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偶然接触到那一段历史微弱的余温,便是从亲历者口述中开始……
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完高考,在漫长空虚等待中无法可施,窝在家里无所事事。但几乎每天早晨,都看见一位九十多岁老人从门前推着一辆自行车走过……
我却一下想不起老人是那个亲族家长辈,便随口问爷爷。爷爷回答说:我叫佢五叔,你要叫佢五太公,当年我哋一起去当兵打过萝卜头……一句话勾起了我兴趣……
整整一个时代风云雷动,在老人这间破败小屋内里回响。
五太公所经历故事不会在书里出现,只活在他记忆里。那是一帮广西子弟兵,北上抗战故事。
在淞沪前线,一个团弟兄迎着日军猛烈炮火发起冲锋,三个波次集团冲锋便倒下一半弟兄,血沃原野。
为阻击北上增援台儿庄日军第十三师团,他们衣衫蓝缕在冬天雪水里与日军鏖战一个多月。在安徽大别山,他们东奔西跑,与日军拉锯对峙,互相偷袭,苦苦周旋。
说至痛处,五太公有泪如倾。
高考如何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年暑假,我一直在老人闷热小屋里听他叙述。历史细节在老人一点一滴讲述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我对历史认知却变得越来越迷惑。
原来抗战时期广西为国家付出这么大牺牲;原来百万广西子弟曾投军报国;原来有十万余人埋骨他乡……他们至死没给家人留下一个口信,或在历史里留下名字。
我们总嚷嚷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现实中五太公晚年窘境,形成令人嗟叹的反差。
初中读方军《我认识的鬼子兵》,书里对日本老兵晚年生活描述让我大受震撼。
侵略者晚年都能受到国家照顾,有“天皇”恩给,亦有政府补助。但抵抗侵略者却被湮没乡间,任其自生自灭。
作为贫寒农村青年,我无法为老人提供更多帮助。只能把老人故事写下来,发到网上。
当老人生活环境与抗战经历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历史和现实中巨大落差刺激着每个读者……
为什么那段历史,离我们不过六十年,未知事情有那么多?
为什么抵抗侵略者,沦落如此境地?
为什么历史真相与我们所知,不一样?
2006年夏天,一群来自广西各地网友带着慰问品来到村子里,看望五太公。就在他居住屋前,一行人围坐在五太公身边,静静地听他讲述当年。
一行人突然到访让他分外惶恐,说话都小心翼翼。“感谢GCD!”太公在讲述中反复提醒自己,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备感心酸。
小屋四面透风,污水横流,让人无从下脚,看望者莫不黯然神伤。回去后,大家想尽办法,用尽人脉想给老兵一个安定晚年,但老人等不及。秋天,老人从床上摔下来……
一群青年,无论是基于良心还是兴趣,又或是使命感,开始聚拢在一起寻找并关爱抗战老兵。开始时我们势单力孤,无论是人手、资金、资源都极度缺乏,只有热情可以溢满,感染他人。
这组照片是广西最早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我们曾一起去偏远乡村寻访看望老兵,听他们说当年故事,整理他们叙述。
然后不断有新人进来了,也有人渐渐淡出。但关爱抗战老兵这件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直坚持下来。
我喜欢一个拿起小本子去走访老兵,蹲坐在老人膝前,陪他聊天,陪他欢笑,听他讲述战斗经历。
简陋祭坛,祭奠前辈
我喜欢一个人背起行囊,去桂军曾经抗日战场寻访遗址,喜欢在旧日沙场里聆听他们当年冲锋呐喊声,从斑驳碑文里寻找记录,从烈士坟头抓一把土带回故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