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本站专访 > 内容正文

杨素红专访:国殇墓园与滇西抗战纪念馆的物空间
来源:文:孙洪艳 ,图:滇西抗战纪念馆   2018-06-29 09:56:02

杨素红:
国殇墓园管理所所长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
滇西抗战研究会会长

  1995年毕业,最初在乡镇文化站工作,后调到和顺古镇文博单位,任艾思奇故居管理所所长,四年后调到国殇墓园任管理所所长,2013年出任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至今一直都在文化部门工作。

  (注:腾冲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为同一机构管理)。

  国殇墓园主要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组成,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腾冲墓园东侧,开馆时蒋孝严参加了开馆仪式,该馆截止2017年接待过500多万参观者,来自全世界三四十个国家,平时会经常开展一些纪念活动,举办各种与抗战有关的交流和展览,期间还加入了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一直在努力,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对滇缅抗战这段历史有所了解。



 

  腾冲自古:石烂江枯,而乃得渡

  1945年2月14日,腾冲起飞的最后一名飞虎队员-威廉,驾驶以他的女友Beverly命名的F-51空中侦察机,从密支那北部机场起飞,升入1万英尺高空后,穿过云层,死里逃生。降落在界头村永乐的麻栎坝时,他并不知道夹克里的枪已经用不到了,这里不仅已经没有了日军,还得到了村民友善的救助,他在晚年的回忆中写道:”我深切地领悟到,伴随着如此的无助感之后,却是友好的救助......所有这一切多么重要......“

  腾冲的人、腾冲的城、腾冲的桥、腾冲的河流.....这有史以来,兵家的必争之地,经历了一幕幕硝烟,战火纷飞,激越地抵挡过日寇,救助过盟军,曾以焦土之城葬侵......

  那些在滇西反攻中战死的将士,在“国殇墓园”的安宁中,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而作为这里的管理者,杨素红谈到滇西反攻时说:“ 日军侵占腾冲时,不费一枪一弹。完全没有遇到抵抗,就占领了腾冲城。日军在城里利用腾冲城的地理位置,筑坚固的堡垒,利用城墙做战壕。1944年滇西大反攻时,中国远征军打到了城的外围,用梯子爬城墙,一梯子一梯子的远征军士兵被守备在城墙上的日军打下来。健在的老人回忆说:墙外的一条河都染红了。攻城的那几天牺牲了很多人。之后在盟军飞机的配合下,城墙炸出了缺口,毁坏一些堡垒才得以进城。城里的战斗更为惨烈,逐街逐巷,敌我一墙之隔,打到最后没有一间房子是完整的,可以说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留有弹孔。42天后,全歼日军,收复腾冲!

  这个满怀战争创伤的古城,曾毁于一旦,却最终在瓦砾中重生,以雨水长久浸泡过的土地,包裹着阵亡将士的身躯,屹立于南疆,极边第一(城)。

  战役结束之后,时任国民政府国务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倡议兴建陵园,祭奠中国军队的阵亡将士。

  杨素红:“当时的老百姓家里都是破破烂烂的,多数寄居于乡下亲戚家中,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钱来修复,却还是捐资、捐物、捐劳动力、捐粮食和用具。学校组织义演,缅甸华侨、印度华侨相帮相助。建起了3346座纪念碑。这3346座纪念碑,是以最后一次收复腾冲时,阵亡将士的遗骸集体火化后,按当地风俗,一把骨灰一个罐子,一个罐子一块碑,3346座碑就是3346个人!”

  那里还安葬着十几位缅甸远征军将士遗骸。也是第一次大规模,把缅甸远征军将士的遗骸迁到国内。陵园位于腾冲县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也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题:“国殇墓园”。

  2009年,在和顺古镇工作的杨素红来到国殇墓园,2013年滇西抗战纪念馆落成,出任馆长。

  在馆里工作多年的她,接待过各界要人、将军后代。他们虽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目的毫无差别,来此共同缅怀、瞻仰先人、祭奠英烈!

  作为馆长,除了必要的公务之外,还要经常出席一些与抗战历史有关的会议与学术交流,繁忙中也不失生活乐趣,闲暇时会踱步馆里的茶苑喝喝茶,与友人,或独坐。博古架一端放着她学会的无土栽培植物,已枝繁叶茂.....

  每每行于国殇墓园,总会思绪万千,这多雨的云南,站在英烈的墓前,那土地,总是湿漉漉的,就如同那曾经泪侵过的腾冲......

 

  滇西抗战纪念馆的物空间

  滇西抗战纪念馆建在国殇墓园东边,对于边疆的这座纪念馆,杨素红说:“纪念馆虽坐落边疆,但没有边缘意识,借助博物馆联盟走出去,在国际二战研究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腾冲人民对抗日民族英烈的崇敬是深入骨髓的。每当祭奠,许多市民会自发前来。腾冲的很多客栈老板、出租车司机都会给游客推荐。”

  那是腾冲的傲骨!

