹。
在乐西公路这条血肉筑成的长路上,数万埋骨深山、抛尸荒野、其姓名永不为人所知的汉彝同胞,没能享有死者最起码的哀荣,其灵魂却凝结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驾驶员用车载CD机,播放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我敞开车门,摇下车窗,力图让乐音掠过岩窝沟的每一寸土地。
眼前,群山磅礴如海,夕阳凄艳如血。我们不约而同,就地久久肃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