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7年7月7日早上,郑发平英烈的女儿郑冬香,以及大孙子郑中义、大孙媳范新利、二孙子郑中虎、大孙女婿史红宝、孙女郑艾芳,终于来到了亲人的墓碑前,郑冬香老人一次次跪拜,撕心裂肺的哭喊着爸爸。埋骨他乡七十余年的郑发平英烈,终于等来了家人。
郑发平,男,原籍陕西省渭南市华县,中国远征军71军87师260团1营1连佐医官,1942年参加滇西抗战,在松山战斗中负伤被送回施甸后方医院,伤势过重牺牲,于民国32年7月15日牺牲,年28岁。
他生前住由旺街子孔庆安家,曾经写了一首诗在孔家墙上:“人在外面心在家,为了抗日打天下,夫妻老母难见面,要等何时才团圆?”牺牲后,是他的同乡战友张发亮、魏忠信、方治安、赵伯刚等人为他立的墓碑。(墓现在由旺街文笔塔以西的山坡上,现为由旺街子董接林家山地。)
2017年6月13日,广东揭阳《抗战史迹》志工团队发布陕西郑发平烈士寻亲消息后,陕西一自媒体公众号再转发,惊喜的是,郑烈士的孙女婿史红宝恰好看到了这条寻找消息,他立即给施甸志愿者苏泽锦和抗战史迹志工团队的李勇打电话,经沟通确认,他应该就是郑烈士的亲族。
第二天,苏泽锦和郑烈士的女儿郑东香再次通了电话进行核实。与此同时,陕西征程关爱老兵团队的志愿者萧然等人驱车一百多公里,赶到郑烈士的故乡,作进一步确认,最终确定,郑东香就是郑烈士的女儿。
郑发平的墓就在施甸县董良的村里,董良没有见过郑发平,但是他当时在墙面上见过郑发平的诗,心里由衷的敬佩这位抗战军人。后来,董良在村里见到了郑发平的墓地,于是向村里申请,将自己的责任田选在了这里。董良从此开始精心照料这位从未谋面的抗战忠魂,将他的墓地管理的干净整洁。不仅他一个人,董家三代人,70多年来一直看守着这块墓地,逢年过节都会祭拜这位英烈。
郑发平后人这次赶到施甸,见到了董良,两户从未见面的人,因为郑发平连接在了一起。郑发平的后人长跪地上,痛哭流涕,感恩董良一家人无私的奉献。
二
2017年7月7日,王春泉老人的妹妹张王氏在殡仪馆已被收敛的长兄的遗骸前嚎啕痛哭,三四岁时,长兄就出征离家,从此再未见过。但是整个村里,都知道高大帅气的王春泉,都知道他精忠报国的事迹。
王春泉,河南省太康县毛庄镇陶母岗村王三宅村人,生于民国五年(191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4期一总队,39师115团3营少校营长,参战四次,两次立功,于1944年由楚雄接新兵步行返回保山驻地,因劳累过度病故。
2017年6月15日,云南施甸正在修筑高速公路。此时,志愿者听说沿途有一座远征军的墓地,但是不知道确切的地址,于是找到高速公路指挥部,请他们暂时停工,让志愿者寻找他的墓地。高速公路指挥部为抗战军人的事迹感动,同意停工三天,让志愿者全力寻找。志愿者经过努力发掘,第一天就寻找到王春泉墓碑。根据墓碑记载的信息,16日,龙越基金会工作人员和河南志愿者团队赶往太康王三宅村,通过村民口述、家谱记载,确定了王营长的家族,并访问了后人。村民们都口口相传过抗战英雄王营长的故事,听到志愿者来寻访后人的消息,整个村都沸腾了,沉睡的记忆被激活。
家里人知道王春泉是个营长,病死于云南。从其妹妹及侄媳妇口述中得知,王春泉有一妻朱氏(亦是太康人)。二人育有一子,后来儿子生病不幸夭折。
王春泉病逝前,他夫人正前往云南去和他会合,夫人还没有到的时候就病逝了。
王营长的二弟、三弟曾经去云南找过他的墓地,没找到。当时王春泉出征的时候把妻弟也带在身边,还送了一套军装。侄媳妇和妹妹见过的都记得,是一套军用的毛呢大衣和长筒军靴,质量很好,平时舍不得穿,逢年过节才拿出来。妻弟现在也过世。
当志愿者拿着王春泉的照片,找到他85岁的小妹王氏时,王氏摩挲着王春泉的照片,眼泪在眼眶中不断地打转。她终于知道自己的大哥,去了哪里。
三
2017年7月6日,简少良的侄儿子简张红从成都赶到施甸,祭拜参加滇西抗战而英勇牺牲的亲人简少良。简少良,原籍四川省成都东水井街人,属中央陆军第71军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排副,参加滇西抗战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十日牺牲,享年二十九岁。简少良牺牲后,他的战友将他葬在了怒江东岸的太平镇乌木村,坚守到抗战胜利。
不久前,简少良的侄儿子简张红偶然看到成都《华西都市报》,发现了一篇“为远征军简少良寻亲”的消息,他顿时就呆住了,这与他失散多年的亲人如此吻合,经证实,这位简少良就是年轻时参加抗日战争而失去联系的大伯。
简张红说,一家人已经寻找大伯七十多年了,一直杳无音信,在知道大伯的坟墓后,家人称再远也要来祭拜大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