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重渡乌江水,缅怀先烈情---山东大学国家记忆寻访
来源: 山威抗战寻访   2017-07-28 14:42:48

  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余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中央红军第第九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三次转战余庆,红军足迹遍及全县,革命火种播撒余庆。

  7月27日,山东大学(威海)国家记忆寻访团遵义专项小分队来到余庆县,重渡乌江水,再走长征路,体验红色基地,感受红军苦,难忘先烈恩。寻访团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传递遵义革命圣火,珍藏国家记忆。

 

   第一站:迴龙场陈列馆

  迴龙场景区位于大乌江回龙渡口,两岸山势刀僻斧削,江水湍急,人称乌江天堑。有“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的说法。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从乌江南岸以仅有的一艘船强渡乌江,奋勇击溃了驻守北岸的侯之担部队,成功地渡过乌江,顺利地召开遵义会议,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入馆后自行参观陈列馆,寻访团成员遇到一位遵义县第一小学的老师也在此处参观,寻访团成员郑玲燕对其进行了采访。采访最后,老师送给了队员一句话:“传承信念,传承艰险”。这简练而深刻的话语,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写照,先烈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表现,作为新时期接班人,传承这份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后,前往体验场看抗战时期留下的枪弹,走铁索桥,过独木桥。单薄的锁链、简陋的木桥承载了英烈的热血,见证了共产党人的无畏与担当。在前往第二站的路上,寻访团成员李云云对同行导游进行采访,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细节。

  第二站:红四军团指挥部

  在红四军团指挥部参观,参观途中,邓芳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徐熊波老师进行采访交流,了解到红四军指挥部具有的重要意义。在红四军指挥部广场--红一广场,栩栩如生的雕塑展现着红军将士保卫祖国的坚决和必胜的信念。

  随后,前往余庆坊红渡旅居农家就餐,体验了一次红军饭。“聚餐当思前贤苦,畅饮莫忘先烈情。”这门上的“宣言书”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先烈,不忘历史,才有光明的未来。

  第三站:余庆县凉风中学

  始建于二十世纪40年代,当时为凉风学校。学校坐落于风光秀丽的乌江南岸,这里交通方便,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在夏季,凉风爽爽,空气清新,是天然的避暑山庄,由于其优越地理位置,更是师生“修身习德,积学成才”,感悟红色精神的好地方。学校在此模拟建设长250米的“长征路”——红心路,旨在教育孩子们一心向党,感悟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永不磨灭的必胜信念。路上有模拟炮台、万棕(众)桥、齐心作战图、铁索桥、雪山、草地等模拟设施,墙壁上布置了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文化,长征路的尽头配有“鱼水情”雕塑,不远处有一座“会师亭”。

  一群小红军及副校长为队员讲解并带领参观。从一棵梧桐树的介绍开始,随后分别参观红风文化长廊、文峰笔、校训等标志物,体验走铁索桥、爬雪山、过草地,并和余庆县凉风中学部分老师同学合影,最后寻访团成员邓芳对凉风中学副校长进行采访,进一步了解学校长期坚持的红色文化德育特色活动。

 
 
 

  乌江水奔腾而逝,先烈情永存心间。国家记忆寻访团在余庆体会那段抗战历史的艰辛与壮烈,承担这份传承红色精神的光荣使命。遵义的长征路,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是中华民族长征路的一点和缩影。遵义的乌江水,联通着先烈和我们,是山大,是寻访团奋勇前行的力量。红色基因,必将如这波涛不息,代代相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