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志愿者的回忆:与抗战老兵的温馨日常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2020-04-08 10:12:49

  湖南在世抗战老兵仅700多人“老兵之家”:历史记忆需要保留

  “周嗲嗲,小彭来看你哒…….” 4月1日,长沙市唐人万寿园抗战主题园内,在抗战老兵周寿梅的墓碑前,彭佩君敬上3朵黄菊、3支香蕉、3个桔子,再点上香烛,双手合十祝祷,一切都按照后辈祭奠先人的礼仪进行。

  图为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在唐人万寿园抗战主题园祭扫。

  初识时努力沟通了两小时

  在2015年10月21日重阳节之前,周寿梅老人和彭佩君还是互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重阳节那天,湖南大德抗战老兵关爱之家(以下简称“老兵之家”)为长沙的抗战老兵们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重阳节庆典,志愿者彭佩君听说在岳麓区莲花镇龙洞村养老院还有一名没有最后认证的老兵,她决定去确认一下。

  “第一次见到嗲嗲的情形我永远记得,重阳节当天,我租了一个摩托车跑了40分钟,找到岳麓区龙洞村一个比较偏远的养老院,当时嗲嗲站在床边,两条腿肿得发亮,驼背快要成90度,床头放着大半碗剩饭剩菜,床上被褥是潮湿的。”彭佩君回忆起与这位老兵初识时的情景。

  当彭佩君尝试询问老人的过往,“他用那种藐视的眼神和我说:我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他当时应该是不太相信有人能帮他。”彭佩君感慨到。她跟老人一起坐在床上,花了2个小时努力沟通。

  一心想叶落归根

  彭佩君与周寿梅沟通得知,1937年抗战爆发,在长沙孔道中学读书的周寿梅弃学从军,主要从事译报工作。1941年入西安守城防,1942年入甘肃玉门守油田。日本投降后,他于1945年调至国民党中央经济部,此后落籍重庆。周寿梅是孤寡老人,在重庆有一个收养的儿子,但二人关系不好。1997年,老人从重庆回到长沙侄子家住了下来。此后,侄儿家也因病致贫,加上老人摔伤,侄子实在无力赡养他,2014年将他送到了乡里养老院。

  周寿梅老人一直没办二代身份证,工资卡也一直是重庆的继子拿着。在彭佩君找到他之前,已有半年没有转工资过来,老人担心住敬老院的1500元1月也交不起了。

  “我问嗲嗲现在有什么想法,他说现在只想回侄子家住,他不想死在敬老院。”彭佩君感慨,“我永远记得嗲嗲眼神里那种绝望,他和其他老人不一样,神智很清醒。”彭佩君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嗲嗲从敬老院接出去,让他完成最后的心愿,叶落归根。

  图为周寿梅(左)老人生前与另外一位老兵杨嗲嗲在一起。

  获得纪念章心愿达成

  2015年冬天,周寿梅老人回到侄儿家,领到了二代身份证,继子给他退回了数万元工资。这些之前老人认定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老兵之家”的帮助下,在彭佩君的执着下,一一实现。

  “办身份证那天,接了嗲嗲去岳麓区莲花镇派出所照相,剪头发,给他买了一身红色的新衣服,他好开心。之后,我们带着嗲嗲去他侄子家吃了一顿饭,那是我第一次陪嗲嗲吃饭,一辈子不会忘:爷爷吃了3碗饭,还喝了二两白酒,和我们初次在敬老院看到他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彭佩群回忆起老人当时的情形,不自觉地笑出了声。“在重庆公安部门的配合下,爷爷的继子一次转了3万多元过来,爷爷拿到钱第一件事就是去配了假牙,他说没牙齿吃饭没味道,老人家再也不说怎么准备后事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年9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各地的抗战老兵颁发了抗战纪念章。但由于周寿梅老人没有记入抗战老兵名录,没能获得纪念章,老人对此念念不忘。他说:“我不要钱,我就想要那个纪念章。”后经多方协调,老人终于如愿以偿。“嗲嗲拿到纪念章的那天,要让我们帮忙去置办酒席,他要请大家喝酒,还说要请秧歌队。”彭佩君笑着说,“老人这是去了一块心病。”

  此后几年,有了志愿者的帮助和侄儿一家的照顾,周寿梅老人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原来身上褥疮很多,我们经常给他用药擦洗,慢慢地好了。嗲嗲有前列腺炎的毛病,经常会尿裤子上,一开始抗拒接尿的方式,后来也适应了,不再尿裤子,痛风造成的膝肿也消了。”彭佩君说。

  彭佩君回忆:“老人生病了只呷我去取的药;我一个月去看他一次,他在屋前老远就大声喊:小彭来哒!小彭来哒!好象要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有人来看望。老人家喜欢呷酒呷扣肉和鸡,帮他过两次生日都是家里人一桌,志愿者一桌。他还喜欢看报纸,只看《参考消息》和《法制周报》,还托家人到长沙买回来看”。

  2018年2月12日,周寿梅老人安详“归队”(“老兵之家”对老兵的去世敬称为“归队”),享年97岁。

  “历史记忆需要保留”

  “我照顾过很多位抗战老兵。周嗲嗲走的时候神态非常安详。”彭佩君说,“今年是他一百岁阴生咧。”

  听彭佩君讲述周寿梅老人的日常,像是孙女在回忆自己与爷爷相处的点滴,言辞间好象轻松地拉家常,却难掩无法割舍的情感。

  2015年4月,唐人万寿园内抗战主题园正式启用,目前已免费安葬抗战老兵及家属(合葬)共计128人。老兵之家每年3月30日、9月30日两次为本年度内去世的老兵举行安葬仪式,并进行统一奠扫。

  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如常年一样举办大型祭拜活动,但湖南“老兵之家”仍派出志愿者代表前往唐人万寿园、七十三军墓等长沙多处抗战纪念地祭扫。

  “2015年底,湖南能找到的抗战老兵有3000多人,这几年,有2000多位老兵陆续‘归队’,在世的仅余700多人。”“老兵之家”志愿者佘树忠告诉记者。

  为了保留这些历史记忆,湖南“老兵之家”除了安排志愿者照顾老兵晚年生活,还给老兵拍照、录影、录音,建立影音和文字档案。“越了解他们厚重的一生,越是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感悟,也更明白感恩,老人们是真正的财富,我们终究是留不住他们的,但是想要把他们那种坚韧、豁达的精神留给后辈,想让他们知道先辈吃的什么苦,我们享的什么福,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些抢救性的记录工作。”佘树忠说。

  记者手记

  越了解历史 越珍惜当下

  即使历史的镜头拉得再远,抗日战争这道粗砺的伤痕仍然清晰可见。那些幸存的老兵,一生都烙着一道疤。我们在清明时祭奠那些逝去的老兵,他们与历史交织,就像无数微小的积木,逐渐拼凑出那段用血肉堆成的历史群雕,是立体的,是彩色的。越了解历史,越珍惜当下,我们不应忘记,愿我们的子孙后辈也不要忘记。

  (时间:2020年4月4日 来源:法制周报·新湖南 记者:齐果 责编:刘思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