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颍上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在汤锋会长的率领下,组织数十名志愿者开展“夏日送温情·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活动,向我县谢桥、江口、黄桥4位抗战老兵进行慰问活动,表达对前辈们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份真诚感恩和崇高的敬意。
下午3点,几十名志愿者不畏高温酷暑,足迹遍布慎城、江口、陈桥、汤店、谢桥、夏桥6个乡镇,驱车近百公里,看望慰问4位抗战老兵。他们是:江口镇92岁的抗战老兵余步申;谢桥镇102岁的抗战老兵谢广才和98岁的抗战老兵林克宽;黄桥镇95岁的抗战老兵王心才。
志愿者们为他们带去了大米、牛奶、面包、风扇、可视化播放机等生活用品,艺术团的李永祥和李颍还为老兵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每到一处,志愿者都围拢过来,与老兵合影,倾听老兵们讲过去的战争故事。
特别是92岁的余步申老人,精神矍铄,讲起当年的故事,声音洪亮,感情激越,说到受伤后还弄死两个鬼子,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这位老英雄点赞。
百岁老兵谢广才说起自己当年的经历更是犹如在昨,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滔滔不绝。在场的志愿者无不感动,震撼。102岁还有这样的身体和记忆,真让人称奇。
另外两位老兵林克宽、王心才也精神饱满,标准的军礼让志愿者难以忘怀。
志愿者们聆听了抗战老兵的故事,都感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这些革命前辈用汗水和鲜血打拼出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和平。
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扶贫救困,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和慰问孤寡老人以及关爱抗战老兵等各项活动中,努力把志愿工作做的更好!!
第一站:慰问抗战老兵:余步申
老兵档案
余步申,1929年出生,籍贯:安徽省阜阳颍上,入伍时间:1943.9,入伍地点:兰州,部队番号:48师,部队战友:于万修、于万文、于万省等。
从军经历:13岁时,这里发洪水,我们全家逃荒到展沟。当时骑8师在那一片的张楼、东魏、冯庄、王庄、陈楼住,我们住东家的后院杂屋。本村住的是辎重营,房东就介绍我给他们喂马。不给我工钱,光管我吃。所喂草料都是方圆十里、几十里村庄送过来的。干了一年多,15岁那年9月份,我回家看看。堡长郑西林安排堡丁郑思英和郑思友和乡丁十来个,把我抓壮丁送王故同乡公所。一进门就挨打,把你打伤,你好跑不了。与我一起抓的有于万修、于万省、于万文和俺哥等人,在乡公所待4天,送到阜阳师管区待3天。往西到临泉县城一个大院子里边待一星期,在界首待了3天。俺几个人只有大哥是结婚的,他整天哭哭啼啼的。就数于万省年龄大,我们都喊他叔。他就对我哥说:你整天哭,他们会注意你看紧你,想跑都跑不掉;你得唱,得笑嗬嗬的,他们不注意了就可以偷跑回家。就这样,我哥从界首偷跑回家了。从界首向西北去周口一直到河南、兰州。开始每天走70里路,慢慢地每天走80里路、90里路、100里路,直到后来每天走120里路。怕我们跑了,当兵的用3股火麻绳编成的团绳,把我们3人或2人拴住胳膊并排走,然后前后还拴成一串。吃饭都是有“报马”在前面到乡公所、堡里面安排,让老百姓兑米兑面兑菜,做好了就等着我们到了吃。我们背的有盆,六个人一块围着吃。