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山河记忆 青史永存》——第19个省,重回贵州(3),第206站
来源: 燕赵铁骑勇士   2017-06-08 08:33:29

  环行中国,缅怀先烈,看望各省抗日老兵爷爷的行程抵达贵州省晴隆县,这里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公路——24道拐抗战公路。

  历史的脚步走远了,抗日战争的硝烟也已经散去,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惨痛的创伤,时间久了,伤口愈合了,但心灵的创伤永远无法抚平,时间长了,我们包容了一切,但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永远都不要忘记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惨无人寰的灾难,我们要世代铭记抗战的历程,勿忘国耻,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此为鞭策。从历程中弘扬抗日民族精神和先烈的事迹,以此为传承。

  历史照亮未来,走进24道拐抗战公路和盘江铁索桥遗址,走进这里,走进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中......

  二十四道拐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是抗战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二十四道拐公路,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明清寺宇石刻,均在筑路时毁损。

  民国16年(1927年)贾善祥奉省主席周西成及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睛隆人)之命,进行踏勘。

  民国24年(1935年),工程师周岳生领队,再度进行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动工,于1936年竣工,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

  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

  1942年,美国的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由连长麦顿负责,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美国工兵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

  1945年,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到达重庆,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睛隆二十四道拐由此而随史迪威公路载入史册。

  美军抢修后保留至今的二十四道拐公路,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驱小汽车由下至上,爬完24道拐约需8分钟,由上至下约6分钟,虽坡陡弯急,但无惊恐之感。

  现在的24道拐公路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自驾车慕名而来,因为这条路通往山下的距离短,当地人也会走这条路。

  如今的路面依然是原始的砂石路,比较颠簸,这深深的印证着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第一道拐在山下,蜿蜒盘旋而上,一直到最后一道湾24拐

  这是普通的一条蜿蜒前行的山间公路,无论地势的海拔和危险程度以及S弯的数量都不最多的,满载着抗日物资的卡车驶过的印痕和抗日先烈走过的足迹,使得这条普通的山路,成为特殊的公路。抗日民族精神闪耀着,历史的印痕见证着,铭记历史,这是一条不朽的神迹!

  远征路——24道拐抗战公路和盘江铁索桥

重达几吨重的石碾全凭人拉

  盘江铁索桥遗址位于:关岭县和晴隆县之间的盘江。现在下游修建水电站,使得水位上升,水面离桥水平面只有1米多的距离。

  盘江铁索桥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经之处。东西两岸相距约80米,水流急湍。明崇祯四年(1631年)贵州按察使朱家民倡议建铁索桥,冶大铁链数十条贯于两岸岩石间。其上横铺木板两重,厚约27厘米,阔约3米。两边架设高约3米的网状链条护栏,桥头附有方便行旅休憩、避雨的楼堞设施。据徐霞客现场观察,该桥“望之缥缈,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百群,皆负重而趋”。清代曾多次修建,在河岸叠以大木,镇以巨石,参差使成拱状,将链板牢牢托住。并附有盾栏、版屋。由是行人可鱼贯而越,较前又胜一筹。两岸古树阴森,碑石兀立,琳宫缥缈,辉煌掩映。前人视为“千寻金锁横银汉,百尺丹楼跨彩凤”的黔中胜迹。

  现在这座盘江铁索桥是60多年前美军1880工兵营架设的,桥体的钢梁是当年从美国运来的,桥上铺的木板的宽度则刚好是当年的雪佛兰3吨卡车的宽度。而它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可以从桥头岩壁上的石刻看出,那里刻着“盘江飞渡,力挽长河,桥横银汉”12个大字。

位于岸边的碉堡

桥头的碉堡!

  1941年6月,盘江桥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大规模轰炸,日军接连7天持续空投炸弹,盘江桥身受重创。

  抗战路和远征路只是一条路的名称,但名称里面有故事,故事里面有人物,人物里面有事迹,事迹汇聚成精神!

  从抗日战争的历程中,铭记艰辛的来路!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感恩抗日老兵!让历史照亮未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