  杨素红了解并熟知馆中所有展出的文物、照片等珍品、绝品,她说:“纪念馆每年会通过大量抗战实物、旧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等各种文物,再现那段历史,与全国各地抗战类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巡展。”

  “1003顶钢盔组成的序厅,是1003名远征军的生命,代表着 10.3万名中国远征军的魂。还有一顶单独展出的德式M35钢盔来自同古战场,已经锈迹斑斑,穿过的弹痕依稀可辨。”

  “整个纪念馆为中式建筑,与忠烈祠和国殇墓园相协调。六个常规展厅。全方位、全面客观地呈现滇缅抗战历史。囊括中国远征军、盟军、民众三股力量参与的滇缅抗战展出理念,实物涵盖刀具类、纸质类、服装类,场景类。布置上使用了战场上的车辆、飞机残骸并运用了雕塑。馆藏实物高达10万件,展厅里展出近2万多件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定期地更换。布展是以距阵式、堆砌式的实物排列,都属创新,运用场景的复原,丰富展厅。无论观众还是专家学者,乃至博物馆的同行,都给予高度的评价。盟军老兵和他们的后代,包括威廉菲利的女儿塔丽莎、史迪威家族、陈纳德家属,他们都来过,有的不止一次。”

  对于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杨素红首先提到的是馆徽,那是用美国盟军在作战当中遗留的子弹头制成的---十字架上的一对和平鸽,曾被前国家主席带到美国展出。还有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县长张问德临危受命,带领广大村民抗日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辗转多地送给他的一根藤条拐杖。一根拐杖支撑了一方民众,张问德被称为“最有气节的读书人”!

  在访谈中,杨素红也提到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54军军长阙汉骞将军的长孙阙光儒先生,还有美籍华人陈灿培博士。他们俩分别捐赠了很珍贵的滇缅抗战实物。阙光儒先生捐赠了阙将军滇西抗战时的日记、战场的书信来往、他的题字和生活用具。陈先生提供了飞虎队的实物。共有一千多件。纪念馆专门做了一个捐展厅。不管是一件两件,都会把它们呈展。并在文物的真迹、资料图片整理与收集方面一直在做,不停地做,收获颇丰。近几年还得到了国家 省级 市委政府的资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抗战后裔的支持,得以顺利运行开放至今。并在此基础上累计了一些成果,包括期刊,视频,书籍出版。也有自己研究的课题。对于滇缅抗战中民夫的研究也是最长久的一个课题,除了出书,还有一部光碟,涵盖采访的130多位在战争中参与修路,送饭送水的民夫。所展出的展品中也有很多来自于民间收藏家段生馗。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最让将士的后人感到欣慰的,是那里一百三十三米长的名录墙,收录了十万六千多远征军的名录,(有四千多是开馆之后所增补)。很多将士的后代,不知道他们的父辈死在哪里,当他们来到这里,看到墙上刻着他们父辈的名字时,那种开心与激动所夹杂的悲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瞬间跪倒在石板地上,面对他们的亲人悲喜交集,痛声哭泣,这种场景,杨素红说常常会遇到,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

 杨素红:“名录墙的存在,有了让更多将士后人瞻仰他们父辈的机会,在他们提供的先辈资料所被认可的名字成为现实,刻到墙上,并第一时间被告知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来祭拜。他们知道他们的先辈有了安身之处.....而我们,能为这些英烈和他们的后辈做这些,心情和他们一样!”

  幽静,安宁中,听着杨素红讲诉这座纪念馆、这座墓园、那133米的名录墙......就像看到了那些先烈倒下去的身躯和他们站立的灵魂......

  对于博物馆发展的诸多困难,包括资金,展览的完善杨素红都寄予希望,在谈到博物馆的未来时,她赞同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研究员朱成山对该馆提出的针对性陈列理念,在今后的展示中,她认为陈列馆应着重于更强的空间感,透视感,可观感。在布局上,充分利用好顶层空间,在展线上更趋以合理化,对于展览的内容,陈列的主题与展示的文化,会更全面考虑到滇缅印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与中国抗战中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故事性的展示,采用时间顺序或倒叙,利用声光电与文物交汇,以物点题,凸显物空间,在物空间中追求滇西抗战的宏大叙事!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

 以下为滇西抗战纪念馆所提供的国殇墓园与滇西抗战纪念馆简介

 滇西抗战纪念馆简介

  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4677平方米,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是深受海内外华侨华人、台湾同胞和二战盟军友人及后裔广泛关注的云南省最先建成的“十二五”期间十二个重点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工程于2011年初申报,9月开工建设,2013年8月15日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2014年7月,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所办公室授于滇西抗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同年,与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滇西馆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展厅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在纪念馆西侧建有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全长133米,镌刻着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在纪念馆东侧建设了警钟广场,于2014年8月15日开放。

  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一个主题鲜明,具有强大震撼力、大气磅礴、内容精实,集展览、收藏、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战专题纪念馆,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全面的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祈愿和平、对外交流将发挥更大作用。

 国殇墓园简介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与敌人展开殊死巷战,经过42天的浴血奋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

  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状形绘声,传之史志”,倡议兴建陵园。工程于1944年冬动工,1945年7月7日(泸沟桥事变8周年)落成。全园占地面积38774.5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塚 、纪念塔、盟军碑、中国远征军纪念广场、碑廊等组成,刻录有蒋中正、于右任、李根源、卫立煌、霍揆彰等军事将领及地方爱国人士的题额、楹联、挽诗、悼词和《答田岛书》、《告滇西父老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重要碑记;园内遍布苍松翠柏,环境幽静,庄严肃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