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0日起,春城晚报对埋葬在施甸怒江东岸的40余冢“远征军老兵坟”寻亲进行了持续报道。
郑发平的女儿郑东香
继6月11日,在滇西抗战松山反攻中牺牲的简少良(川籍老兵)找到后人后;18日下午,从西安又传来好消息:1943年在攻打松山中牺牲后葬于施甸由旺的陕西籍老兵郑发平也找到了后人。
由旺董家三代为郑发平烈士守墓
在施甸由旺镇由旺街文笔塔以西的山坡上,默默立着一座从无后人来祭扫的坟茔,虽然已过去了70多年,但这座孤坟却一直保存完好。墓碑上清晰地刻着:八十七师二六零团第一营一等佐军医郑发平,同乡赵伯刚、方治安、魏忠信、张发亮立等碑文。
据发现该墓地的施甸学者苏泽锦介绍,根据碑文所述和查阅资料证实,郑发平为陕西省华县人,1942年参加滇西抗战,在松山战斗中负伤被送回施甸由旺后方医院,1943年7月15日因伤势过重牺牲,年方28岁。
墓地所处位置现为由旺街子董接林家山地。虽然70多年一直没有后人来祭扫,但董家三代一直为郑发平守墓,每年清明都来为烈士上香祭奠。
苏泽锦说,郑发平生前住在由旺街子孔庆安家,在牺牲前曾经写了一首诗在孔家墙上:“人在外面心在家,为了抗日打天下,夫妻老母难见面,要等何时才团圆?”表述了自己爱国爱家的情怀。
郑东香和老伴及女儿女婿
接力发布寻亲信息获回应
苏泽锦说,她把为烈士寻亲的信息发布出来后,连日来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6月13日,公众号“抗战史迹”志工团队协助苏泽锦发布寻亲信息,在各地志愿者帮助下广泛转发。
15日下午,志愿者李勇接到了一位女士的电话,该女士介绍她叫郑艾芳,看到了寻亲的信息后,经过与母亲确认,认为她们一家就是烈士郑发平的后人。
郑艾芳在电话中介绍,她母亲叫郑东香,今年78岁,现在身体还好,是郑东香的女儿。
西安志愿者探访郑东香
烈士女儿收到父亲节最好礼物
为了尽快核实郑艾芳反应的情况。18日下午,西安征程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团队的3位志愿者驱车一百多公里,从西安到华县见到了郑东香。
见到志愿者,已78岁的郑东香欣喜不已,流着泪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
郑东香介绍,她生于1939年10月,父亲名叫郑发平,还有一个名字叫郑俊旗(音)。父亲少年时曾先在宝鸡武功县求学,后在渭南兆基医院学医。在医院工作期间与母亲高栓女结婚成家,后因家庭琐事,与祖父郑兴财赌气离家从军。在她四岁左右时,母亲因为丈夫几年杳无音讯,心情郁结,又遇家庭琐事,想不开而跳井自尽。随后,郑冬香女士一直跟随祖父生活。
家人曾多方打探父亲消息,但一直未果。后有从台湾回乡的抗战老兵(今已逝,为隔壁东赵村人,可能是立碑人之一赵伯刚)亲口说,郑发平战死在云南,是他亲自葬了郑发平,就葬在云南的牛什么街,但因年代久远,具体情况已语焉不详。
郑东香一家与志愿者合影
“如今,父亲的同龄人,均早已去世。但我们一家都还在执着地寻找,今天终于有了父亲的消息,我的心终于落了,这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郑东香开心地说。下一步就是准备带着家人一起到施甸为父亲祭扫。“迎接父亲回归故乡,这也是我有生之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相关链接
施甸由旺曾是远征军驻扎地
由旺街是施甸县北部的一个坝区街道。就是现在的墓地所在地一一由旺街,从古至今很多人把它叫做牛旺。1942年5月滇西沦陷后,远征军大部队进驻施甸,当时施甸县有9.4万人,承载了远征军部队10万多人的接待任务,十分繁重。远征军第11集团军的后方指挥部就设在由旺子孙殿,现原貌保存。
由旺子孙殿
远征军后方野战医院和美国盟军医院就设在由旺街子,很多伤员从松山,龙陵等地运回来到由旺医治,当地老百姓给伤员们送鸡送蛋送米,让出住房,连小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准备一个熟鸡蛋送给伤员吃。
春城晚报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李勇 摄影报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