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云南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内容正文

远征:异域边陲,与草木同朽
来源: 存浩馆   2020-06-16 15:13:25


  景洪 · 西双版纳大桥 
 
   若非缘于公事,是很难有机会来一趟打洛的。

  从广州飞赴昆明,转机到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翌日早上乘车出发,在勐海中转班车前往打洛。在前往边境的路上,进出站需扫健康码记录行踪,路上重重设卡,神色凝重的警察盘查行程目的,甚至要求出示证明,周折三个多小时才到达打洛。

  景洪 · 曼斗佛寺

  景洪 · 澜沧江夜景

  打洛行脚

 

  镇内没有公共交通,要徒步四公里跨过打洛江前往口岸。打洛江,是中缅界河南览河流经打洛的一段。但在打洛江南岸,有一块土地也在中国国界内。口岸旁小有名气的独树成林景区里,还立有两方界碑供游人参观。

  国界的彼方,是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小勐拉。小勐拉位于“金三角”的北端,是缅北华人的主要聚居地。平时,两国边民进出境并不需要护照,正规手续也只是一纸通行证而已。边民因有互市贸易的资格,可以代理出口货物报关。但由于疫期的出入境限制,往日热闹的互市贸易归于沉寂,宽敞的公路人车稀落,各大商城门户紧闭,货场亦门可罗雀。

  打洛口岸边民互市货场

  在口岸办完事已是傍晚,但天色还很亮堂。我绕到口岸旁边的独树成林景区,看起来已经停业了好一段时间。山下曼掌寨的村民说,景区南线有边防巡逻,不能靠近。换作在内地,我大可翻身过墙。但打洛是边防重地,况且疫期尚未结束,弄不好会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我未敢轻举妄动。

  近在咫尺,却不得其门而入。无计可施之下,我向关员问了个略显古怪的问题:我并不是想参观独树成林,只是景区边缘有个抗日纪念碑,进入那个范围会否触犯边防规定?关员见我翘首以望,热心地帮我四处打听,其回答撩起我的希望:那里确实贴近边防线,如遇上边防巡逻人员,坦白告知去向目的应无大碍。问题是景区封闭,你自己能找到上山的路吗?    

  

  当晚回到打洛镇住宿。次日六点,晨光稀微,在阳台遥望打洛江对岸,独树成林的绿荫横卧在国界之上。于是轻装过江,一路疾行直抵曼掌寨下。至于寻路经过,还是无谓贻笑大方,不必再提了。

  独树成林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是勐海县委县政府所立,叙事碑文称纪念的是中国远征军九十三师。我之前对九十三师所知不多,而对泰缅“孤军”、美斯乐,以及电影《异域》倒是印象深刻。

  没错,“孤军”与九十三师有一定渊源,当然此碑并非纪念“孤军”。1942至1944年间,九十三师在缅北、滇南与日军及其仆从泰国军队浴血奋战,后人为纪念阵亡将士,建立此碑。



  中共勐海县委、县政府立抗战遗址碑记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第六军作为远征军东路出国作战。隶属第六军建制的九十三师,就是从打洛出境的。1942年4月缅战全线失利,第六军的景栋、毛奇防线遭日军突破,全军与远征军主力第五军的联系被切断,军长甘丽初命令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收拾残部,掩护全军撤回国内。

  日军进占景栋后一路追击第六军,企图一举打进中国境内。与西线走进野人山的同袍的遭遇类似,第六军在撤退路上同样经历着各种艰险,万千将士血洒丛林。九十三师二七七团力挽狂澜,在打丙江设阵奋力阻击穷追不舍的日、泰联军,付出惨重的伤亡为友军四十九师、暂编五十五师争取时间,使其安全地撤入国境、退向后方。

  九十三师经打洛退入境内,全师仅剩两千四百余人,损失率高达50%。师沿国境重整防务,阻止日、泰军队深入后方。其三个团分别驻防南峤、佛海(勐海旧称)、车里(景洪旧称)三县,佛海是师部所在地,由二七七团驻守,团设前沿阵地于打洛江以南的中缅边界。守军在阵地挖交通壕、构筑交叉火力、埋尖竹、布地雷,以森林战术抵御敌军的零星骚扰。

  无名英雄纪念碑后的战壕

  打洛位于边陲,是傣族的世居之地,在日、泰“泛泰民族主义”宣传与炮击轰炸的双重侵袭下,民众依然义无反顾地与九十三师站在一起抵抗入侵者,这与驻军严肃到近乎残酷的军纪是分不开的。当时,部队补给困难,官兵营养不良,患疟疾、浮肿病者众多,但因饥饿偷吃百姓食物、私宰耕牛,仍会被处以枪决、毫不宽贷。为此,民众与村寨头人逐渐确信部队的抗日主张,排除万难为军方完成供粮、运弹、救护伤员等任务,保证了远离内地的九十三师的立足基础。

  1943年,日、泰军队依恃凌厉的陆空火力,还是一度杀过了打洛江,九十三师迅速还击,将日、泰军队赶回南岸。不久,将泰国绑上“大东亚共荣圈”战车的銮披汶·颂堪政府倒台,日本败亡之势益彰,沿打洛江两岸对峙的中国军队与泰国军队各自抬高枪口一寸,双方大体按兵不动直至抗战结束。

  抗战胜利后,九十三师奉命前往老挝万象受降,回国后被编入二十六军戍守滇南建水县。然而,九十三师与泰缅的瓜葛仍然未断。

  1949年国共内战,第八军与二十六军在云南节节败退、流落缅北。李弥于1951年起用吕国铨为军长,在缅北重建二十六军,军以原九十三师旧部二七八团重组九十三师,另辖以原第八军李国辉七〇九团编成的一九三师。1953年,一九三师撤至台湾,九十三师仍滞留缅甸,后来改编成五个军。“孤军”在缅北的军事存在震动了联合国,缅甸政府军进剿连战连败、头痛不已。“孤军”从缅北南下进入泰国边境,泰国人对这群亡命之徒的番号沿革并无了解,从而形成了华人武装即为九十三师、九十三师就是“孤军”的刻板印象。对此,柏杨在战争文学作品《异域》当中,借“克保”之口讲述了“孤军”颠沛流离的历程……

  离异域仅仅一步之遥

  我从曼掌寨悄然来到国境线上,道旁的红漆栏杆时刻提醒着行人不得越界半步,无名英雄纪念碑位于道路南侧的树林里。碑面朝着北方,背后是一个隆起的土丘,招引着殒命异域的抗日将士魂归故土。碑后有曲折的交通壕遗迹,再过去二三十米就是中缅界限了。这是抗战史上极其特殊的段落。

  只身赴边,无以为祭,唯有摆放三支“玉溪”烟于碑前。

  处处无家处处家。

  安息吧,无名英雄。

          2020年6月5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