吃饭、睡觉时间才解开绳子,夜里锁屋里睡,外面说有两道岗。总该有月把多天才到兰州,驻到城东关外。军训就是站队、跑步等,你若站不好,劈脸就烀你一耳巴子。打靶好的口头表扬,不好的就罚站;待一吹哨子你才敢收队。敬礼时,右手掌放平,姆指稍微张开,食指尖对着帽檐。这是两广部队,军长好胖家使,50好几岁,讲话憨呼类,是蛮子,听不懂;48师,师长50岁左右,个头1米8左右,左胳膊有个疤(民谣48师扫光);3团,团长姓王,40多岁,两广人;1营,营长姓徐,三十七、八岁,颍上县南照人;2连,连长大高个,白静,三十五、六岁;2排:姓王,二十七、八岁;1班,班长陈静,胖呼呼的,二十五、六岁,个头不矮,湖北潜江。吃饭是6个人一盆,全班12个人正好两个盆。有时是萝卜,有时豆芽,有时白菜,有时豆腐;一顿一人一个馍,米汤稀里很能照出人影。武器有湖北条子,老套桶子,其他连队有捷克式。徐营长会武功,我就是与他学的武。(老人说着,站起身,举起所坐的椅子,四腿朝上,攥着椅背“啪啪啪”往自己头上猛墩,我们赶忙叫停。)营长教我们说:与日本鬼子搏斗时,看他冲上来,你可以往后刹几步,你瞅准机会,猛地一个箭步上去,狠踩着他的一只脚,然后用力捅他一拳,他就倒了……后来,随部队翻过不少山,去过四川重庆、湖北潜江和武汉,又转到河南商城、固始、麻城,进入安徽的叶集、金寨。这除在武汉呆的有几个月外,其余呆的都不长。你问日本鬼子投降在哪里?时间久了,那整天山里进山里出,记不清了,估计就在这一段。
当兵总共有六年,其中三、四年就在咱这一片,象怀远、蒙城、双涧集、河溜、龙岗、池村、南坪、萧县、凤山等(名字皆音译)。在萧县投诚了刘邓大军,参加了解放军,记得团长叫华伟。淮海战役中把徐州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最后占领了徐州火车车东北角的纸坊山。胜利后,大军南下,我们随华伟团长在江苏一带搞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年,随华伟团长去吉林搞土改运动。电影《双枪老太婆》中的甫志高害了江姐,怕清算,逃到了吉林改名为高志甫。被我们团长发现并逮捕,为此俺村于万文还立了功。我没立功,因为我不识字啊。1950年回关里,我从那回家,到家是21岁的春天。嫂子把他表妹说给我,当年夏天就结婚了。生养两儿两女,一直务农到现在。
第二站:慰问抗战老兵:谢广才
老兵档案
谢广才,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20属猴。家庭住址: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身体状况:一般。子女情况:一个养子。婚姻状况:老伴一起生活。经济状况:困难。生活状况:老人很勤奋自己赶集卖扫把。入伍时间:1940年。入伍地点:颍上县。部队番号:30军27师88团。部队长官:池峰城。参加战斗:南阳战役
从军经历:民国20年,我有3个哥哥,堡长来派丁。那年我20岁,是3.4月间,麦子都黄了。被抓壮丁到谢桥区。后集中在颍上有百十个人,从袁寨去阜阳,然后分到河南部队。编入30军27师88团1营重机连2排2班士兵。军长叫池峰城,40.50岁,师长乜子彬,团长马耀文,连长刘俊英,班长郭金友。捷克式重机机枪,后面象板凳似的在那趴着。行军3个人扛着,打时用手点1下最少打3发子弹,慢一点打5发子弹。子弹运来是在木箱子里,然后装布袋子里,有100颗,拎起来都比我高二指。全营有五挺重机枪,连机枪连总共四个连,每个连一挺重机枪。我就分在另一个机枪排,专属营部指挥。平时为营部站岗,打仗时,哪边吃紧,我们就往哪里调。有一次与日本打仗在信阳,山前面跟扇子面似的。日本鬼子是打89团,没注意我们在这边埋伏。他们来了三个中队,进入我们前面山涧沟时,营长让机枪都开火,一小会,机枪下扔一大堆子弹壳……那一下,日本人肯定死不少人,那机枪一开火,那还得了!后来听说有100多。我们封住了山涧口,他们过不来,日本鬼子调来8门一钢炮,一个劲地往俺这打……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吧,枪声停了,他们撤了。