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碧空如洗,清风宜人,潮汕队的志愿者们驱车前往揭东,看望抗战老兵爷爷奶奶们。
青抗会徐秀专老兵
揭阳青年抗战救国会(青抗会)是共产党组织成立的抗日组织, 徐奶奶当年是揭阳青抗会在埔田训练的“埔田十二抗日女壮士”之一。自述于1938年加入共产党,做地下党组织联络员,直到1947年前后与组织失散。
徐奶奶今年99岁,除了耳朵重听外,身体其它方面状态良好,祝福奶奶。
186师池木合老兵
池木合老兵于1928年出生,18岁时,由于家贫被母亲带去入伍,部队番号186师,长官名字叫四英。参军没多久日本就投降,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老兵回乡后一直以养殖淡水鱼为生,双脚常年泡水,以致患上关节炎,晚年行动不便。
为了老兵方便,团队帮老兵购置了轮椅,现在只要天气好,老兵子女们都会带老人家在村里散心。
抗日自卫队
徐金坤老兵
徐金坤老兵于1926年出生。十七岁那年,徐老的父亲被日军炸死,在得知当地成立抗日自卫队的消息后,徐老毅然加入到自卫队中参与抗战杀敌。
谢和兴老兵
谢和兴老兵于1923年出生,是抗日自卫队成员,曾化妆为保长深入敌军战营打探军情。自卫队当时主要配合驻防国军袭扰日军。
中美十三训练班
何南轩老兵
何南轩老兵于1921年出生,入伍前是一名教师,为了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弃笔从戎到蕉岭一同考入中美十三训练班。据何老回忆说,当年13班每天只吃两餐,早9点和晚4点。学习的科目主要是化妆潜入,情报搜集,情报传递,爆破破坏等等。射击训练主要用步枪,卡宾枪等连发枪只在课堂上由军士教官演示操作使用。
林乙泉老兵
林乙泉老兵于1927年出生,少年时就读于霖磐中学,当他看到原本山青水秀的家乡被日军催残得满目疮痍时,心中愤慨万分,于是毅然投军,到梅县蕉岭新铺报名参军,考入中美合作所十三训练班。五月开始训练,由黄埔军校十七期学员王昌龙领军。
前几天老兵因肺气肿住院,经医治调理,已明显好转,近日将出院回家,祝福老兵。
何如杜老兵
何如杜老兵于1921年出生,入伍前和堂哥何南轩一样是一名教师,后来为响应国家号召,弃笔从戎,1944年7月在蕉岭应征入伍,成为八连连长宋树辉(榕城人)的文书,负责新兵资料的填写。因想上前线,于是报考中美十三训练班,之后在蕉岭新铺训练。
本月7日,何老因消化道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入住市慈云医院,由于高龄体弱不宜手术,医院进行了保守治疗,但近来病情恶化,老兵又思家心切,17日老兵在子女的陪护下回到家中。
抗日游击队江瑞廷老兵
江瑞廷老兵,于1925年出生,20岁左右加入潮汕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揭阳、潮州之间的各个山头袭扰日寇。
江瑞廷老兵前段时间不慎摔倒,住院几天后好转,于是回家休养,但本月17日志愿者接到老兵女儿信息,得知老兵已多日未进食,当日志愿者前去探望,送上600元慰问金,祈愿老兵挺过难关。
前段时间梅州市丰顺县新发现郑春成、郑春亭和郑朝达(上图从左往右)三位老兵,经志愿者走访,确认为抗战老兵,于是梅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为老兵筹备了赠章仪式。三位抗战英雄当年为抗击日寇、保卫潮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于是潮汕队在梅州团队的邀请下,参加了今天的赠章仪式,并为三位抗战英雄各送上600元致敬金,感恩老兵当年的付出。
郑春成老兵:
1927年出生,1943年到揭阳参军,入编在水雷队,当时水雷队主要的任务是在潮阳入海口上安放水雷。郑老先是在队长陈厚立的身边当勤务兵,后调至63军186师,在师部直属工兵连负责保管器械。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郑老在汕头参加了日军的受降仪式。
郑春亭老兵:
1927年出生,1943年到揭阳参军,入编63军186师,原师长李卓元,后来师长是张泽深。因为郑老有文化,于是被安排至连部通信连负责接电话。郑春亭老兵也参加了日军在汕头的受降仪式,解放后在南澳回家。
郑朝达老兵:
1928年出生,1944年自愿入伍,在63军186师558团第2营,上士军衔,团长何清元。郑老给营长何滨当勤务兵,负责营长家的生活,当营长上战场时就负责营长家眷的保护或者转移工作,抗日结束后安排在潮安警察局、留隍警察局工作,解放后回家。
感谢广东省崇善乐慈善基金会每月敬赠潮汕清贫的抗战老兵助养金。
感谢志愿者许建新、谢宗贤、江奕坤、林荔、王海生、吴仰生、杨锦辉、苏娟、王楚乔、吴秋娜、郑壮雄、曾健鹏、林亮平参与本周的【壹周一陪伴】活动。
同时,期待更多队友的参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