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黑龙江志愿者在行动 > 内容正文

一位农民与他的“抗战纪念馆”
来源:新华社黑龙江频道   2018-11-13 11:20:31

  66岁的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农民曹立明,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清晨都要将一面五星红旗在木质旗杆上高高升起。

  远处的天长山要塞旧址,当年是侵华日军在中苏朝5000余公里边境线上修筑的要塞群中的一个阵地,73年前被苏军的炮火湮没,如今杂草丛生的林间,仍不时可见当年炸碎的混凝土残块。

  曹立明的家就在天长山脚下,这个1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除了电视,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当。门口的灶台直接连着土炕,掀起炕单就可见到一个“高级弹簧床”——几十块红砖上面架着一块木板。

  家徒四壁的他其实很“富有”。与破旧的家数步之隔,是一间宽敞的瓦房,里面陈列着约2000件抗日战争遗物。30多年来,老曹倾尽全部积蓄累计投入30多万元,创办了这家“绥芬河市和平纪念馆”。这所当地最大的民间纪念馆,17年来已累计免费接待参观者40多万人次。

  小到侵华日军遗留的鞋垫、锁具、糖果盒,大到枪械、炮弹,各类物品散放在不同展区。其中,最醒目的还是入门处由100多颗子弹拼成的“和平万岁”四个大字。

  “当年‘不差钱’,如今‘零积蓄’,一路坚守下来经常不知道下顿饭的着落在哪儿。”40年前的改革开放,让种植和贩卖蔬菜的曹立明尝到了甜头。1983年,全家8口人最多时一天能赚2000多元,成为当地少有的“万元户”。偶然间,一位邻居赠予的侵华日军头盔,成了他的首件藏品。祖辈在要塞当劳工的经历,让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些罪证。

  走街串巷中,“不务正业”的他逐渐耗尽家财。1999年,曹立明带着2000元钱远赴福建收集侵华日军罪证,钱花光了,就到当地餐馆打工。期间,他又陆续发现要收集的物品,就继续打工挣钱、购买,直到4个月后才攒够回家路费。

  “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办好展馆让子孙后代勿忘这段历史。”曹立明说。

  曹立明对收藏几乎成痴,一次冬天他外出收展品时,女儿在家不小心被烧伤,妻子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才凑到1000多元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最后因费用不够只能提前出院,女儿至今额头留着伤疤。

  “最愧对的就是家人和孩子,女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不知学费怎么解决。”曹立明说,当家人聚在一起过年连一顿肉馅饺子都吃不上时,他也想过放弃,但想到抗联的那些英烈,连命都不要了去守卫祖国,自己这点苦也就不算啥事了。

  老曹爱收藏,也爱捐赠,多年来他不仅在本地和外地展出藏品,还将价值10多万元的抗日战争遗物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让这些物品发挥更大作用。

  渐渐地,老曹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也聚拢了不少人一同参加抗战精神宣传志愿服务。“只有国家真正强起来,百姓的获得感才能更真切。”经营一家农贸市场的李增霞说,在与老曹一同寻找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和中国劳工罪证、参加各种纪念活动时,她深刻地感受到了铭记历史的力量。

  老曹家门口的大树上,挂着一只由侵华日军航弹改成的警钟,他在重要日子都会敲响。有时,他也会到天长山要塞的遗址上走一走,寻访那些历史片段和遗留罪证。

  资料提供:绥芬河和平纪念馆志愿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