说来也怪,他们那边连一个尸体都没有,不知道啥时候撤的?还有一次在息县,日本鬼子在城里。那是10月份的一天夜里,我们部队3个师包围了他们。我们27师在城西北角,战斗打一夜,梯子都架好了我们准备翻墙进城了。这要是共产党指挥就胜利了,配合得好。那城东南角的那个师不抵抗,把路让了,日本人从东南增援了大部队。没办法,我们也就撤退了。我们这一个枪枪排,当时就在后方营部坐着,看那营部人出出进进,电话响个不停……所以我才找(方言:知道的意思)这么清。息县距老河口不远,部队还在老河口待过。部队伙食孬,虽说是三顿,就跟喂猪的样,那谁想打仗啊?!在息县我站瞭哨岗时,就把那枪和子弹往那一摞,顺着小路,河沟往家摸。黑夜走,白天不敢走大路,怕被他们撵上……俺一个县的老乡姓姚,多高的个子,俺俩分一个班。偷跑被逮回来,被扒掉衣服,按倒在地上,两个腿弯放个木头,两头站上人;双手伸开,从背部顺胳膊绑一条扁担,两头也有人按着。你看被他们打吧,屁股都打烂了。又不给看,整天痛得“哼哼”叫,在前线也不是个办法。就把他送回后方,在后方,他夜里又偷跑,被站岗的发现,他爬上屋顶。站岗的说你下来,要不下来,我开枪打死你。后来,他下来就被枪毙了。所以,一般人不敢偷跑,轻的挨打,要是背着枪偷跑的,逮着就枪毙。到家了是七、八月份。过了有两、三年,村里有人宣传日本鬼子投降了,那老百姓是高兴啊!
1948年结婚,终生未育,收养一子。老俩口靠逢集摆摊贩卖条帚为生,生活困难。
第三站:慰问抗战老兵:林克宽
老兵档案
林克宽,1922年出生,籍贯安徽颍上县谢桥镇;毕业院校:黄埔17期步科;原所属部队:59军38师112团、201师;参加战役:鄂北、宜昌外围战役。
口述经历:1939年入汉中黄埔17期步科,1941年毕业入33兵团59军38师112团,参加过10多次战役,最危险的三次(在湖北荆门、钟祥周围)。
第一次:我团配合77、59军反攻(荆门、钟祥周围)到敌后破坏,在敌后各营分散各行其事,我营随团部。行军中碰到敌人,团长派我排阻击掩护团部撤退。我排迅速占据高地,打死四个鬼子,却被团长遗忘在山头,几个小时后团长才记起叫我们撤退。
第二次:我连防守,夜,士兵告诉我前面有动静,我说我们前面有三个哨兵的。稍后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发觉不对,下令开火,打了十多分钟才停火,前面没动静了,叫人慢慢地向前去看。才知三个哨兵被杀,我们打死亡143个鬼子,我升到连长,整排奖励50块。
第三次:师长命令我团攻打荆门南桥铺,1营首攻很快全部阵亡。团长向上汇报战况及困难想撤销攻击命令,师长不在,命令不能改呀。我连所属2营进攻,快攻击时,营长说我们可能会全死掉,我说咱们缓缓吧,师长回来后会修改命令的。营长同意了我的建议,我们只放枪不进攻。半小时后,师长叫我们全团撤退。
1943年我部被调去防守重庆,隶属于重庆青年军201师,直到胜利。
1946年201师调往台湾,我在蚌埠下了火车,去了85军115师。
1947年在浙江义乌起义,1948年回家乡。
第四站:慰问抗战老兵:王心才
老兵档案
王心才,1924年出生,籍贯:安徽颍上,入伍时间:1941年六月,入伍地点:六安叶集,部队番号:48军138师,保十团,部队职位:步兵班战士。
从军经历:1941年6月被拉壮丁至六安叶集(从颍上至叶集)入伍,随即编入48军108师*团*营9连步兵班。随部队由叶集调防六安小孤山,1944年在六安独山镇与日军遭遇,参加独山保卫战,与日军战斗三天三夜,并进行了惨烈的肉搏战。1945年下半年由小孤山调防淮南田家庵,1946年由淮南田家庵调防滁县(现滁州),驻防滁县期间编入重机枪连,在部队调防山东途中,返乡。
返乡一年后,1947年二次被拉壮丁,编入阜阳保安第十团(保十团)团长郭坚(中共党员),1948年在江南驻防,随部队起义,参加渡江战役(起义地点:老石灰窑),战斗20余天后返回颍上。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