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河北志愿者在行动 > 内容正文

忆往昔,潼关保卫战遗址! 哀悼抗日阵亡将士,抗日先烈永垂不朽!
来源:燕赵铁骑勇士   2017-08-28 08:45:25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处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潼关始终处于战争的最前沿。飞机轰炸、炮击、渡河与反渡河等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1937年11月8日,日军攻破了太原城的东、北两面城墙,蜂拥而入,太原陷落。此前一天,日军开始轰炸潼关,炮声在潼关的上空,一直响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止,几乎整整8年。

西门遗址

  潼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以潼关为代表的黄河河防战役,虽声名不及太原、淞沪、长沙、徐州等大型会战,但在战略层面的意义,却丝毫不输于上述战役。战长沙,血火连天,尽写英雄悲歌;而战潼关,同样不乏英雄的气息。一如潼关一块横匾所书: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西门城口曾悬挂抗日将领陈诚将军所书《中流砥柱》四个大字。

  1958年开始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古城被设定为淹没区,县城被迫整体搬迁,潼关古城被拆除殆尽,就这样,一座具有几千年传承的名关重镇几乎从地球上抹掉。

  黄河对岸就是山西风陵渡镇。

  潼关的历史传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陕西通志》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于此。潼关有东山,又名女娲山,相传女娲用黄河水、黄土创造人类并在黄河流域繁衍万代,至今流传在东山脚下的黄河河道之中有女娲的陵墓,清代还能随着黄河水势涨退若隐若现,女娲姓风,因女娲陵墓在此,黄河的渡口故名风陵渡。

黄河岸边的游客

  1938年3月7日,刚刚占据山西风陵渡的日军,突然从黄河北岸向潼关凤凰山陇海铁路桥进行炮击,猝不及防之下,潼关车站的客货车被击中,民房倒塌,民众出逃。

  驻守华阴的陆军四十六军,在军长樊崧甫的率领下驰援潼关,潼关县城北的黄河沿线,一道道防御工事开始构筑。但是,此时潼关驻军缺乏炮兵部队,只能被动防御。危急之中,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再三请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派炮兵部队防守潼关。潼关保卫战打响!

  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仅存的4座碉堡之一,掩映在风景区饭店对面的停车场里。

停车驻足,铭记历史!

  为纪念陕军抗日战争中,在中条山战役为国捐躯、战死疆场的阵亡将士们,2015年8月30日上午11时,大型抗战将士石雕塑像在潼关黄河风景区处举行落成典礼,当时西安、渭南、潼关以及山西芮城、平陆等地各界人士200余人在塑像前祭奠抗战先烈。

勿忘国耻,缅怀抗日先烈!

铭记历史,感恩抗日老兵!

  脱帽致敬,向在中条山战役阵亡的将士们鞠躬,向潼关保卫战中阵亡的将士们默哀,抗日先烈永垂不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