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家公祭日,长沙开福区李金华老兵的追悼会在金盆岭殡仪馆举行。关爱抗战老兵长沙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前往送别李金华老兵。
89岁的抗战老兵李金华和82多岁的老伴住在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的一处公租房里,是我见过最古老最简陋的那一类。走进不宽敞的通泰街, 需要处处留神,不要被街边摊贩绊倒,或是被匆匆来去的电动车、自行车碰到,还得提防不时擦身而过的汽车,赞叹司机们的高超技术。“申通快递”门店的对面有个狭窄的过道,两人对面要侧身而过。再往里面走,七弯八拐地,可以看见最里面一扇小门,门外的墙上挂满了拖把啊梯子啊铁钩子啊,墙角下立着脚盆啊搓衣板啊扫把啊林林总总,头顶上挂满了筐子篮子筛子。门前的木椅上经常坐着位白发苍苍若有所思的老人,那就是李金华。他眼睛看不见,腿脚也不便行走,听力还好,没法去街上,只能坐在门前听街上传来的市井喧哗,虽然看不到还能感受到从晾晒的衣物缝里漏下来的阳光。
李金华居住的是1950年没收外逃资本家的私房,庭院本来宽敞雅致,因为需要安排的人太多,便分配给了七八户人家。一家分得一间,各显神通在院子里这里砌个小屋,那里搭个厨房,直到没有插足之地。李金华的房间大约有20个平米,摆放着他所有的家当:一张床、一张书桌、两个大衣柜,书桌上摆满瓶瓶罐罐。他在这里已经住了60多年,在这里结婚成家,在这里抚育了五个孩子。我很好奇五个孩子睡在哪里,李奶奶笑着指指头上:半空中搭了个隔板,晚上孩子们就爬上隔板睡觉。现在隔板存放杂物,还有许多塑料袋子装着东西悬挂在竹篙上。
李金华是放牛娃出身,10来岁就给人放牛,换一口饭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长沙河西驻扎了部队,好多说广东话的官兵,一问才知道是第4军下属的90师,师长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弟弟薛仲述。李金华想当兵比放牛吃得饱,他就报名参军了,那年他16岁,分在机枪连当兵,连长是湖南湘阴人,排长是湖南长沙人。李金华先是扛子弹箱、上子弹带,原来的机枪手阵亡,他就递补成了重机枪手。当时配备的有丹麦、捷克、德国三种机枪,他用的马克沁重机枪可以拆卸成枪身和脚架两部分,枪身30公斤,可以一个士兵扛走,脚架60公斤,需要两个士兵抬。子弹箱是铁盒子,沉到水里三年也不进水生锈,每盒装一条帆布弹带,每条弹带插250发子弹。重机枪打起来过瘾,一分钟可以发射500发子弹,敌人在枪口前成片倒下。但重机枪手也是最危险的,敌人的飞机、大炮、迫击炮、狙击手最重视的目标就是重机枪手。
1944年5月开始的长衡会战,日本人称为“一号作战”,目的是攻占长沙、衡阳,打通大陆交通线。那一仗中国军队打得不好,6月18日长沙沦陷,衡阳在坚守47天后于8月8日陷落。第4军军长张德能因“指挥失职、作战不力”被处决,李金华跟随部队撤退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梅岭山区继续作战,一直到抗战胜利。一次他们埋伏在小梅关,两面夹击从山下大路经过的日军,日军大约是撤往广州,汽车、军马,还赶着牛,带着女人。连长一声令下,机枪子弹泼水一般倾泻而下,打得日军鬼哭狼嚎、人仰马翻。日军已经没有了几年前的气焰,匆忙逃离战场,不久就传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李金华回忆那是最解气的一次。
抗战胜利后李金华所在的4军调防到江苏镇江,他升为上等兵,安排到通讯连,没文化做不了收发报的技术活,只能当手摇发电机的摇机手。4军开往江北,他脱离部队想回家,又被51军抓去继续当兵,从苏州到上海宝山。解放军打到上海,他被编入苏北教导二团,他请求回家。虽然才21岁,他已经当了5年兵,不想再打仗。回到长沙,他在木帆船合作社找到一份工作,运输砂石,后来合并到水运公司。那时候没有机器全靠人力肩挑装船卸船,李金华长年在水里捞砂,担担至少一百五六十斤,每个月工资不过三十多元。他一直工作到57岁退休,身体垮了,眼睛也失明了,老伴一辈子是家庭妇女,全靠他不多的退休金生活。子女的情况都不好,自顾不暇。不过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比当年的地主强多了。
李金华的老伴82岁了,抱怨说最大的问题是住房没有卫生间,大小便都要去街上的公共厕所。李金华眼睛看不见又行走困难,只好在房间角落里挂块布帘子,摆个马桶,每天要倒好几次。拆迁安置遥遥无期,不知道这辈子等不等得到住新房子。
我起身告辞,老人摸索着与我握手告别,握过机枪的大手仍然坚稳有力。
2017.1.12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